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篝火聚餐;我吃过的你们吃过吗!?
作品:《四合院:被迫上学,天天大鱼大肉》 一个小时后,史力言的吃鸡行为已经传遍了整个村子。
别以为整个村子有多大,只眼看去也就近百户人家。
而大夏天的,只要村子一有什么动静就会迅速的通过村中央大树下的大妈们传播出去。
也是这个年代唯一的迅播工具,俗称大妈口播。
此时的史力言已经不知道跑到了哪里,李兴安他们三人回到屋里的时候反正是见不到史力言了。
只留下一口被他扔出去的锅还在,只不过没人去帮他收拾。
“这史力言也牛了吧,按照大叔的话就是牲口。”
“这特么连鸡肠都不取出来就炖鸡,还真被他给吃完了,太猛了。”
“确实,不过还真是浪费了一只鸡。”
“... ...”
三人闲聊之余,时间也慢慢的在流逝。
逐渐的,也是临近了傍晚。
李兴安没有去做饭,而是跟着三人来到了院子。
今晚不知道是谁提出来的,要一起在院子聚餐。
说是什么第一次大家在村子安置下来,要聚一顿才有感觉。
而李兴安想到了许二鹏大叔中午的邀请,他过去将大叔带了过来。
毕竟大叔带他们这么多人来的,所以众知青也不排斥,反而一个接着一个讨好般的靠近大叔。
由于这是第一次聚餐,所有知青都拿了一些东西,有的是家乡的特产咸菜这些,有的则是准备了一些肉和菜。
而大叔则是带了几瓶白酒过来,非要跟所有人好好的喝上一喝。
李兴安则是和吴忻忻坐在一起,他俩准备了一点汽水和辣片。
“李兴安,你们宿舍人呢?”
吴忻忻说的不是别人,而是下午在所有知青面前大口吃鸡的史力言。
李兴安听到他,也不禁摇头笑道:“不知道,估计是在哪个地方吐呢吧。”
说着,就看到了不远处走来一个身影。
这身影众人熟悉啊,正是史力言。
见到他,所有人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好。
反之,也不知道是不是史力言脸皮天生的厚,直接坐在了人群中。
“大家一起吃?”
史力言说了一句话,众知青一时间沉默。
就在此时,不知道从哪冒出一句话来。
“啊对,准备吃鸡。”
一句话,顿时引得所有人大笑起来,根本压制不住。
史力言听后顿时咬着牙,强忍着笑意说道:“哈哈哈,那个平时不怎么会做饭。”
“让大家见笑了。”
听到这话,李兴安一翘眉,没想到这个史力言还真是能忍下来。
看来这小子也确实厉害啊,这厚脸皮是真的牛。
一晚上,由于许二鹏这个本地人坐镇,一个接着一个的,所有知青都喝的晕了。
其中史力言更是喝的上头,站在中央的火堆前抬手喊道“我吃过*,你们吃过吗!!!”
“我就问,还有谁!!!”
... ...
翌日,随着鸡鸣的声音响起,发昏的头脑渐渐苏醒。
所有的知青也是从睡梦中醒了过来,脑中回忆起了昨晚发生的事情。
洗漱之间,各知青的屋内都讨论着昨天晚上聚餐。
其中,史力言则是讨论的主要对象。
“这史力言他那里没问题吧。”
“嘶~不好说,但听许大叔说,他是啥来着...”
“山炮,对就山炮。”
“山炮是啥意思?”
“就是傻傻的。”
“... ...”
等七点半的时候,众人也是来到了屋外集合。
这时的村长站在最前面,看着眼前的二十号人,他不由的叹了口气。
昨晚的事情他也听说了,这个许二鹏真是的,拉着一批孩子在这里瞎喝什么呢。
看看那个叫史...史什么来着,都说的啥子。
“咳咳~”
刘大山调整了一下情绪后,对着众知青说道:“最近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种菜。”
“今天开始我们两人一组去地里翻土种菜。”
“男的翻土,女的种菜。”
“每天男的7工分,女的6工分,大家都知道了吗?”
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女知青的声音响起。
“村长,为什么男的七工分,而我们女的就六工分?”
刘大山看向说话的那名女知青,嘴里没有任何的感情道:“你如果想翻土,我也给你七工分。”
听到这话,刚才说话的女知青就闭上了嘴巴。
“工分就是这样算的,谁干的活累谁就分的多。”
“如果你们哪个女同志想要七工分,可以向我申请,我都可以给你们安排。”
说罢,便看了看众人。
在见到没有人说话后也是带着所有的知青来到了他们村的后山脚下。
这里有很多的地,大概有着四五百亩地,这些都是村子的。
当然也能开垦,只是地太多了就顾不过来了。
“好了,各位可以组队,我的建议是男女一组这样可以干的快。”
“当然也能男男一组,女女一组,谁翻地谁就是7工分。”
“组好了到我这里来领工具和种子,快点吧。”
说完,知青们也是自由的开始组队。
李兴安当然是跟吴忻忻组队在一起,他负责翻地,吴忻忻则是负责撒种子和埋土。
“李兴安,你翻过地吗?”
吴忻忻站在李兴安的身边问道。
李兴安白了对方一眼,无奈的说道:“你忘了我大学是什么专业的了?”
“我是学的农学,你说我翻没翻过地。”
“啊哦对,我给忘了。”
两人说着也是来到了村长刘大山的跟前领取了工具了种子。
“你们负责那片地,中午11点半休息,下午两点继续。”
“晚上会有检查,如果工作进度太大,你们今天的工分就会减少。”
“听见了吗?”
李兴安看了眼村长刘大山指着的方向,那边是一块长方形的田地,有着十几亩的大小。
按照一个正常人种地的速度来算,两个人一天最多也就是两三亩地了。
所以这肯定不是一天的工作量,应该是这一阵子的总量了。
“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