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屠城

作品:《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宗翰脸色铁青,没说话。


    宗望继续道:“那我们就先退一步。”


    “汴梁这地方,咱们暂时不管,交给张宗昌。”


    “他是赵桓旧臣,又有咱们背书,南边人一时还不敢明着打他。”


    “咱们金人这时候若能退得体面,那赵恒手里就多一分反贼的嫌疑。”


    “到时候他再怎么搞什么募兵勤王——百姓心里就有个疑问,他真是皇帝吗?”


    宗翰半晌没说话,脸上青红交错,半是怒火,半是冷意。


    但他知道,宗望说得对。


    这仗现在打,不好看。


    打赢了,说他们欺负汉人百姓;打输了,天下百姓真要跟赵恒一条心了。


    他冷哼了一声:“那汴梁这边,张宗昌能撑几天?”


    宗望一摊手:“能撑几天是几天。”


    “反正到时候咱们想回来——汴梁,一样是咱们的。”


    宗翰半响,终是点头。


    “传令,全军拔营,北返虎牢。汴梁管制权,暂交张宗昌。”


    “给他三千兵,够他装一阵子样子。”


    “若有民乱,由他处置——不许再用咱金人的刀。”


    宗望应声:“是。”


    宗翰最后看了一眼汴梁的方向,站起身,披甲出帐,声音冷得像冰。


    “赵恒啊赵恒,你要真能凭一张嘴,一杆旗,就撑得住南宋这江山——”


    “那我倒真想看看,你能撑多久。”


    完颜宗翰披甲出帐,夜风卷旗。


    几日之后,金营动了。


    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北返,尘土漫天,马蹄如雷。而他们临走之前,没忘了做一件最擅长的事。


    抢。


    汴梁,宣德门。


    四月初九,晨时未至。


    天还未亮,东城门外已是一片哭喊声。


    “我家闺女被拖走了——官家!救命啊——”


    “北市的铺子被砸了!金兵说是清缴!抢光了!”


    “城外两个庄子起火了!百姓烧死一半!”


    那是金人撤军前最后一夜,整整五千轻骑,分四路冲进市区,像掠食的狼群一样,一夜之间烧了五十户、杀了三百口、抢了不知多少银钱布匹、女人孩童。


    汴梁百姓本就惶惶,这一夜之后,彻底炸了窝。


    “他们不是说要撤了吗?!”


    “他们不是说张宗昌要守城吗?!”


    而此刻,内城紫宸殿。


    张宗昌穿着一身黑色朝服坐在高座上,脸色比衣服还黑,指尖轻轻颤抖。


    殿下跪了一地的巡城校尉,全都是金军走后第一时间赶来报信的。


    “……北市屠坊,全毁。”


    “南郊七庄子,烧了五个。”


    “百姓死伤难计。”


    “属下……无能,请陛下降罪——”


    张宗昌闭着眼,良久没出声。


    他年近五十,不是什么草包,也不是彻底的贪官。他读书做官几十年,本以为自己能在老年之际谋个太平,不求留名青史,至少落个忠臣之名。


    可现在,他知道自己是什么了。


    傀儡。


    “啪!”他一巴掌拍在桌案上,直起身来,脸上的老年斑都在发红。


    “他们说好走了!说好不动百姓的!”


    “宗翰那狗贼,他还有没有一点信义!?”


    张宗昌怒声吼道,声音破碎沙哑,像一只老狮子,想咬人却咬不动了。


    殿中无人敢应。


    他颤着手,一步一步走下台阶,走到殿门口,掀开帘子往外看。


    汴梁街巷仍笼着淡淡雾气,远处隐约有哭声,有狗吠,有烟。


    “……这哪是皇都。”他喃喃道。


    “这是鬼城。”


    那夜,张宗昌独坐大殿,一盏灯、一壶酒、一张旧诏。


    那是他自己亲手起草的摄政登基诏书,上面还留着赵桓的印,是真印,是金人给他的。


    他盯着那枚印看了很久,眼神一点点暗下去。


    他不是不知道现在什么局面。


    金人走了,把烂摊子丢给他;


    百姓怒了,把仇恨盯在他身上;


    南边的赵恒那边,火势正旺,大旗招展,声望正盛。


    可他能去哪?


    归降?


    归降谁?


    一个——可能是假的皇帝?


    他不是没想过。


    可一想到赵恒那张脸,那双和赵桓几乎一模一样的眼睛……他心底就发毛。


    “若真是赵桓之弟,为何史无记载?”


    “若不是,那他……又是何人?”


    “可那旗帜,那人心,那民气……又哪一条不像真的?”


    张宗昌把酒一口闷了,低低笑了声。


    “呵……老张啊老张。”


    “你这摄政皇帝,当得可真是……鸡飞狗跳。”


    “你说你投降了金人吧,他们转身就走,拿你当挡箭牌。”


    “你说你想归大宋吧,大宋如今可不认你了。”


    “人家正经的大宋——在建康呢。”


    “你归过去,赵恒还真能要你?”


    而与此同时,几百里之外的建康,赵恒正披着件黑色常服,站在书案前,神情沉静。


    “十万金兵,走了。”他轻声道。


    “真走了?”李纲挑眉,有些不敢信,“不是调虎离山?汴梁不是说什么张宗昌摄政吗?”


    “真走了。”宗泽点头,一身甲胄还没卸,眼神锐利得像刀,“咱们前线斥候亲眼盯着的。宗翰的人,全线北返,连夜撤军,目标虎牢关。”


    李纲“啧”了一声,低骂:“这帮狗东西,又抢又烧,走之前还把百姓屠了一遍。”


    “这就是他们的风格。”宗泽冷笑,“打不过就砍你后路,留一地烂摊子。张宗昌这回,可是背了个大黑锅。”


    赵恒没有说话,只是望着桌上地图上“汴梁”两个字,良久,低声吐出一句话:“是时候了。”


    宗泽一怔,随即眼神一亮:“你想招揽他?”


    “他现在没得选。”赵恒轻轻点头,语气却极稳,“金人用完他就丢,百姓恨他,朝廷不认他,谁都想拿他当替死鬼。他要是不傻,就知道唯一能救他的……只有我。”


    “可他未必会相信……”


    “他当然不信。”赵恒笑了笑,“但他会信这大势。”


    “信什么?”


    “信这世上,再没人能给他活路。”


    宗泽点头:“那你打算怎么招揽?”


    赵恒提起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两行字,字迹清隽,他写得慢,但每一笔都像压着千钧气势。


    写完后,他看向宗泽:“宗老将军。”


    “在。”


    “你调一个机灵的亲兵,拿我的亲笔信,去一趟汴梁,见张宗昌。”


    宗泽接过信,眼神复杂:“你不怕他把人杀了?”


    “杀了更好。”赵恒淡淡道,“天下人就知道他连招抚使者都敢杀,是条疯狗。那时候,咱们大军一到,汴梁百姓连门都不用破,会亲手把他送上来。”


    “要是他不杀呢?”


    “那就说明他还想活。”赵恒看了他一眼,“那我就给他一个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