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逆了天了,给我立刻实弹测试!

作品:《让你直播卖五金,微型核反应堆什么鬼?

    "五金店?!"王院士的手像铁钳般掐住李主任胳膊,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老李你开什么国际玩笑!"


    “你当我傻吗?哪个五金店能有这设备?能弄到铼元素?能刻出这种精度的膛线?”


    他指着屏幕上的三维模型,语气带着点痛心疾首:“老李,这可是能扛住 800 兆帕膛压的材料!用来做液压管?你觉得我会信?”


    “我刚开始也不信啊。”


    李主任叹了口气,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


    正是江川在路边修军车的场景,照片里还能看到莱茵五金店的招牌,“今天早上我们的越野车在绿茵大道抛锚,就是这家店的老板给换的液压管。”


    “当时我也以为是普通管子,直到刚才看到检测数据……”


    他把手机递给王院士:“你看这店门脸,就一间卷帘门,里面堆着扳手螺丝刀,怎么看都不像藏着军工黑科技的地方。”


    “可事实就是,这管子千真万确是从那儿来的。”


    王院士盯着照片里简陋的五金店,又看了看操作台上那根 “艺术品级” 的液压管,整个人都懵了。


    他张了张嘴,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冒出一句:“这…… 这比科幻小说还离谱!”


    “我倒想跟你开玩笑呢。” 李主任拿回手机,语气严肃起来,“可谁能造出这种液压管来开玩笑?老王,这管子的价值,你比我清楚。”


    王院士沉默了。


    实验室里只剩下设备运行的低鸣,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撼。


    过了足足三分钟,王院士突然一拍大腿:“走!现在就去那家五金店!”


    他抓起白大褂就往身上套,“不管他是民间高手还是隐居大佬,这种人才必须挖到科研院来!”


    “别急啊。” 李主任拉住他,指了指那根液压管,“性能测试还没做完呢。硬度、抗温、抗变形都达标了,但要真往炮管上靠,还差最后一步 —— 实弹测试。”


    王院士的眼睛瞬间亮了:“你想…… 用它当炮管试射?”


    “不然呢?” 李主任笑了,“膛压能扛住 800 兆帕,不试试实弹怎么知道潜力?”


    他转向负责炮弹研发的研究员,“小周,能不能按这根管子的内径,连夜赶制几发适配的测试弹?口径不用大,30 毫米就行。”


    小周愣了一下,随即兴奋地敬礼:“没问题!图纸我现在就画,材料库有现成的合金钢,连夜赶工,最多两天就能搞定!”


    “靶场那边呢?” 王院士追问,语气里带着军人特有的果决。


    “我来对接陆军靶场。” 李主任掏出手机,“就说我们有新型材料急需验证,让他们预留一条测试轨道。”


    王院士看着操作台上的液压管,又看了看摩拳擦掌的研究员们,突然觉得热血沸腾。


    他从事军工材料研究四十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 “从五金店淘来的奇迹”。


    “好!”


    他重重一拍桌子,


    “就这么定了!两天后,实弹测试!我倒要看看,这根能扛住 800 兆帕膛压的液压管,能不能真的打出炮弹来!”


    ......


    而在另一边,


    晚上九点,莱茵五金店的卷帘门 “哗啦” 一声落下,江川拍了拍手上的灰,转身推开了店铺后门。


    门后并非狭窄的小巷,而是一个足有两百平米的仓库。


    头顶的工业吊灯亮起,照亮了密密麻麻的货架 。


    左手边是按型号排列的轴承和齿轮,右手边堆着各种规格的金属管材,墙角的木箱里塞满了拆下来的电机和线路板,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的混合气味。


    “还是这儿舒坦。” 江川脱掉沾着焊锡的外套,随手扔在工作台旁的椅子上。


    这里才是他真正的 “主场”,店面里那些小家电只是冰山一角,而仓库里的零件足够组装出半辆装甲车。


    开五金店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东西够齐全,顾客要啥有啥。不然去这里没有,去别人家就有了,以后就成了别人家的顾客了!


    他走到工作台前,三架无人机正静静躺在泡沫垫上,机身上还贴着警用编号。


    正是吴警官派人送来的那三架。


    江川从抽屉里摸出三个巴掌大的红外线发射器,这是他白天从旧遥控器上拆下来的废品。


    恐怕谁也想不到,大展神威的红外热成像插件,原身竟然是这玩意儿。


    “系统,启动增幅。” 他在心里默念。


    眼前瞬间浮现出淡蓝色的虚拟面板:【是否花费 50 积分,将红外线发射器增幅为红外热成像插件?预期效果:穿透 3 米障碍物,识别 0.1℃温差。】


    “确认。”


    下一秒,


    【叮!消耗150积分】


    【红外发射器X3→军用级热成像插件X3】


    【剩余积分:820→670】


    ......


    指尖的发射器突然微微发烫,表面的塑料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光滑,内部的线路自动重组,原本的红色指示灯变成了深邃的黑色。


    不过十秒钟,三个不起眼的废品就变成了泛着金属光泽的精密插件。


    “搞定。” 江川拿起螺丝刀,手法比白天修电饭煲时快了三倍。


    拆壳、接线、调试传感器,每一步都行云流水。


    其实以系统的效率,半小时就能改完十架,但他偏要对外说 “一周最多三架”。


    毕竟物以稀为贵,尤其是这种能引来官方订单的技术,总得显得金贵些。


    不到十分钟,三架无人机的指示灯同时亮起绿色。


    江川拿起遥控器试了试,热成像画面在屏幕上清晰呈现,连仓库角落里躲着的老鼠都变成了醒目的红点。


    “完美。” 他把无人机装进专用箱,贴上 “警方专用” 的标签,又扫了眼系统面板:【维修熟练度 + 15,当前等级:lv3(320/500)。】


    洗过澡换上干净 T 恤,江川瘫倒在仓库角落的折叠床上,随手点开了直播软件。


    首页推荐的正是钓鱼佬贺强的直播间,热度还是断崖式领先。


    因为来到了一天中最刺激的夜钓!


    江川其实也是个钓鱼爱好者,睡前看看同行也是个不错的消遣。


    画面里,贺强正蹲在河边,头灯的光束照着水面,身后摆着一排各式各样的鱼竿。


    “家人们,今晚必须钓条大的!” 他信心满满地甩下鱼竿,结果鱼钩刚入水,浮漂就猛地往下沉。


    “来了!大的要来了!” 贺强激动地猛地一提竿,鱼线 “嗖” 地绷直,水面上溅起巨大的水花。


    然而拉上来的不是鱼,而是一个缠满水草的塑料模特头,假发在夜风中飘得格外惊悚。


    “我……” 贺强举着模特头,表情僵在脸上。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炸了:


    “贺师傅这是转行捞尸(塑料的)了?”


    “建议改名叫‘河道清障大师’,今晚收获:硅胶娃娃一个,模特头一个。”


    “前面说钓上来人体器官的过分了啊!这顶多算‘水中行为艺术’!”


    江川看着贺强手忙脚乱地把模特头扔回水里,忍不住笑出了声,随后眼皮子打架,沉沉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