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根基

作品:《开局穿越少帅:郭杨辅佐抗日

    他盯着张汉卿,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


    “你要兵工厂?”


    “你知道那两个厂子,现在是谁在管吗?你知道里面有多少人的饭碗牵扯在里面吗?”


    张作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寒意。


    奉天兵工厂,那是杨宇霆的地盘;东三省兵工厂,盘根错节,各方势力都有插手。


    把这两个厂子交给张汉卿,无异于从杨宇霆这些骄兵悍将的嘴里抢食,会捅出天大的篓子。


    “我知道。”


    张汉卿的回答很平静。


    “正因为知道,我才更要拿过来。”


    “爹,杨总参议是个人才,但他太傲,也太贪。兵工厂在他手里,成了他培植私人势力的工具,生产出来的武器,有多少是报了废品损耗,实际上却被他拿去卖了人情,您比我清楚。”


    “再这样下去,奉军的根子就要烂了!”


    这些话,如同尖刀,狠狠扎在张作霖的心上。


    他当然清楚杨宇霆的小动作,只是杨宇霆的能力也确实出众,很多地方他离不开,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被儿子这样赤裸裸地揭开,他脸上还是有些挂不住。


    “混账!这些事也是你该议论的?”


    张作霖嘴上呵斥,心里却在飞速盘算。


    让儿子去碰一碰兵工厂,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成了,可以敲打一下杨宇霆,把财权收回来一些。


    败了,正好让他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臭小子吃个大亏,磨磨他的性子。


    反正,他是自己的亲儿子,杨宇霆再不满,也不敢真的把他怎么样。


    想到这里,张作霖心里有了计较。


    但他没有立刻答应。


    “空口白牙,就想让我把家底交给你?”


    张作霖冷哼一声,“你拿什么让我相信你?”


    张汉卿似乎早料到他会这么问。


    “爹,您不用把整个兵工厂都交给我。”


    “您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再给我十万大洋的启动资金。”


    “奉天兵工厂旁边,不是有个废弃的第三分厂吗?以前是用来修理车辆的,现在都长草了。您把它划给我。”


    “一个月后,我给您看一样新东西。如果东西能让您满意,您再考虑后续的事情。


    如果不成,除了借您的这10万大洋,儿子就一共欠您二十万大洋,多的算儿子孝敬您的,我从此再不提这事。”


    一个月,十万大洋。


    这个赌注不大不小。


    对于家大业大的老张家来说,十万块不过是九牛一毛。


    但用它来考验一下儿子的成色,却足够了。


    张作霖看着儿子自信满满的样子,心中那份久违的期待,又一次冒了出来。


    “好!”


    他一拍桌子,“我就给你一个月,十万大洋!”


    “但我有言在先,你要是搞不出名堂,或者捅出了什么篓子,看我怎么收拾你!”


    “爹您放心!”


    张汉卿大喜过望,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拿到了父亲的许可和启动资金,张汉卿没有片刻耽搁。


    他没有急着去招兵买马,也没有去动用少帅的身份去拉拢人心。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列了一份名单。


    名单上的人,五花八门。


    有在兵工厂里不得志,终日与图纸和机油为伴的老技工。


    有从德国留学归来,却因为没有门路,只能在大学里当个助教的冶金学博士。


    甚至还有几个在奉天城里,以修理钟表和进口汽车为生,手艺精湛的工匠。


    这些人,在旁人看来,都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但在张汉卿的眼中,他们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未来撑起整个东北工业脊梁的火种。


    他拿着名单,找到了副官林权。


    “林副官,按照这个名单,把上面所有的人,都给我请到第三分厂来。”


    “记住,是请。客客气气,礼数周全。告诉他们,我张汉卿,想请他们一起做一番大事业。”


    林权看着名单上那些陌生的名字,一头雾水,但见少帅态度坚决,也不敢多问,立刻领命而去。


    三天后。


    奉天兵工厂旁,那座杂草丛生的第三分厂,被清理一新。


    三十多个被“请”来的人,局促不安地站在空旷的厂房里。


    他们彼此打量着,不知道这位神神秘秘的少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张汉卿穿着一身普通的工装,在一片议论声中,走上了一个临时搭建的木台。


    他没有说任何豪言壮语。


    他只是拿出一张图纸,平铺在众人面前的桌子上。


    那是一把手枪的分解图。


    “诸位,都过来看看。”


    众人将信将疑地围了上来。


    只看了一眼,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技工就惊呼出声。


    “这是……德国的毛瑟 C96?”


    毛瑟 C96,俗称“盒子炮”、“驳壳枪”,是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手枪之一,奉天兵工厂虽然也能仿制,但因为工艺和材料不过关,造出来的枪,精度差,故障率高,远不如德国原厂货。


    “没错,是盒子炮。”


    张汉卿笑了笑,拿起一支粉笔,在图纸上的一个零件上,画了一个圈。


    “但又不完全是。”


    他指着那个零件,对那位留学归来的冶金学博士说道:“李博士,我记得您的毕业论文,是关于铬钼合金钢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应用研究,对吗?”


    李博士一愣,点了点头。


    这是他最得意的研究,可惜国内根本没人懂,也没人重视。


    张汉卿又指向图纸上的另一处。


    “王师傅,您是修钟表的,对弹簧的力道和精度,把握得最好。您看看这个击发弹簧的设计,是不是可以改进一下,让它的使用寿命更长,击发更稳定?”


    他又看向另一个年轻的技工。


    “小刘,你修过意大利人的飞机发动机,对小零件的精密加工有心得。这个枪机,如果我们用新的研磨工艺,是不是可以把公差控制在更小的范围?”


    张汉卿一个一个点名,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对方最擅长的领域,每一个问题,都直指现有仿制武器的核心弊病。


    整个厂房,渐渐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眼神,从最初的怀疑和不解,慢慢变成了震惊和钦佩。


    这位传说中的纨绔少帅,竟然对机械和工艺,懂得如此透彻!


    他不是在纸上谈兵,他提出的每一个改进方案,都精准、可行,充满了奇思妙想,却又牢牢立足于现有的技术基础。


    “我把大家请来,不是想让你们给我造一把普通的盒子炮。”


    张汉卿的声音在厂房中回荡。


    “我要你们和我一起,造出一把全世界最好的手枪!”


    “它的射程,要比原版更远!”


    “它的精度,要比原版更高!”


    “它的寿命,要比原版更长!”


    “我要让它,成为我们奉天兵工厂的骄傲!我要让每一个拿着它上战扬的奉军兄弟,都多一条命!”


    他的话,像一团火,瞬间点燃了在扬所有人心中的热情。


    这些工匠和技术人员,大多都有一腔报国之志,却苦于报国无门。


    此刻,张汉卿为他们指明了方向,给了他们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


    “少帅!我干了!”


    那位李博士第一个站了出来,激动得满脸通红。


    “我这条命,还有我这身本事,就卖给您了!”


    “我也干!”


    “算我一个!”


    众人纷纷响应,群情激昂。


    看着眼前这一幕,张学良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根基,从今天起,算是真正立下了。


    在他的计划里,这座小小的第三分厂,未来将会孵化出坦克、战机、甚至航空母舰。


    他要用这里产出的钢铁洪流,去碾碎一切敢于觊觎这片黑土地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