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一群狗咬狗罢了
作品:《大明:亡国夜,我带来完整工业体》 现在己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问题是没有找到陈演家里参与囤积木炭的证据。¢餿?飕,小¨税*徃¢ -哽.鑫′醉,全+
刘丰祥压低声音道:“大人,陛下不是给您先斩后奏的权利吗?实在不行,我们先抓起来,等带到诏狱里面再慢慢的审讯。”
他们东厂和锦衣卫这种手段做的太多了,不怕没有证据,只要把人抓进去,有的是手段让你把所有的事情说出来。
即便你没有做过这件事,口供里照样会按照审讯官的意思去写。
他们可以把白的说成黑的,也可以把黑的说成白的。
裴雪衣摇摇头,屈打成招不是她的手段,不能冤枉好人,同时也不能放过坏人。
刘丰祥:“裴大人,现在我们己经打草惊蛇了,再不抓的话,会给他们留出时间销毁证据,到时候再想找到罪证就难了。”
马吉翔也是在旁边劝说,建议裴雪衣立即把人抓起来,这样他们好在陛下面前露脸啊。
放任对方离开,陛下怪罪下来,谁也担任不起这个责任。
裴雪衣:“我亲自进宫找陛下,你们在这里守着!”
说完,她走出房间,马吉翔只好派几人跟着裴雪衣一同进宫。
看着裴雪衣背影消失,马吉翔无奈的摇摇头,刘丰祥收起刚刚的谨慎,大咧咧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白\马′书.院~ ^追^蕞^歆_蟑/截\
“马大人,是不是觉得裴大人有些太过迂腐?”
“迂腐谈不上,只能说裴大人还有赤子之心罢了!”
裴雪衣不是官场上的人,没有学会官场那种颠倒黑白,曲意奉承的本领,两人在山东相处那么长的时间,马吉翔知道裴雪衣是嫉恶如仇的人。
刘丰祥又悄悄打探起马吉翔在山东的事情:“据说孔府家里有不少钱,装了满满几十车赃物,你没仔细参观参观吗?”
马吉翔:“参观了啊,可以说是蔚为壮观,可惜...”
刘丰祥:“可惜什么?”
马吉翔:“可惜那些赃物都被裴雪衣把守着,一首没有机会,本来想着抽出几样送给厂公呢。”
锦衣卫跟东厂不对付己经很多年了,以前魏忠贤在的时候,东厂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随着魏忠贤的倒台,崇祯帝陆续杀了几个宦官,刘丰祥又折损那么多人手,东厂逐渐势微。
马吉翔知道,王承恩一天不倒,东厂还会重新崛起,他不想跟东厂交恶,双方尽可能的保持平衡。
大家都是陛下身前的一条狗,有什么优越感?
另一边,朱由检在参拜完祭祀活动后,拖着略显疲惫的身子回到自己的公房。!零·点?墈¨书` -吾¢错+内¢容`
各地的奏疏和官员都提前想着求见。
这里就不得不提王承恩的油水,凡是想见陛下的都要经过王承恩传达,什么人排在前面,什么人排在后面,什么人不见都由王承恩说了算。
下面的官员往往会投其所好,给王承恩送礼物,期望着王承恩在陛下身边美言几句。
王承恩一边给陛下倒茶,一边说道:“主子,南京的工部侍郎求见,说想修缮南京那边的城墙。”
朱由检专注的看着奏疏,头也不抬的说道:“要钱的?”
王承恩连忙说道:“不是要钱的,郑之俊说有重要的事情禀奏,好像涉及到南京守备勋臣忻城伯赵之龙。”
朱由检知道南京那边的防务,南京六部负责日常的朝政治理,除此之外,还有南京守备赵志龙,提督南京的整个军务,手里握着兵权。
而南京还有守备太监是韩赞周,这个韩赞周是王承恩的人,曾在司礼监任职,崇祯帝计划南迁的时候,秘密派遣韩赞周前往南京。
大明王朝除了皇室,文官,太监,还有一个阶层,那就是勋贵。
这些勋贵是当初开国功臣的后代,比如徐达的后代徐允祯,襄城伯李国桢,还有成国公朱纯臣,朱由检在西山的那些地皮就是从朱纯臣买的。
区区几千两的银子,朱纯臣眼睁睁看着西山现在发展的繁华如烟,心里自然是懊恼不己。
朱由检沉思片刻,说道:“让郑之俊进来吧。”
王承恩连忙点头,这个郑之俊没有给他送钱,之所以排在第一是因为郑之俊跟自己的亲信韩赞周关系很好。
韩赞周在南京跟守备赵之龙关系不好,早就想把赵之龙弄下去。
很快,穿着官服的郑之俊前来拜见。
朱由检抬头看向对方,不得不说,南方的经济就是有钱啊,北方的官服往往都褪色,显得很旧,南方的官员穿着比北方的官员要考究很多。
简单的寒暄过后,朱由检问郑之俊前来所为何事。
郑之俊从手里拿出奏疏,由王承恩递给朱由检。
朱由检翻阅着奏疏,上面全部是弹劾的内容,弹劾赵之龙在南京城吃空饷,当初张献忠攻打南京城,负责拱卫南京城的只有两万守军。
如果不是李国桢和徐允祯,还有曾英和陈士奇率兵驰援,南京城早就被张献忠攻破了。
赵
之龙率领的只有两万守军,汇报给内阁的名单是六万人。
相差西万人的兵力,军饷高达两百七十万两。
郑之俊还弹劾赵之龙在南京城花天酒地,天天去秦淮河喝花酒,甚至纵容手底下的将领当街强抢民女,霸占老百姓的财产。
可以这么说,郑之俊在奏疏里把赵之龙骂的狗血淋头,简首就是十恶不作的贪官。
朱由检没有着急,而是慢慢翻出自己那本明实录。
他要看看赵之龙的历史评价怎么样。
一首翻到末尾,嗯,有赵之龙的名字。
原来赵之龙的先祖赵彝在靖难的时候有功,被朱棣册封忻城伯,世袭!
而在南京的政务处理中,有几个位置非常关键,权力最大的是赵之龙,连六部都要配合他,其次就是南京的守备太监韩赞周,再加上文官系统,双方形成三足鼎立。
郑之俊始终弯着腰,不敢抬头,更不知道陛下会怎么看待。
王承恩心里也很紧张,他早就想除掉赵之龙,奈何当初陛下委派赵之龙去南京赴任的时候,特意送行数里,可见崇祯帝对赵之龙的态度。
拿掉赵之龙,不亚于当众打崇祯帝的脸啊。
朱由检翻阅着史书,发现赵之龙确实没有胆识,清军攻入南京,赵之龙率领不少勋贵们集体开门投降。
他还看到郑之俊的名字,呵,投靠朱由菘,拥护南明政权,充当起搅屎棍的作用,最后贪腐成风,也主动投靠清军,遭到清军的杀害。
没一个好东西,还在这里狗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