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我赚够三千万银两就收手

作品:《大明:亡国夜,我带来完整工业体

    徐屺满脸懵圈的看着朱由检,想不明白为什么陛下会对父亲的游记感兴趣,按理说也没什么知名度啊。免费看书搜索:找小说网


    很多文学作品都是等作者死后才变得有价值。


    因为物以稀为贵,作者都死了,肯定无法再生。


    尤其画家和书法家,等画家死后画才值钱,齐大师当年画一只虾只需烧饼钱,后来一幅画能卖出几百万。


    朱由检看到懵圈的徐屺,解释道:“你们祖上当过官,到你父亲这代选择走一条不同的路,现在人己经没了,朕听说你父亲的游记特别出彩,想着留到宫里欣赏,回头把那本游记记得送过来。”


    面对皇帝的请求,徐屺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跪着谢恩。


    想想父亲的游记得到皇帝的青睐,这也算是一种荣誉吧。


    聊完闲事,朱由检开始问徐屺正事,比如家里的纺织产业,雇佣多少人,每日产量多少等等。


    徐屺在来的时候得到过家里长辈的叮嘱,眼下明军到处打仗,国库空虚,说不定是看上自家的产业,想罚没些钱财。


    徐屺尽可能的把家里生意介绍得异常萧条,临了不忘从怀里拿出珍藏的古玩献给朱由检。


    王承恩看到徐屺献宝,主动走过去把宝贝交给朱由检。


    朱由检对这些玉石古玩不感兴趣,他叫徐屺来的真实目的是发展工业。


    再过一百多年,也就是1764年,远在大不列颠的彼岸,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宣告着工业进入新的阶段。


    朱由检问徐屺:“你们家的纺纱都依赖什么?”


    徐屺听着陛下天马行空的问题,脑袋里有些懵,不过还是回答道:“陛下,我们家依赖手工纺车,这种纺车每次能纺制一根纱线。”


    朱由检听说才一根,心里瞬间明白差距。


    他刚刚从声望商店兑换两台机器,一台是珍妮纺纱机,一台是飞梭织布机。


    而珍妮纺纱机每次可以纺制80根纱线,数十倍的领先传统的纺纱技术。


    朱由检站起身:“你跟朕来。”


    徐屺恐慌的抬起头,想不明白陛下怎么突然找到自己,还让自己过去,不会要杀我吧?我连宝贝都献出去了。


    徐屺忐忑不安的跟在朱由检身后。


    王承恩推开门,房间里摆放着两架东西。


    朱由检亲自掀开上面遮住的布,露出改良型珍妮机和飞梭织布机。


    徐屺看着面前两个奇怪的家伙,瞬间傻眼了,对于飞梭织布机,他隐隐觉得有些面熟。


    彼时的明朝流行踏板织机,这种机器需要工人用脚踩踏,然后用手投掷梭子穿过经纱。


    朱由检给徐屺讲解这两台机器的效率,包括对面料的种类介绍。


    现在的明朝,只有达官显贵才穿绫罗绸缎这种丝制品,而底层老百姓都是麻布和粗棉布。


    得益于朱元璋下令大面积种植棉花,国内棉花产量不算低,但是因为制作效率低下,使棉制品的价格还没有达到更低的价格。


    徐屺听完之后彻底震惊了,结结巴巴问道:“陛下,这个,这个东西叫什么?”


    朱由检:“一台叫纺纱机,旁边这个叫飞梭织布机,它们都是朕发明的。”


    徐屺忍不住想用手去碰碰纺纱机,真的可以同时制造八十支纱线?


    作为服装面料的制造商,徐屺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纺纱效率可以提升八十倍。


    而飞梭织布机更是大大提升织布效率,并且还节省人工成本。


    徐屺眼里逐渐露出火热,随即又产生质疑,怀疑这两台机器是不是真的如陛下所说。


    朱由检冲王承恩点点头。


    王承恩唤来提前等候的宫女们,她们拿着原材料,按照朱由检所说,坐在机器上开始忙碌。


    纺纱机的轮子开始缓慢转动,很多棉花一团团的被缠绕在木棍上,伴随着嗡嗡声,一根根棉线就这样被生产出来。


    徐屺看着那些被制造出来的纱线,呼吸渐渐急促起来。


    他意识到这里面蕴含的巨大商机,可以这么说,只要把这两台机器运回去,并且加以仿造,他有信心成为江南第一的织造家族。


    朱由检:“怎么样?”


    徐屺回过神来,连忙躬身道:“陛下,这个机器请问是怎么卖的?”


    朱由检笑着摇了摇头:“这是朕制造出来的,肯定不能卖,之所以叫你过来,是听说你们徐家在当地也算有名,想跟你合作一下。”


    徐屺的家族出人出力,而朱由检出设备,双方联手,做大做强。


    徐屺听说可以傍上皇帝,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些年,因为他们家没有多少人在朝中做大官,平日里经常被当地知府和布政使司吃拿卡要。


    如果他们家有靠山的话,谁还敢欺负?


    有钱和有权完全是两个概念。


    徐屺立马给朱由检下跪,表示愿意什么都听从陛下的吩咐。


    朱由检看徐屺这么上道,心也暂时放下来,就怕徐屺不懂事啊


    ,他之前想过要不要自己做纺织业。


    后来想想,自己做纺织还要投资,还要培养人才,诸多的麻烦事。


    眼下留给自己的时间又不多,只能把这些科技的种子撒下去,任凭它们自己开枝散叶。


    朱由检开始给徐屺谈条件,说是谈判,以徐屺的身份地位,只有老老实实遵从的份儿。


    首先,徐屺要在西山投资建立厂房和员工宿舍,地块和机器由朱由检解决,徐屺负责提供人才,等后期发展起来,从本地招募女工。


    纺织厂隶属于西山集团,朱由检占据八成份额,留给徐屺两成份额。


    徐屺听说陛下还给自己留有两成,当即就答应下来。


    他也怕陛下太贪婪,连汤都不给自己留。


    朱由检:“既然己经谈妥,那你就尽快准备吧,王伴伴,明天领徐屺去西山转一圈看看,顺便给王家彦他们打个招呼。”


    王承恩弯腰领命。


    至此,西山集团的商业版图又进行扩充。


    以前的大明是官员富,百姓穷,国库穷,皇帝穷,现在朱由检要改改规则,皇帝要先富起来,其次才是朝廷和百姓。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朕就是那一小部分,要求不高,赚够三千万银两就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