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 章107
作品:《病弱太子的摆烂日常》 谢南山:“……”
谢大人依旧面无表情:“如果你逝世了,那本官会为你送上赙钱。”
工部尚书刘大人正安静站着,心中盘算从钱貔貅那要来经费的可能性有多高。
吏部尚书李大人,眼观鼻,鼻观心。
圣上果然又在发疯了吗?莫名其妙要把几个小孩弄上朝,还全是从五品正五品起,他们若真有那个能力便罢了,若没有……
刑部尚书陈大人,正慢条斯理的理着朝服袖口,眉眼间却闪过丝不耐烦。
破早朝又没什么事,烦死了,有这时间不如多审两个犯人。
也不知晓阿妹和二皇子如何,圣上果然有病,阿妹本好好的当着嫔主子,莫名其妙给降到贵人,圣上有病。
兵部尚书沈大人,嘴角含笑,与身边同僚低声谈着什么,整个人在一群奇葩同事中,大写着俩字儿“正常!”
可如果与他对视,或许就能看见他眼中,藏的很好的,极致的淡漠。
正在此时,一身黑金朝服的小太子走至六人正前方。
众人行礼,异口同声:“太子殿下千岁!望殿下福寿绵长,安康顺遂!”
温景珩颔首,抬手做虚浮状,“诸位免礼。”
众臣道谢,起身。
已没出现把太子包围,嘘寒问暖等事件。
文武百官按品级列队肃立,彼此间偶有低声交流,目光却多不经意地向小太子这边投来。
温景珩平静扫过众朝臣,并未多言,只微微颔首示意,便转身立于队伍前端,静候内侍传召。
心中却生了两分疲惫与倦怠,这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六部尚书交换眼神。
心中已明,他们刚才可看的清清的,殿下那时与一群孩子一同前来,还在朝房那边低声说着什么,可见不是好友便是下属。
再加上晟帝昨日在朝堂上说的那番话,不难猜到,那群孩子就是晟帝为太子培养的班底。
六部全有一人,还有此外相较重要的大理寺、钦天监、御史台、巡抚,及新部门医学提举司。
可真是……大手笔啊,也不知道晟帝是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把这几个孩子给挖出来的。
不出意外的话,今日就能见到未来的接班人了,真是令人期待。
这尚书之位,可并非那么好坐,万人之上的位置,何曾不是万人嫉恨的位置。
今个叫他们好好看看,这些孩子到底几斤几两,能让晟帝这般大费周章的为其铺路。
只是也不可太过,太子殿下本可命人带那些孩子前往朝房,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亲自领去。
这是在威慑那些不轨之人。
简单来说就是,“这人,孤罩了!敢伤其者,杀无赦!”
真是更期待了。
晟帝眼光不好,他们是知道的,可能令太子殿下都看重的人,到底会是什么样的呢?
不给人多想的时间,晟帝可算姗姗来迟。
钟鼓齐鸣,分班肃立。
随内侍唱喏,温景珩率文武百官进入太和殿,行三跪九叩大礼。
随着晟帝叫起,温景珩行至御座之侧,安静站立。
心思一分为二,一边注意着朝堂,一边飘去朝房。
这些日子都在一块儿,现在分开,竟还生出些不适。
他们现在正做何?
会不安吗?
今个还未用朝食,该叫人早早备上才是。
也不知等会……罢了,有我在,百官想也不会太为难。
……
此时,朝房。
唐不苦和秦绯雀凑到一块儿。
两个小姑娘平日里觉得没什么,但现在临门一脚了,却也生出了三分慌张感。
其余人面上倒看不出什么表情,像是丝毫不在意。
朝房一时安静。
大约过了一盏茶,太和殿的撕逼终于结束,由李大人拐回今日重点。
李大人李砚修出例,语气恭敬且条理清晰:
“启奏陛下,臣蒙陛下垂询民间贤才,连日寻访,略有所得,敢为陛下举荐数人:
其一,乃前兵部尚书独子崔明志,承父风骨,熟知军务,性沉毅有谋;
其二,前吏部侍郎之女唐不苦、唐薇,姊妹二人皆通经史,明吏治,素有才名;
其三,听松观玄清子大弟子裴渡川,精研典籍,晓阴阳历法,行事端方;
其四,民间神医秦晏清,医术卓绝,活人无数,其小妹亦随兄习医,仁心可嘉;
另有四人,名曰云然、无信、棠烬、糖安,虽出处暂未详察,然观其言行,各有专长,或可备陛下驱策。
此数人虽非显宦,然皆有可用之才,臣不敢自专,谨此举荐,伏请陛下圣裁。”
指尖捻着朝笏,声音软和得像春风拂过,心里头却骂骂咧咧,与温和的面孔相差千里。
陛下这是哪门子的道理?平日里这些人或隐于市井,或居于乡野,陛下眼皮子都懒得抬一下,如今倒好,一句话就把本官推出来当这跑腿的
崔明志、唐家姐妹是知根知底的,家学摆在那儿,错不了;
那观里的裴渡川,听松观向来清誉,弟子想来不差;
秦晏清是神医,救人无数,本事定然是有的,他妹妹跟着学,想来也错不了。
至于云然、无信、棠烬、糖安这几位,虽不知打哪儿来,可既有专长,便有可用之处,倒是不必急着论出身。
只是真要是看重这些人才,早干嘛去了?非得等事到临头才急吼吼地抓瞎?
荐是荐了,好坏全凭陛下自己掂量,左右本官该尽的本分尽了,真要出了什么岔子,总不能把账全算在本官头上!
陛下要是真有那闲心折腾,不如多想想怎么把这朝堂打理得更顺些,少拿这些事儿来磋磨人!
晟帝听罢,颔首,语气带着几分赞许。
称他举荐有功,为朝廷寻得可用之才,随即问及这些人是否已在宫中等候,若在便传召上殿一见。
李砚修心中那点对皇帝临时差遣的腹诽尚未散尽,听闻这话,暗自腹诽的调子又转了几转。
只躬身应下,称人已在外等候,即刻便传他们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