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中兴之日

作品:《靖康耻?朕还在哪来的靖康耻?

    侍卫应声而出,将两人拖出金銮殿外。


    只听两声惨叫,血溅白石。


    一时间,殿前白玉石阶之上,红如丹霞。


    赵恒负手而立,望着血迹,神情淡漠。


    无人知他此刻心中,究竟在想什么。


    唯宗泽知。


    此前还自称草民贱民的青年,此刻站在金銮殿上,已如真龙在天。


    而那些曾看不起他的人,一个个——都低下了头。


    殿内,忽有老臣低声长叹:“我朝中兴,或许……真就在今日。”


    许多官员心中惊惧之余,却生出一丝荒谬的念头。


    也许这个皇帝,是假的。


    但这段时间,他做的,却是明君之事。


    那他到底是不是赵桓,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只愿这位皇帝,能一直坐在那个位置上。


    直到,大宋再不惧北虏。


    直到,这片江山,再也不动摇。


    金銮殿外,血尚未干,白玉石阶上的丹痕在夕光下愈发醒目。


    群臣退散,唯宗泽随赵恒转入后殿。


    气氛,静得有些诡异,良久。


    宗泽忽地叩首,“臣……失言。”


    赵恒微愣,转头望着他。


    “为何说此话?”


    宗泽低声道:“臣本以为今日之局,当难全身而退。朝堂百官,半数心思不正,局势凶险至极。官家一怒,斩金使,斩二臣,斩得痛快,然臣本心惧——惧朝堂崩散,惧满殿哗变。”


    他顿了顿,抬头看向赵恒,神色带着一丝说不清的复杂。


    “可官家不仅稳住了朝堂,还震慑住了人心。”


    “臣……从未想过,您能撑住得这般利落。”


    赵恒静默片刻,缓缓笑了,“若无宗大人,朕也不可能降服的了那群老匹夫。”


    他背后最大的靠山,还是宗泽,要没了宗泽,康王随便一个罪名就能把他拉了下来。


    宗泽抿紧嘴唇,重重点头。


    但他心里,其实还是震撼的。


    他当初扶赵恒为帝,本只是权宜之计。


    那时他以为,这人不过是个棋子。


    谁知今日金殿之上,翻手风雷、覆手血雨,一言斩敌、一怒震权臣——


    竟让他,宗泽都忍不住生出敬意。


    赵恒却没接他心中所想,只慢慢踱步,在那盏铜灯前站定。


    “今日这场戏……”


    “唬住了朝臣,却唬不住金人。”


    宗泽一惊,随即脸色微变。


    “官家是说——”


    “完颜宗翰不会就此罢手。”赵恒语气沉稳,像是早已算定,“他既能送个手谕来挑拨,就能送第二个、第三个。”


    “下次不一定是玉佩了,说不定是亲笔圣旨、是当年皇后血书、是太上皇的影像。”


    “只要有一点能动摇朝纲的东西,他就敢赌。”


    赵恒话锋一转,眼神微冷,“他赌的不是真假,是我们怕不怕。”


    宗泽沉默良久,才低声道:“那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做?”


    赵恒回身,一字一句:“盯紧太史院、史馆、礼部、宗正寺。”


    “这些与宗室、文献、血脉有关的衙门,只要金人再敢动心思,我要他们一口都咬不下来。”


    “还有翰林学士中那几个与赵构私交深的,也得调一调。”


    宗泽点头:“我会安排人查。”


    此刻的赵恒,背对烛火,身影落在墙上,竟显得比从前的官家,要高大许多。


    也更让人——敬畏。


    金帐。


    西风猎猎,黄沙漫天,朔风吹得营旗猎猎作响,旌旗翻卷如斩刃。


    完颜宗翰坐在主帅高台之上,一身黑金战甲,脸色阴沉如铁。


    他手中紧握着一封刚送来的密报,纸张边缘被他捏得泛白,虎口青筋暴起。


    “赵恒……”他冷笑一声,将密报往案上一拍,目光凶狠如狼,“好胆色。”


    一旁的副将低头不敢吭声,唯有那名瘦削冷峻、身披儒袍的行军司马,淡淡捻须,似笑非笑地开口:“王上这是……怒了?”


    完颜宗翰扭头看他一眼,眼中寒光如刃。


    “一个冒牌货,竟敢砍我使者一臂?”


    “撒鲁台是我金营亲将,随我征伐多年,从未受过此辱。”


    “宋人这是不给脸了。”


    行军司马却不慌,缓声道:“主帅要的,是面子,还是人心?”


    宗翰眯起眼睛,没说话。


    行军司马继续道:“大宋如今虚实未明,那赵恒坐稳龙椅已有三年,百官渐归其下,民心渐聚其上。就算他是假的,只要他不倒,便是真。”


    “这一刀,他砍得不是撒鲁台一臂,而是我金营的威信。”


    宗翰冷哼:“所以你来劝我忍?”


    “不是。”行军司马摇头,“属下之意,赵恒该死。但……不应死在兵锋之前。”


    “而应死在……他自己人手里。”


    宗翰眸光一闪。


    “哦?说下去。”


    行军司马低声一笑,指着身后营帐:“那位真宗主,不就是最好的一把刀?”


    宗翰看了看案上的另一道封存密函,目光逐渐冰冷。


    “带赵桓上来。”


    片刻之后,营帐大开,几名金兵押着一个披头散发、满脸风霜的中年男子走入营中。


    正是赵桓。


    他一身囚衣,脚上仍缠着铁镣,脸色苍白,但眼神中却闪着些许激动之意。


    “怎么样,是不是有人来救我了?”


    宗翰没有回应,而是慢慢起身,手负在背后,冷声问:“赵桓,你还记得你曾经说过什么?”


    赵桓一怔,下意识道:“孤说过……只要能还我大宋正统,定不负你金国之恩。”


    “呵。”宗翰低笑一声,像是听到了什么荒唐的笑话。


    “你那位弟弟赵构,和那假皇帝赵恒,把我金使砍了一条胳膊,还说什么,下一次就不是一条胳膊这么简单。”


    赵桓脸色猛地变了!


    “你说……谁?谁砍了撒鲁台?!”他嗓音都变了调,整个人像是从噩梦里惊醒一样。


    宗翰转身,居高临下地俯视他。


    “赵恒。”


    “你宋人如今的皇帝。”


    “你那个替你穿龙袍、坐金殿、斩百官的替身。”


    “他今日……砍了我的人。”


    赵桓踉跄半步,脸色煞白。


    “文武百官不相信他是假的吗?不可能!宗泽不会纵容一个……”


    话音未落,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立马又闭上了嘴。


    宗翰冷笑:“是你说,只要我拿你的名头,送个手谕,他便会自乱阵脚,百官动荡,你便能回归大位。”


    “可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