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圣旨

作品:《清冷王爷和他的佛系王妃

    宋府梅梢院内,丫鬟仆妇脚步急促,各自忙活。


    被子里的少女哼唧着翻了个身,又继续睡着。


    丫鬟平安听见动静,轻轻推门进来,“小姐,是奴婢,现下可要起了?”


    “什么时辰了?”宋徽音声音有含糊的问道。


    “隅中将至了。”


    “这么晚了,那起吧,免得阿舒她们等得着急。”宋徽音就着平安扶着的力道,懒懒的坐起身,眼底满是迷迷糊糊的困意。


    “小姐昨夜又看画本子到很晚吧,往后还是早些休息为好,夜里伤眼睛。”平安待宋徽音缓过神来,扶着她下床,忍不住劝道。


    宋徽音嘟嘟嘴,不在意道,“晚上掌灯看才有趣嘛。”


    “夫人听到了又得说您。”


    “你可不许做叛徒,悄悄去母亲跟前告状。”


    宋徽音俏皮的回头冲她眨眨眼,起身走到桌前坐下,随意用些膳食。


    从内室更完衣出来留了平安在院里,带着岁儿去福照院与母亲告别。


    好友谢瑶过几日要随夫君南下上任,一去就得数载,介时可就不像在上京时那么容易见面,明舒就嚷嚷着要好好送别,今日特意在临江楼定了雅间。


    天气实在太冷,路上都没什么人,马车一路畅通无阻,刚到临江楼门前停下。


    “阿音!”刚推开车厢门,就见明舒站在门口冲她挥了挥手帕,旁边站着的正是刚成婚的谢瑶。


    宋徽音母亲与明舒母亲是手帕之交,谢瑶又是明舒的表姐,三人自幼相识,也是无话不谈的闺中好友,谢瑶比两人还大一岁,刚刚成亲,不日就要随夫君南下上任。


    “阿音你是不是又起晚了?”明舒上前戳了戳宋徽音的脸颊。


    宋徽音心有所虚,就任由她去了,一旁的谢瑶明显稳重许多,笑着叮嘱两位好友在外注意些形象。


    明舒定的雅间在三楼,小厮引着她们上楼时,靠里的那间里已有人,只是宋徽音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几人所谈之事跟她有关。


    “听说皇后那边有意为宋二小姐跟安国公世子赐婚。”一身月牙白锦衣的钟璟行端的是翩翩温润公子模样,说出的话却是平地起惊雷。


    对面的黑衣男子挑眉没说话,显然是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倒是一旁的顾衍揶揄道,“赐婚就赐婚,你那么感兴趣干嘛,不会是你对人家宋小姐有意?”


    “你就不想想我说的是哪个宋家?一般人何须要皇后出面。”钟璟行屈指轻轻扣了下桌面。


    “户部宋明辉的女儿?”沉默许久的黑衣男子终于开口。


    “是,户部尚书宋明辉府上的嫡出二姑娘,不仅如此,其外祖父还是现在镇守北边的宁安侯,皇后这是摆在明面上想拉拢。”


    顾衍不解,“就周恒那个蠢货,宋明辉能同意?”


    “你是不是聋了,我说的是赐婚,赐婚懂不懂,皇后赐婚懿旨一下,宋明辉同不同意有个屁用。”钟璟行气急,随即想到什么,拍了拍黑衣男子的肩,一脸坏笑的继续开口。


    “皇上若是不许,大抵会提前赐婚,就是不知这等好事会不会落在燕王殿下的身上,想来几个皇子里就殿下你最合适。”


    黑衣男子正是燕王沈宴安,闻言转了转手上的扳指,抬头扫了钟璟行一眼,看的他后脊发凉,讪讪闭上嘴。


    “这么说来这个宋小姐也挺可怜的。”顾衍摇头道。


    “......”


    “几位小姐里面请。”外面传来开门声,随后是小二的声音也模糊响起,应该是隔壁雅间有人来了,三人默契的就此打住话头,低头饮酒。,


    “阿音,阿瑶,快来坐呀。他们家新出的几样点心可好吃了,我都让他们提前上好了。”外面有各自的丫鬟守着,一进门明舒就原形暴露,直奔桌上的点心去,还不忘招呼好友一起。


    还不待两人坐下,明舒就兴冲冲的说着近来听说的趣事,说到安国公世子还未娶正妻就有了庶长子,最近还在大张旗鼓的要娶正妻时,忍不住吐槽哪家小姐会那么倒霉会被他们家相中。


    宋徽音也笑着应和,“若是我宁愿绞了头发去做姑子。”几人顿时笑作一团。


    却不想差点就一语成谶。


    明舒是个能说的,忽然话头一转感叹道,“要说好看,燕王殿下在上京里可是数一数二的英俊。”


