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联手

作品:《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宗泽眉梢微动,看着他。


    赵恒轻轻笑了下,指尖点在西夏与大辽交界的北端:


    “你派人去辽那边,谈一谈——咱们愿意出面撮合,跟他们联手,打一仗西夏。”


    宗泽猛地一怔,随即眼中露出几分诧色:“大辽?……您是说,真跟他们联手动西夏?”


    “谈。”赵恒说,“我没说真打。我是让你派人去谈。”


    他语气不重,却带着一股极笃定的意味:“辽人最精明,他们知道咱们打不了这一仗,也知道自己打也吃力。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西夏得知道我们在谈。”


    宗泽一听,眼睛微眯,已然明白他这话后头的那层意思。


    “你再让人,另派一路,走青藏口,去西夏。”赵恒继续,“把这个消息,点到为止地送到李乾顺那头去。”


    “就告诉他们,我们最近在跟辽国谈西线合作的事——说法不需要多,也不需要真,只要他们自己能去联想,能起疑,就够了。”


    “再顺口带一句:大宋愿意开放边境榷场,通市贸易。”


    宗泽喉头动了动,迟疑了片刻:“这榷场……真开?”


    赵恒点点头:“真开。我们不是拿个空架子唬人,而是愿意给糖吃。你得让西夏人尝着甜头、看着威胁,才知道轻重。”


    他转过身来,背手站着,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理智:“软硬一起来,才叫谈判。”


    “我们可以做朋友,也能让他不舒服。西夏要面子也要利益,只要这两个抓住,他就不得不在中间找平衡。”


    宗泽望着他良久,忽而低声一叹,眼中掠过一抹敬意:“陛下这手棋……臣佩服。”


    赵恒微微一笑:“不是棋,是算计。”


    “我们不是要打西夏,也不是要真靠辽国。我们要的是局势——让所有人看到,我们不是缩在东南的小朝廷,而是还能左右西北局势的大宋。”


    宗泽拱手:“臣这就派人去办。”


    “辽那边我派王益成,西夏就让卢达去,他以前跑过那一线,懂门道。”


    赵恒点头:“好。”


    宗泽起身,拱了拱手,转身离殿。


    门扉微动,御书房中一时间静下来。


    赵恒重新走到龙案后坐下,手中依旧拿着那封回鹘的信札,指腹轻轻摩挲。


    他眼神落在那信纸末尾的一行字上,嘴角略勾,低声道:


    “这世上啊……怕的不是敌强,而是人心一乱。”


    “咱们慢慢来,一步也不白走。”


    西夏皇宫,昊天殿。


    暮春时节,玉帐内金灯高挂,宫人静立,大殿内却透着一股子不安的压抑气。


    李乾顺坐在主位,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神情冷静,唯有指尖轻敲扶手的频率略显烦躁。


    殿下方,一名通事官半跪着,拱手禀道:“陛下,近日金宋数战,金军已连折两部。听说,最近一次交锋,宋人新调那支南军兵马,连着三夜翻山急行,夜袭金营,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金军节度使拔也罕当场阵亡,余军退往黄河北岸,暂时不敢南渡。”


    李乾顺眉头一皱,略略抬眼:“你说……宋人打退了金军?”


    那通事官犹豫片刻,点头:“据斥候所报,确系如此。现下金人对汴京方向已有调兵迹象,似在防备再战。”


    殿中顿时一静。


    大臣们对视一眼,脸色皆有些古怪。西夏与金人虽名义上是盟友,但彼此心里都清楚,指望对方背后不捅刀子,简直是笑话。眼下这局面,对西夏而言,实在是微妙得很。


    李乾顺没立刻说话,手中那卷简牍“啪”的一声拍在膝上。他眉梢一挑,似笑非笑道:“这大宋……居然还能回手了?”


    “真当我以为他们是只缩头龟?没想到啊,这中原上朝,还真不是那么容易打下的。”


    他话语虽平淡,却已透出几分意外,甚至有些意味深长的敬意。


    “你们还记得,当年我父皇在位时,金人刚起,如何对我们虚与委蛇,借兵借粮,如今咬回来咬得多狠?”


    “可如今呢?他们撞上了宋人,却反吃了瘪。”


    他缓缓抬眼,目光掠过众臣:“中原毕竟是中原。哪怕退了东南、失了半壁,那骨子里的根气儿……还在。”


    大理正李谅望见皇帝神色,忍不住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如今形势不明,我等是否应慎重观望?若真如所言,宋人开始回力,那我西夏恐怕也要早作打算。”


    “打算?”李乾顺笑了笑,没再说话。


    他转身看向殿侧的屏风后,一位宦官悄然上前,低声道:“陛下,还有一件事……是大宋使者所传,说——宋辽之间,近日似有合作迹象。宋人派人赴燕云,疑似商议联合西进。”


    李乾顺目光陡然一凝。


    “辽人?他们也掺进来了?”


    “这不是巧了吗。”


    他嘴角缓缓扯出一点冷意,眯着眼,似在细细琢磨这背后味道。


    片刻后,他淡淡开口:“宋人这时候跟辽人谈西进,是给我看的。”


    “他们说得不多,反倒显得话有分量。这是故意的,想让我自己去猜。”


    众臣沉默。李乾顺轻轻吐气,望向外头天色已暗的宫檐角,低声喃喃:


    “宋人是出手了,但出得不狠……倒像是在等我回话。”


    “那就看看,他们到底想要我站在哪一边。”


    他坐直身子,挥了挥手:“传我口谕,召枢密、三司、通市司议事。还有,派人去边市看看——他们若真愿开榷场,我们……未必不能谈谈。”


    “只是得看,他们舍得开多大口。”


    殿中众人顿时齐齐应声。


    李乾顺回身坐定,缓缓摩挲着衣袍袖口上的云纹金线,眼神深沉。


    “中原皇帝啊……你到底是真强,还是做做样子——我李乾顺,可得看清楚了。”


    殿下角落处一人上前一步,正是宰相安惠。他身材消瘦,面色寡淡,说话声音虽不高,却自有一股稳重气势。


    “陛下。”安惠躬身,开口缓慢,却字字分明,“宋人此番虽退金军,看似风光,实则……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