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半岛战争办法!69式坦克立项!

作品:《鹰派军工:重生50,为国铸剑!

    沈市,


    八二军工厂。


    此刻.....苏铭正坐在办公室内,阅读帝都司令部发来的最新电报。


    电报上说.....邓总长已经和苏熊签订好了合同,八二厂可以对钛合金生产线,进行大规模扩产了!


    生产出的钛合金一部分卖往苏熊之外,还有一部分留给国内使用......


    除此之外,他还与苏熊签订了68项援助.....苏熊答应龙国,一个月内,将送来第一批武器,200辆坦克,200辆装甲车,40架米格战机。


    对于这个结果,老总非常满意,特地在电报的后边,署名感谢苏铭......


    ..........


    看完电报,苏铭的心算是踏实了......


    有了200辆T34坦克,40架米格战机.....在抗鹰战争爆发之前,龙国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坦克部队和空军部队.....


    加上苏铭全力生产的火炮,火箭炮,步枪,火箭筒,机枪,卡车,摩托车等武器装备!


    相比较开战前.....志愿军的一穷二白,


    现在龙国装备水平,不亚于西方阵营任何一国的部队.....!


    再加上志愿军钢铁般的意志,这一次.....龙国真的要给鹰酱国一点颜色看看了!


    目前...苏熊的下一代主战坦克,T54还处于研究状态,鹰酱国的M46巴顿和M48坦克同样也处于研究状态.......


    T34坦克,前期用于对抗鹰酱的M4谢尔曼,M26潘兴,问题是不大的。


    两个坦克旗鼓相当,都是二战时期,久经战阵的老牌坦克!


    没有性能上的绝对碾压......!


    当然.....这仅限于战争初期。


    打到中后期的时候,T-34坦克就有些吃力了,因为.....M26潘兴的改进款M46巴顿坦克登场了.....


    M46巴顿相对于T-34领先是全方位的,代差式的......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M46巴顿拥有更加现代化的火控系统,它配备了光学测距仪和机械式弹道计算机,具备极高的首发命中率和行进间作战能力。


    还有更强大高效的动力传动系统,提供了卓越的战术机动性.....810马力的发动机比T34的500匹马力多了整整300匹马力.....


    同时,主炮威力得到加强,装甲防护厚度得到加强等等......


    打到中后期,T34完全不是M46的对手!


    故而.....从苏熊引进坦克,只能算是权宜之计。


    必须要在鹰酱的M46坦克投入战场之前.....研发出独属于龙国自己的主战坦克才行。


    想到这里.....苏铭起身关闭门窗,意识沉入脑海,打开了系统兑换页面......


    根据积分情况......他搜索起了这个时期相关的坦克型号,参数,射程.....


    鹰式装备,苏式装备,龙式装备......经过层层筛选对比!


    他最终还是将目光锁定在了龙式坦克上。


    考虑后勤和制造难度,以及零部件的通用性.....龙式标准的坦克,更适合龙国。


    而龙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主战坦克是59式坦克,它的出现,解决了龙国装甲部队从无到有的难题!


    但是这款坦克毕竟是舶来品,是利用苏熊引进的T-54A中型坦克改进仿制而来,性能处于T54早期版本,


    59式坦克的缺点非常明显.....比如缺乏测距仪,车长或炮手需要使用光学瞄准镜内的分划板进行目测估距,误差大,导致首发命中率极低,往往需要多次试射.....


    早期没有配备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夜战能力几乎为零.....还有动力严重不足,52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对于36吨的车重来说功率储备不足,导致机动性,加速性和越野能力一般。


    即便生产出来,也得面临大量改进,优化.....无法对未来鹰酱的M46巴顿和M48坦克形成时代碾压......


    59式坦克兑换积分比较低,以苏铭现在的积分,正好可以兑换一台装甲车和一台坦克!


    但很遗憾,59式坦克的性能并不符合要求.....


    兑换了,等于白扔积分!


    故而.....苏铭只能全部的积分用来兑换更为先进的69式坦克!


    69式主战坦克长6米,宽3.3米,高2.4m,战斗全重36吨......


    该坦克是在59式坦克基础上改进设计的,1963年下达战技指标,1964年完成设计,1965年生产出样车,1974年设计定型。


    69式的车体和炮塔与59式中型坦克基本相同......坦克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


    乘员有4名,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便于向前观察......车长位于火炮的左后侧,炮长位置在车长位置的前下方;装填手位置在火炮的右侧......


    车内携带炮弹44发,2个弹架油箱内装弹19发,发动机隔板前中组弹架装弹12发,左侧装甲板固定2发,右侧装甲板固定4发,炮塔右壁固定2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安全门设在驾驶椅后侧......


    69式主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00毫米滑膛炮,身管长5450毫米,身管的中段有抽气装置,驻退机和复进机布置并列在火炮上方.....既可以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可以发射破甲弹和榴弹。


    穿甲弹的速度为1490米/秒,最大射速为7发/分钟......


    除了主火炮外,辅助武器有1挺在炮塔顶部安装的12.7毫米高射机枪,1挺在火炮右侧同轴安装的7.62毫米并列机枪,还有1挺在驾驶员右前方安装的7.62毫米前机枪,总共三款机枪......


