第74章 偷换概念

作品:《开局绑郡主,这口黑锅我背了

    第七十四章  偷换概念


    东宫,静谧如水。


    李乾背着手,华美的太子朝服下摆随着他的动作。


    “满城风雨,皆是讨伐孙青岩之声。”


    “太学那帮人已经联名写了檄文,就贴在国子监门口,言辞激烈,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


    “赵康,这……这该如何收场?孙青岩是你的人,若真被他们闹到礼部,剥夺了功名,你的脸面何在?孤的脸面又何在?”


    他望向那个正悠哉悠哉品着新茶的男人。


    赵康放下茶盏,热气氤氲,模糊了他嘴角的笑意。


    “殿下,稍安勿躁。”


    “不过是群没见过世面的书生,被咱们扔出去的骨头惊着了,乱叫几声而已,意料之中的小场面。”


    “小场面?”


    李乾的音调都拔高了几分。


    “檄文都快递到孤的案头了!你管这叫小场面?再闹下去,父皇都会被惊动!”


    赵康抬眼,看着这位性情敦厚的太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位殿下,什么都好,就是没经过事。


    “殿下,您觉得,现在京城里,谁最出名?”


    李乾一愣,下意识道:“当然是孙青岩……虽然是骂名。”


    “这就对了。”


    赵康笑道:“骂名也是名。在此之前,谁知道孙青岩是哪根葱?现在,全京城的读书人,上至大儒,下至蒙童,谁没听过他的名字?”


    李乾还是不解,眉头紧锁:“可这名声,足以毁掉一个士子的前程!”


    “那也要看,是谁给他的前程。”赵康意味深长地说。


    李乾无言以对,他看着赵康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心里又气又没辙。


    这家伙,总是这样。


    天塌下来都当被子盖。


    “罢了!那是你的学生,你自己的人,孤倒要看看,你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李乾一拂袖,带着几分怨气坐回自己的位置。


    赵康笑了笑,也不再解释。


    有些事,说一万遍,不如做一遍。


    他朝殿外扬声道:“赵小七!”


    “在!”


    赵康从袖中取出一封早就写好的信。


    “去忠嗣堂,把这个亲手交给孙青岩。”


    “是!”


    赵小七接过信,没有半句废话。


    李乾看着这一幕,心中的不安愈发浓重。


    ……


    忠嗣堂。


    窗外,义正词严的批判声,隐隐约约,不绝于耳。


    “听说了吗?那孙青岩心如蛇蝎,竟想出如此毒计!”


    “此等酷吏之才,若得入朝,必为苍生之祸!”


    孙青岩置若罔闻,他坐在书案后。


    手指飞快地在算盘上拨动着,发出一阵清脆的噼啪声。


    若是放在半年前,听到这些辱骂。


    他怕是早已羞愤欲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现在……


    呵,幼稚。


    跟在赵康身边这么久,他别的没学会,脸皮倒是厚实了不少。


    脸皮就是拿来用的,尤其是拿来给敌人抽的。


    只要抽不破,最后疼的还是对方的手。


    现在,整个京城的读书人都在议论他,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


    “钱管事。”


    孙青岩放下笔,揉了揉眉心。


    “先生离京前留下的那几个新酒方子,材料备得如何了?尤其是那叫二锅头的烈酒,若是能成,咱们忠嗣堂的财路,可就彻底打开了。”


    钱根生连忙躬身应道:“回孙主事,都按您的吩咐在准备了,只是那蒸馏的器具,还在找最好的工匠打造,图纸太过精巧,寻常人看不明白。”


    “嗯,此事要快。”


    孙青岩正要继续吩咐,眼角余光瞥见一道熟悉的身影。


    正急匆匆地穿过庭院,朝大堂跑来。


    是赵小七!


    孙青岩心中一动。


    赵小七是先生的贴身护卫,跟着老师一同入的东宫。


    此刻他突然出宫,必然是带着老师的指令!


    他立刻站起身,迎了出去。


    “小七哥。”


    赵小七看到孙青岩,脚步一停,从怀里掏出那封被体温捂得温热的信。


    “孙主事,先生让我亲手交给您。”


    信封很薄,但孙青岩接过来的时候,却感觉沉甸甸的。


    他屏退左右,回到书房,这才用小刀挑开火漆。


    信的内容不长,孙青岩却看得极慢,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


    他的眼神,从最初的凝重,慢慢变成了诧异,然后是恍然,最后是难以抑制的激动!


    原来还可以这样!


    信上的指示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粗暴。


    第一,对于外界的一切人身攻击、檄文讨伐,概不理会,不解释,不辩驳,任由他们叫骂。


    第二,立刻再写一篇文章,不必藏着掖着,就用孙青岩自己的名义,张贴出去,越多地方越好!


    第三,也是最核心的一点,这篇文章,不再是解释那个军粮策略有多么必要,而是要调转枪口,主动出击!


    信的末尾,赵康用一种命令的口吻,为这篇文章定下了基调。


    质问!


    向全天下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自诩清流的太学生们!


    “北境边关,数十万将士忍饥挨饿,戍卫国门!汝等身为大周士子,食君之禄,享民之养,除了空谈仁义道德,挥洒笔墨,可曾拿出一个能让将士们吃上饱饭的法子?”


    “汝等斥我孙青岩心性凉薄,那便请拿出你们的仁义之策!若无策,便是无能!无能之辈,有何资格占据朝堂,有何颜面指点江山?”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究竟谁是祸国殃民的蠹虫?!”


    “啪!”


    孙青岩猛地将信纸拍在桌上,胸膛剧烈起伏。


    一股热血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高!


    实在是高!


    这一招,根本不是辩解,而是是降维打击!


    他瞬间明白了赵康的意图。


    这是在偷换概念!


    那些太学生攻击的是什么,是他的个人品行,是他的道德瑕疵。


    这是一个很难辩解的战场,因为道德的标准,全凭一张嘴。


    而赵康这一举动,可以说将一场关于孙青岩是不是坏人的道德批判。


    硬生生扭转成一场关于空谈与实干的路线大辩论!


    你们不是说我错了吗?


    那你们来个对的!


    拿不出方案?拿不出就闭嘴!


    一群连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废物,凭什么对我这个能解决问题的人指手画脚。


    这一刻,孙青岩只觉得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都舒张开来。


    之前被动挨骂的憋屈,一扫而空。


    他不再是那个被围攻的靶子,而是即将吹响冲锋号角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