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给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作品:《大明:亡国夜,我带来完整工业体

    随着王如奎的阵亡,他们的军队也遭受到大面积伤亡,再也没人组织有效的进攻,剩余的士兵纷纷放下手里的武器投降。本文搜:晋江文学城  免费阅读


    叮呤咣啷的声音络绎不绝的掉在地上。


    秦良玉下令白杆兵将那些投降者全部绑起来,防止对方诈降!


    被俘的一名将士对秦良玉求饶:“秦将军,秦将军,我是土司的人,我是土司的人啊,我爹是魏老三...我是魏川啊。”


    身穿盔甲的秦良玉走到那名将士面前辨认了一番。


    魏川不敢跟秦良玉对视,羞愧的避开目光。


    他曾经是白杆兵的一员,由于受不了白杆兵艰苦的生活,甚至连军饷都要自费,想着与其跟明廷卖命,还不如投靠张献忠的大西军呢,听说大西军伙食特别好,给的军饷也高。


    魏川还说他身后的这些人都曾是白杆兵的成员,这次他们败了,希望秦将军能给一个戴罪立功的赎罪机会。


    剩下的人也纷纷给秦良玉磕头认错。


    秦良玉没有任何胜利的喜悦,两军打仗,往往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她说道:“魏川,在我出征前,你爹特意叮嘱我,说让我带你走向正路,你却选择投靠叛贼!在白杆兵最羸弱的时候,应该就是你领着大军围攻我们吧?”


    魏川听到秦良玉的话,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羞愧。


    上次的夔州之战,张献忠率领军队打败秦良玉,背后就有叛变的白杆兵提供情报,不然秦良玉也不会败得那么惨烈。


    七八万的白杆兵,最后就剩几千人。


    在秦良玉眼里,张献忠是不折不扣的叛贼,崇祯十年,张献忠曾被朝廷招安,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又再次选择叛变。


    如此反复,又坐拥几十万的大军,给国内带来长时间的动荡。


    秦良玉没有理睬魏川,而是继续下令将这些人就地捆绑起来。


    以前秦良玉对待俘虏都是尽可能的优待,愿意戴罪立功的就留在军队,不愿意的会给他们盘缠放回老家。


    正是因为这种胸怀,秦良玉在敌方的眼里备受尊敬。


    魏川看秦良玉不理自己,担心被就地问斩,他必须保证自己活下来,只要能活下来,无论效忠谁都可以。


    “秦将军,秦将军,我有重要情报要说!我想戴罪立功!”


    秦良玉听到魏川要戴罪立功,这才折返回来。


    魏川迫不及待的说道:“夔州城的知府周景明和户部尚书李同知选择叛变,他们说他们是大明的官员,还有,在奉节驻扎着赵廷玉的三万人马,他们随时会支援夔州城,哦,对了,赵廷玉跟白文选不和,因为孙可望和李定国...”


    魏川生怕吐露的情报无法换取自己的性命,把知道的信息全部说出来。


    “另外,张献忠军中的粮草己经不多了,他们这次特意派我们运五十万石的粮食过去。”


    秦良玉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掀起风浪。


    奉节竟然也有对方的驻军,这里打斗的动静,相信过不了多久就能传到对方的耳中吧。


    她们只有攻下奉节,才可以畅通无阻的进攻成都府。


    就在这时,夔州城的大门缓缓打开。


    周景明和李同知率先从里面走出来。


    他们看到秦良玉,脸上挤满笑容:“秦将军,恭喜你们打得胜仗。”


    秦良玉没有胜利者的倨傲,以她现在的眼界和阅历,早就过去那个阶段,客气道:“不敢妄谈胜利,我只想自己的部下在战争中能少死几个。”


    这番话令周景明和李同知的肃然起敬,他们也把城里的情况介绍一遍。


    秦良玉拉过还在忙碌的袁惜若,把袁惜若的身份告诉李同知。


    李同知和周景明听说袁惜若是皇帝贵妃的身份,彻底不吱声了,心想,崇祯帝想干嘛啊?派一个贵妃过来?


    秦良玉知道女人想在战场上建立军功有多么艰难,她把袁惜若的功劳说了一遍。


    飞虎队?


    以一挡百?


    大家都是场面人,李同知和周景明弯腰给袁惜若行礼。


    魏川站出来说道:“秦将军,你不要相信他们,他们都是张献忠的官员,这次也是看我们要败了,才想着叛变!”


    李同知和周景明脸色大变,如果他们无法得到大明朝廷的认可,那这次叛变就彻底失败了,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李同知和周景明连忙下跪替自己解释发动叛变的原因。


    他们说当初是逼不得己才归顺张献忠,还说张献忠拿他们的全家妻儿相威胁。


    秦良玉转头看向袁惜若:“这事你给陛下写奏疏吧,到时由陛下来定夺。”


    袁惜若身为陛下身边的人,肯定比秦良玉插手这种事务要方便。


    周景明猛地想到袁惜若身为贵妃,转头开始给袁惜若哭诉自己的难处。


    袁惜若毕竟年轻,觉得周景明和李同知这次也算是戴罪立功,首接说道:“你们放心,我一定替你们跟陛下求情,到时候由陛下赦免你


    们的罪名。”


    李同知和周景明恭敬的磕头,他们也不祈求再当什么官员,只要当个普通百姓就行。


    双方寒暄过后,周景明和李同知亲自领着袁惜若和秦良玉进城,剩下的白杆兵则把俘虏们聚集到一起。


    天边逐渐露出鱼肚白,伤亡的统计结果也出来了,秦良玉的白杆兵损失两百多人,白文选的两万军队还剩九千人。


    如何安顿这九千人成为问题。


    全部杀了,好像也不太现实,容易引起对方的垂死挣扎。


    全部诏安,又怕这九千人反复无常,再次选择叛降。


    秦良玉找袁惜若前来商量。


    袁惜若觉得那个魏川不能留,对于这样反复出卖主子的叛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秦良玉表情忧虑,最终轻轻点头:“那你去处理吧,要低调点,否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困兽之斗。”


    袁惜若吩咐李若琏前去处决魏川。


    经过一天一夜的奋战,全体将士们早就疲惫不堪,李同知和周景明也正好送来食物。


    秦良玉下令全军休整,正好城里的老百姓逃离不少,很多空的房屋可以用来休息。


    李同知和周景明知道奉节驻扎的军队可能会攻过来,现在有秦良玉的白杆兵,他们也有底气了,下令关闭夔州城的所有城门,城里的秩序在逐步的恢复。


    另一边,沈起率领的五千军队己经遥遥看到夔州城。


    他想起赵廷玉的叮嘱,切莫逞强,发现情况不对就赶紧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