    69式坦克的综合战力,相当于加强版T54,能对早期的T54坦克和M46和M48坦克形成碾压优势.....他的优点很明显,首先是在火控系统方面,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配备了激光测距仪,炮长夜间瞄准镜,车长昼夜观察指挥镜......


    激光测距仪的测距范围为300~5000米,测距精度±10米......能快速精确地测量目标距离,并将数据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大幅提升了首发命中率......


    配备双向稳定器,使坦克具备了行进间射击的能力,战术灵活性极大增强.....


    还配备了被动式微光夜视仪.....不再需要主动发射红外光,实现了隐蔽夜视,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兑换出来之后.....还可以根据系统给出的技术改装方案,在火炮,射程,装甲,瞄准系统上进行升级.....


    69式坦克虽说没有鹰酱国第二代坦克M60先进,但最起码能帮助龙国,在陆军装甲武器上......建立10年的优势!


    等10年以后,苏熊和鹰酱的坦克技术追上来的时候.....苏铭早都研发出新型坦克了!


    “好!就你了!”


    苏铭下定决心.....当即兑换除了69式坦克的全套图纸,并命名为50式坦克研发方案。


    并且系统还贴心给出了改进方案.....


    比如69式的发动机动力也不是很足,它的采用V型12缸水冷柴油机,标定功率426千瓦(580马力),对比M46巴顿800+马力,差距太大!


    坦克的生产不比步枪,机枪,火炮等武器......他是一个工业规模化集成的体现,需要几十家工厂紧急配合才行。


    单靠八二厂一家,是很难讲69式坦克生产出来的。


    坦克的生产和研发,必须要上报东北司令部,建立专门负责机构才行.....


    当然......在这之前,必须把全套图纸画出来。


    就这样.....苏铭拿起纸笔,没日没夜地画起图纸来。


    三天后,所有图纸全部画完之后.....他第一个电话,打去了东北司令部,找到了杨司令!


    几乎没费口舌,杨司令就同意了苏铭的请求.....表示全东北的工厂,技术员,设备,都归苏铭调动。


    只能要生产出坦克,要钱给钱,要材料给材料,要人给人!


    将坦克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最高级别!


    这就给了苏铭很大的权限.....相当于,苏铭成了东北军工署的署长,甚至比署长的权利还大。


    署长只能调动军工厂,而苏铭却可以调动所有工厂!


    很快.....苏铭就抽调了大量技术人员,组成坦克研发团,开启了坦克试制的工作。


    ...................-...................


    正当苏铭加快时间研发坦克的时候.....时间悄然来到了1950年6月25日!


    这一天,半岛那边.....战争彻底爆发了!


    苏铭在厂里看着工人送来的报纸.....心中五味杂陈。


    半岛,这是一个注定要引爆的火药桶,谁也无法阻挡.....


    因为战争的种子,早已经在二战的时候,就埋下了!


    二次大战期间.....半岛被东洋占领,属于东洋的殖民地.....


    后来两颗蘑菇弹教东洋做人,东洋直接宣布战败投降.....作为殖民地的半岛地区,就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1945年年初.....鹰酱,苏熊,约翰牛的三国首脑,在克里亚半岛签订秘密协议,


    会议决定,半岛地区应该由苏熊,鹰酱,龙国和约翰牛四国,实行国际托管。


    协议是这样签订的,但并非是这样操作的.....!


    因为约翰牛距离半岛太远了.....半岛的死活,他根本就不关心。


    龙国这边倒是想管,毕竟是自己家门口,属于东北的北大门屏障....但奈何实力太弱,说话权不足......


    故而,半岛的局势,实际由苏熊和鹰酱两家共管。


    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半岛北部和南部,北部为北棒,南部为南棒。


    这便是半岛分裂成南北阵营的原因,也是后期爆发战争的导火索......


    三八线以北面积占半岛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七,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南部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人口占比是百分之六十。


    此时的半岛总人口为3000万人,三八线以北人口约900万,三八线以南人口约2100万........


    半岛北部为工业区,占据了大量鬼子遗留的军工厂,采矿设备,重工业厂......故而北部的军事力量更为强大。


    南部则为农业区......粮食产量很高,人口多,但军事装备全靠鹰酱支援,战斗力较弱。


    起初.....半岛是准备成立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南北双方成立了联合委员会.....商讨统一的具体细则。


    但无论两国怎么商讨,都只是徒然......因为苏熊和鹰酱就不可能同意两国合并的方案......


    在国际上.....鹰酱指责苏熊在北方中是大肆镇压反对派,而苏熊则指责鹰酱在选举和其他方面弄虚作假.......最终导致合并成一国的方案,不可能被通过。


    由于事情太过复杂,加上鹰酱和苏熊的各自考量,最终北棒和南棒成了两个国家。


    至此,两国的交通,电讯和人员物资的交流被切断......


    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叛乱政权....两边为了安抚民心,都把统一的口号喊得震天响。


    所以.....!


    战争的爆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苏铭知道,战争开打之后.....北棒的军队会向饿虎扑食一般,疯狂击溃南棒。


    后面,就是鹰酱下场的事了!


    抗鹰战争,迫在眉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