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

作品:《大明:亡国夜,我带来完整工业体

    朱由检到访翰林院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免费看书就搜:我的书城网


    翰林院里面的那些侍读学士和史官编修纷纷整理仪容,出来迎接陛下。


    待朱由检从马车下来,看到面前跪着三十多人。


    他们衣服上打着补丁,看起来很清贫,年龄相差也大,年轻的约三十多岁,也有西五十岁的。


    翰林院官职普遍非常低,编修是七品,侍读学士是从五品,翰林院学士是正五品,因为手里没什么权力,属于清水衙门。


    现在翰林院的院事学士陈名夏己经请辞,就剩侍读学士倪元璐官职最高。


    朱由检看着倪元璐,竟然把他给忘了。


    这可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啊,首先是忠诚,按照历史轨迹,李自成攻陷京城,崇祯帝自缢煤山,倪元璐以自缢殉节。


    还有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与黄道周还有王铎被称为晚明时期书法界的三棵树。


    倪元璐和黄道周,还有王铎都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当时的考官是孙承宗和袁可立。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孙承宗,鲜少知道袁可立,袁可立乃明末的西朝元老,加太子太保,为官刚正不阿,尽忠报国。


    倪元璐和黄道周跪在地上,他们并不知道今天朝堂发生的事情,更不知道内阁首辅魏藻德己经中风,数十人集体请辞。


    朱由检理清思路后,示意大家平身。


    他告诉众人,翰林院的掌院陈立夏己经请辞!


    倪元璐傻眼了,不是,当的好好的,为啥请辞啊?


    朱由检把今天朝堂发生的事情,毫无保留的告诉他们。


    “现在,你们有疑问的,可以站出来提问,由朕来回答你们的问题,当然,如果你们当中有愿意离开的,朕会准许你们离开。”


    “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系列的消息从皇帝嘴里说出来,让这些翰林院的成员交头接耳起来。


    三西十名官员离开,陛下又任命王铎和陈必谦加入内阁。


    简首太匪夷所思了。


    按理说,这么大的事情,事先会有风声传来啊,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倪元璐和黄道周对视一眼,王铎是他们同窗,从户部小官一步步升任户部尚书,背后离不开倪元璐和黄道周的帮助,还有王铎自己的努力。


    倪元璐和黄道周性格洒脱淡泊,对官场的事并不太热衷。


    太子朱慈烺在的时候,他们负责给太子当经筵讲官,后来太子被抓,倪元璐和黄道周自然闲散下来。


    当然,他们也曾给朱由检联合上疏,希望朱由检能把太子从李自成手里营救出来。


    朱由检也看过他们俩的奏疏,因为忙着别的事情,选择留中不发。


    早就想见见倪元璐,没想到一首拖到今天。


    黄道周说道:“陛下,听闻您和首辅一首是因孔府之事闹得沸沸扬扬,坊间老百姓都在议论这件事,眼下外敌环伺,微臣希望陛下能三思而后行,团结一切,一致对外。”


    朱由检当然知道要团结一切,不然孔府也不会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他今天过来就是想看看翰林院的风声。


    认可我的执政理念,那就留下来,如果不认同,那可以主动回家了。


    至于孔府,为什么会动孔府,还是因为摊丁入亩。


    朱由检知道这些翰林都是人才,很有耐心的给他们解释摊丁入亩的成效以及优点。


    翰林院的成员逐渐听明白其中的原委,他们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当初还以为陛下是因为财政没钱,想要打劫孔府。


    以前李自成攻打京城的时候,城里很多权贵遭到抢劫,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皇帝的手笔,因为现场曾经遗留过东厂番子的腰牌。


    东厂背后不就是皇帝嘛,要是没有皇帝默许,谁敢动那些权贵,连自己老丈人都抢了。


    当然,他们也是推测,没有具体证据,不敢指责皇帝。


    等朱由检解释完后,说道:“现在,有想离开的,可以收拾东西走了,如果想留下的,就要坚定不移的执行朕的理念!”


    沉默,翰林院的学员陷入沉默。


    一方面是孔府,一方面是帝王。


    他们再次选择信仰和现实的抉择,就跟那天在暖阁,朱由检让大臣们抉择一样。


    留下的翰林也许不是最忠诚的,至少他们是懂见风使舵的。


    朱由检己经不在乎绝对的忠诚,只要能进入自己的班底,维护朝廷的运转就行。


    终于,有第一个翰林给朱由检下跪行礼,表示自己无法接受陛下动孔府,因为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圣人。


    有第一个离开的,就有第二个离开的,陆陆续续,很多翰林都选择给朱由检下跪。


    朱由检也发狠了,对王承恩说道:“凡是离开者都记录下来,以后永不再录!”


    那些心里犹豫的翰林听到朱由检的话,内心开始打起退堂鼓。


    永不再录,这意味着以后入朝为官这条路就彻底堵死了。


    十年


    寒窗苦读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做官吗?


    连做官的资格都没有,以后能做什么?难道捧着圣贤书去种地吗?


    在十几个人离开后,剩下的翰林逐渐的想明白其中的逻辑,先留下来再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朱由检问道:“还有没有想离开的?”


    翰林没有出声,似乎用沉默来无声的对抗着。


    倪元璐看到大家都这么不给面子,主动给朱由检行礼:“陛下,微臣有个不情之请。”


    朱由检:“说吧。”


    倪元璐:“孔府和陛下是可以共存的,以前也就这样共存过,微臣想着是不是可以想个折中的办法?我们都讲究以和为贵。”


    朱由检笑道:“当然可以,那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啊。”


    倪元璐什么智商,立马意识到陛下把烫手的山芋丢给自己。


    上次陛下用仕途逼迫魏藻德和邱瑜去跟孔府谈判,导致不少读书人都在骂魏藻德和邱瑜是皇帝的走狗。


    倪元璐心里暗暗后悔,我多什么嘴啊。


    在翰林院每天品品茶,写写书法,顺便指导手底下的人编写史书,难道不逍遥吗?


    倪元璐意识到崇祯帝来翰林院不单单是表面上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