    宋徽音研究着点心,头也不抬,“燕王出自皇家,礼仪规矩极重,爱慕者也不少,而且十三岁就上战扬,那是武将,武将都很凶的,就像我大哥一样,上次回京还打了我。”想起往事,她一脸愤愤。


    这回明舒和谢瑶都忍不住笑起来,明舒更是拆台,“那是你假扮男子偷偷跟他去青楼,才被打的吧,他不也被宋伯父揍的下不来床。”


    隔壁雅间,两人纷纷把目光投向沈宴安,他自己也顿住。


    宋徽音几人并不知他们口中讨论的人就在隔壁,若知道估计得想着把头埋到地里去。


    “阿音想要什么样的夫婿?”


    宋徽音一手撑着头,另一只手伸出食指摇了摇,“长的好看,夫妇恩爱,公婆和善足以”。


    宋家嫡出姑娘自然是不愁嫁的,自宋徽音及笄后,前来求亲的门户就络绎不绝,不过这些人家都纷纷被宋母以自家小女年岁尚小,想再多留两年为理由给挡了回去。


    宋徽音明白,这不过是母亲的推拒的说辞,实则是不怎么满意前来说亲的那些人家。


    并不是说前来求娶的门户不行,只是母亲一心想为她寻一门家室清白简单,又不至于低嫁的婚事,放眼整个上京,能满足母亲要求的适龄郎君可谓是少之又少。


    宋徽音也想过自己的婚事,她本就是个爱躲懒的性子,也并无大志向。


    “阿瑶,你去了南边记得要想我们啊,要是上京出了什么时兴的料子,我就托人给你送去,让你做最好看的夫人。”分别时明舒不舍的冲谢瑶说,宋徽音也在一旁点头附和。


    一想到要分别,几人就忍不住伤感。


    谢瑶轻拭眼角,“你们成亲我一定回来。”


    ------


    从临江楼回来后连着好几日宋徽音兴致都不高,午后房里炉子烧的正旺,她躺在美人榻上翻看着画本子,时不时和岁儿搭两句话,平安在一旁做着针线活儿。


    “小姐,小姐。”忽的一小丫头急匆匆的冲进来,扰了满室安静。


    “做什么这么慌慌张张的,规矩都学到哪里去了?”平安看着咋咋呼呼的小丫头,忍不住低声训斥。


    “对不起小姐,奴婢知错了。”小丫头自知失礼,赶紧行礼认错。


    宋徽音放下手里的画本子,坐起身来,“母亲那边可是有何急事?”


    小丫头垂着头恭敬回答:“小姐,宫里来人宣旨,夫人让奴婢过来请小姐去前厅接旨。”


    “可知道是什么事情?”


    “小姐,奴婢不知,只见宫里来了好些人,现下夫人正在前厅。”


    宋徽音微楞:“父亲还没回来?”


    “大人还未回来。”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宋徽音瞧了瞧,身上的衣服和妆发都还得体,见人并不会失礼,便带着平安和岁儿满心疑惑的往前厅去。


    “母亲。”宋徽音刚进前厅,轻轻唤了声宋母,宋母转过身,只见手举明黄圣旨的领头内侍是皇帝身边的安公公,赶忙行礼:“安公公。”


    “宋二小姐。”拿着圣旨的安公公含笑点头作回礼。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随着尖细嗓音响起,宋府众人纷纷俯身跪下听旨。


    宋徽音在听到“兹以金册玉碟,立宋氏徽音为燕王正妃,择吉日行六礼之仪”时愣住,直到安公公高声宣读完,合上圣旨,声音恭敬:“恭喜宋二小姐,请二小姐接旨。”


    她还未回过神,宋母转过来轻拉了她一下,她才循着本能地俯身叩谢,起身往前伸出微颤的双手,接过圣旨。


    随着宋徽音接下圣旨,宋府众人神色各异的缓缓起身。


    “恭喜宋夫人。”安公公向宋母道喜。


    宋母示意陶妈妈将装有银两的荷包塞入安公公手中,“有劳安公公了。”


    “哟,使不得,宋夫人您这可是折煞咱家了,这旨意是皇上的恩典,咱家不过就跑个腿儿。”安公公推辞道。


    “一点点心意,公公拿着吃个酒,沾沾喜气。”


    “那咱家可就却之不恭了。”说着接下荷包拢入袖袋中,随即便要告辞:“那咱家就先回宫复命了。”


    “公公慢走。”宋母带人起身相送。


    “宋夫人请留步。”说着安公公带人出了宋府。


    宋徽音转头就见庶妹宋月如紧紧的盯着她手里的圣旨,大抵是没想到她会突然转过来,


    急忙慌张的移开视线。


    送走安公公一行人,众人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