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黄雀在后

作品:《当宠妃,就是了不起!

    坤宁宫里,皇后正在捡佛米。


    一边捡,一边念佛。


    她性情严苛,不过五十的人,面上已经有了风霜之色。


    旁边伺候的人默默随侍在一旁,等到皇后捡完了佛米,这才上前跪地伺候她洗手。


    皇后洗完了手,拿过缎巾擦干。


    “赵福祥回来了?”


    旁边的齐嬷嬷连忙回答,“是,刚刚到。”


    皇后听了没说什么。


    等出了佛堂,赵福祥连忙上前跪地行礼。


    “娘娘,信跟绿梅奴才已经令人已经送了进去,但因着门户闭着,后续的暂时也探不出来,还请娘娘恕罪。”


    皇后喝了口茶,放下杯子。


    “老三门户一向把得紧,辛苦你了。”


    赵福祥得了这一句连忙道:“为娘娘办差是奴才的福气 哪里敢说辛苦。只是,娘娘……”


    他也不敢抬头觑皇后的面色,只得斟酌着道。


    “这祝善德向来是个滑不溜手的,如今看她这做派,怕是有些不顾念娘娘的恩德啊!”


    “娘娘好心送了她去享福,她不想着回报娘娘一二,如今反倒是当了缩头乌龟了。”


    “依奴才看,这人怕是不可用,要不要奴才……”


    他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意思总是这个意思。


    皇后冷哼一声,“无妨,现在还不是用她的时候,给她提个醒就行了。”


    “你先继续留意着,有了动静立刻报上来。”


    赵福祥有些不解,但也知道他这位主子的脾性,不敢再问,立刻退了下去。


    齐嬷嬷上前给皇后捶腿,刚刚跪了佛米,得松快松快。


    “娘娘,赵福祥这话也有三分道理。奴婢知道娘娘是要等那祝善德产子再用她,可如今咱们手里毕竟握着她姐姐,何不动上一动。”


    皇后眼神晦暗,“没必要,她如今还没产子,就是无根的浮萍,动了也好处不大。老三虽然宠她,但不是为了私情不顾其他的性子。只有……”


    她冷哼一声,“只有等她生下儿子了,自然就听话了。”


    祝善德心肠再硬,可以不管她姐姐死活,难道还能不管孩子?


    有了孩子,那就是有了把柄。


    “到那时候,儿子还是丈夫就由她选了。”


    齐嬷嬷笑了笑,“依奴婢看,还是会选儿子的。那位三王妃不就选了儿子吗?还是娘娘好盘算。”


    皇后眉梢眼角有些不屑,“她也是蠢了些,什么都敢干。老三这么多年纵着,就纵出这么一个蠢货来,倒是便宜了我们。可惜,他动作太快了,不然这事可没这么容易完结。”


    马道姑这颗棋,她布了十几年,原本以为是十拿九稳了,没想到越衡能处置得那么利落,倒是让她不好借题发挥了。


    齐嬷嬷品着皇后的意思,“无妨娘娘,再等些日子,这第二颗棋,也能动了。”


    皇后闭上眼睛,准备小憩一会。


    “祝善言你得看好了,她有大用处,不能有失。”


    齐嬷嬷放轻了手上的动作,“您放心,奴婢一直让人盯着呢,保证万无一失。”


    等到皇后睡着了,齐嬷嬷小心的拉下了幔帐退了出去。


    到了外面看了看堂前的花,“娘娘喜欢绿梅,让花房的人再送些过来。”


    下面的小宫女连忙领命而去。


    王府书房里,幕僚章程与长吏宋合正在一边查看文书一边等待越衡。


    听到廊下有动静,连忙都站了起来见礼。


    越衡一边单手解下大衣裳的扣子,一边让两人免礼。


    “今日叫两位先生来是有一桩事情,看看如何料理。”


    三言两语他将找商人随行的事情说了出来,这样既能安置镖行又能插进去一些运送东西的民夫,数量大概可以维持在三千到四千左右。


    虽然不多,但这可都是精锐。


    上马能射箭,下马能杀敌,比起内阁给的兵马不知道要好多少。


    章程一听眼睛就亮了起来,忍不住起身走了几步。“爷,这主意真是再好不过。不光是兵丁可以安插进来,咱们在西北本就有些产业,直接就让他们充了商人也是一桩两相便宜的好事。”


    “牛羊马匹都是用得上的,皮料香料这些也是。”


    “不光是就藩的一路上,就是到了地方,刚好再重起炉灶。”


    西北那边的基业虽然好,但随着王爷离开,日子久了始终是人走茶凉,慢慢没落,日后根基还是得转移到广南一带才方便。


    越衡也有这意思,看向章程。“如今那边的细务都是王大胜在处理,你与他商量着办了吧。”


    章程先应了是,再琢磨了一下。“主子爷,这事要不在下还是亲自去跑一趟吧。”


    “这事情说起来不大,但是关节文书是一张不能少的。未免被人抓住把柄,还是得做的周密些。”


    越衡也有此意,“让裕福抽调三十人马跟着你,一路注意安全。”


    两人又说了几句军务细节,宋合在一旁听着并不做声。


    军务的事情他不懂,但王爷能让他旁听,那就是信重了。


    等到两人说完,他先给越衡端了盏茶再道:“王爷这主意实在是妙极了,依在下看不光是可以安插人手,重要的是说不定能减少内阁对咱们的掣肘。”


    他一边思量一边道:“就藩路上随军的一应后勤内阁应该是随时在补的,粮食这些怕是还要从各地来调,到咱们手上总有不支应的时候。要是被人卡上那么一卡,难免会造成不利。就是日后等王爷到了藩地,这些军队有多忠心可就说不准了。”


    “还不如咱们跟内阁商量个钱数,就拿钱来抵了那些粮草,由我们自己征粮。”


    “这样内阁免得麻烦,咱们也没了后顾之忧,倒是两相便宜。”


    当兵从来都是吃的断头饭,这饭要是吃不上了,那可真就是大事了。


    章程也是领兵多年,一下就明白了宋合的意思。“只是内阁怕不会愿意一下子把钱拿出来,到时候拖拖延延,这钱怕是得王爷出了。”


    王爷家底虽有一些,但那是以往靠着榷场攒下的。马上即将开府,这钱如今花了,到了藩地可就难为了。


    那边要从头再来,全都是花钱的地方。


    宋合之前思量的难处也是在这里,内阁的几位大人都是成了精的,想从他们手里一次把钱拿走,怕是有些难度。


    越衡手指在桌面上叩了叩,“想办成这事,倒是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