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输了就磕头认错
作品:《边关小卒:开局捡个落难千金》 “我没有!”陈默吼起来,“我没有出卖边防图!”
“那北胡的骑兵,为什么总能绕开我军所有的暗哨和烽火台?”
“那是……”陈默的眼中,闪过挣扎和痛苦,“那是林将军……他……他自己告诉我的路线……”
什么?赵峰和一旁的李校尉都愣住了。
“林将军他……他早就怀疑军中有内奸,但他不知道是谁。”陈默的声音带着哭腔,彻底崩溃了。“那狼头图腾,是我们这些被安插进来的‘种子’的记号,只有我们自己人知道。林将军无意中发现了我的身份,但他没有揭穿我。他利用我,故意向北胡传递了九次假情报,带着他们兜圈子,然后设下埋伏,打掉了北胡三支精锐的千人骑兵队!”
“高俅知道后,非常生气!他用我全家老小的性命威胁我,让我……让我在林将军的佩剑上,涂上‘牵机引’。那是一种慢性毒药,无色无味,会一点点破坏人的身体……林将军最后……最后是力战之后,毒发攻心而亡的……”
真相,竟是如此。赵峰的身体,晃了一下。他一直以为,林将军是战死沙场。却不想,竟是被自己人,用如此卑劣的手段,下了毒。
“高俅的同党,还有谁?”赵峰的声音沙哑。
陈默抬起头,眼中充满了血丝。“我若说了,你能否……给我一个痛快?”
“能。”
半个时辰后。一份沾着血手印的名单,放在了赵峰的桌案上。上面,是七个名字。他们分布在黑风口周边的各个卫所,有的是伙夫,有的是马夫,有的是普通的士兵。他们潜伏在大宋边防,危害极大,一藏就是十几年。
“李校尉。”
“在!”
“带上我的人,拿着我的金牌。”赵峰的眼中,全是杀气。
“天亮之前,我要看到这七个人的脑袋。”
“是!”
这一夜,黑风口周边的几个卫所,注定血流成河。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大地时,李校尉一身血气地回到了大营。
他带回来了七颗人头。
北胡经营了十数年的情报网,在一夜之间,被赵峰连根拔起。
做完这一切,赵峰独自一人,走上了黑风口最高的烽火台。
朔风凛冽,吹动着他身后的黑色披风。
他知道,拔除内奸,只是暂时的安宁。
北胡那位三王子,在几次错误的军情引导下,损兵折将,威信大跌,暂时无力南侵。
但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被动的防守,永远不可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李校尉和宋军医走上了烽火台,站在他的身后。
“将军,都处理干净了。”
赵峰点了点头,目光依旧望着北方那片苍茫的大地。
许久,他转过身,看着眼前的沙盘,看着那条蜿蜒曲折的边境线。
“我们的敌人,不只是北胡。”
他的声音,在风中显得格外清晰。
“从今天起,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打仗!”
风吹起黄沙。天刚亮,黑风口大营的校场上已经站满了士兵。数千人按照百人队的编制,排成方阵,整个校场一片安静。所有人都不知道,新任的忠武将军一大早把他们叫来,究竟要做什么。
高台上,赵峰身穿黑色劲装,手按佩刀,看着下面的人群。李校尉和宋军医站在他身后。
“将军,都到齐了。”李校尉报告。
赵峰点头,向前一步,让自己的声音传遍整个校场:“兄弟们,今天叫大家来,只为宣布一件事。”他停顿了一下,所有人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从今日起,我黑风口大营,废除沿袭百年的旧军制!”
这句话说完,整个校场先是死寂,随即响起一片哗然。废除旧制?士兵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而站在队伍最前面的那些世袭军官,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赵峰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继续说道:“现在的军制,兵种混杂,权责不清,打起仗来就是一盘散沙。从今天开始,黑风口大营,将重编为三军。”
他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军,步兵营!以重甲长枪为主,结阵而战,是全军的盾,负责防守!”
“第二军,骑兵营!以轻甲弯刀为主,行动如风,是全军的矛,负责进攻!”
“第三军,斥候营!精通潜行、刺探、袭扰,是全军的眼睛,负责侦查!”
“步、骑、斥,三军分立,各司其职,又互为犄角。这,才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
赵峰的话,让下面那些年轻士兵的呼吸都变得粗重。他们听懂了,这是一种他们从未听过的,全新的打仗方式。
就在众人还在消化这个信息时,赵峰从李校尉手中,接过一卷厚厚的名册。那是黑风口所有军官的档案,上面记录着谁是谁的儿子,谁是谁的侄子。
“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人能站在这里,不是因为你们的本事,而是因为你们的姓氏。”赵峰看着那些脸色越来越难看的世袭军官,“从今天起,这种规矩,没了。我不管你爹是谁,你爷爷是谁,在这里,我只认一样东西。”
他举起自己的拳头。“军功!从百夫长,到校尉,再到副将!所有的职位,能者居之,庸者下!谁的拳头硬,谁杀的敌人多,谁就能上来!”
话音落下,他双手用力。
“嘶啦!”
那卷代表着旧有阶级和传统的军官名册,被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撕成了两半。他松开手,任由破碎的纸张被风吹散。
整个校场彻底炸开了锅。“疯了!他一定是疯了!”“这是要断了我们的根啊!”那些世袭军官再也站不住了,一个个交头接耳,脸上全是愤怒和恐慌。而那些普通的士兵,特别是有能力却苦于没有门路的人,脸上却是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
“安静!”赵峰一声大喝,压下了所有议论。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从队列前方响了起来:“赵将军!此举不妥!”
一个五十多岁,穿着二品都尉铠甲的老将,从骑兵方阵里走了出来。他叫马康,是黑风口骑兵的最高长官,马都尉。他的职位,是祖上传下来的。在黑风口,马家的势力根深蒂固,门生故旧遍布全营。
“马都尉有何指教?”赵峰看着他。
马康对着高台拱了拱手,声音却很大,确保所有人都能听见:“将军,军制是国之大事,岂能说改就改?这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行之百年,自有其道理。您刚来,就如此大动干戈,只会动摇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