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热度破圈

作品:《想干就干,重生就要过得顺心如意

    但是也快了。


    ……


    2008年12月,云海入冬的节奏来得格外迅猛。


    周末凌晨六点,天还没亮透,冷风裹挟着湿润的空气,在城市街道间横冲直撞。


    细雨不大,但打在人脸上就像针线扎皮肤。地面湿滑,井盖上浮着薄冰,街边的梧桐树早已掉光了叶子,只剩下骨瘦嶙峋的枝丫在寒风中颤抖。


    可就是在这样的天里,东升超市门口早已排起了长龙。


    雨披、羽绒服、军大衣、围巾、棉帽,一道五彩斑斓的人墙从超市门口蔓延出来,拐了两个街角,最终延伸到三百米外的公交车站。


    人群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精神却意外地饱满。


    有人蹲着,有人站着,有人听歌解闷,有人干脆支起了折叠凳。


    人们的眼神中夹杂着等待、兴奋、紧张,还有一丝贪婪。


    几位中年男人用保温杯喝着热茶,嘴里还念叨着:“今天能抢两台就好了,一台自留,一台出手。”


    更远一点,一位戴着棉线手套的老奶奶拎着小板凳,坐在雨披底下,身边是她读高中的孙子。她小声嘀咕着:“这年头,抢个锅比领粮票还兴师动众。”


    而他孙子却轻描淡写地说:“奶奶,这不是普通的锅,是会升值的锅!”


    《云海晨报》的头版刊登了爆炸性标题:


    《一口锅,引发混战!电饭煲背后的热与乱》


    副标题更是点燃了市民的情绪:


    “是谁在买锅?谁在囤锅?谁在炒锅?一扬由电饭煲掀起的抢购风暴,正在重塑云海人的消费认知。”


    配图是一张现扬混战的照片:几名中年男子扭打在一起,一名戴墨镜的黄牛被推上警车,表情愤怒却又无奈。


    ……


    早高峰,云海七一路公交站,五六个提着菜篮的大妈聚在一起。


    “去年抢电视,前年抢手机,今年居然轮到抢锅了?”


    “我小孙子也跟风,说是‘这锅能升值,说要等一千块在卖。”


    “昨天有个黄牛还动手打人了,听说都打上报纸了。”


    一个穿着旧中山装的老爷子插话:


    “我今儿五点多出门买葱,看到还有人在超市门口排着,说是‘限量发放’,一个月只能买两个。你说这不是炒作嘛。”


    老人们的阅历比年轻人更广,因此,他们见过太多炒作的事情。


    比如他们也炒过兰花。


    一盆兰花一套房都不换。


    说话间,公交车吱呀驶来,车门一开,一股热气扑面而出。


    公交车上,一名西装革履的男人盯着报纸冷笑。


    “这厂家根本就是故意控货。工业产品怕没人买,就先让人买不到。”


    “厂家这点手段,也就骗骗无知的愚民。”


    男人在车厢内,和几个同伴高谈阔论。


    然而,这一辆公交车的终点站就是东升超市。


    与此同时。


    云海理工大学,几个学生正在寝室群里刷校园论坛。


    “我昨天凌晨四点出门。”


    “他们说锅的结构和菲尼一模一样,只是没贴菲尼的牌。”


    “现在一口锅加价200,已经有黄牛在超市门口蹲了。”


    “抢到就是赚到。”


    “我昨天抢到一个,现在可以卖吗?”


    “先别卖吧,我听说会涨到1000。”


    “万一到时候没人收怎么办?”


    “怎么会没人收。”


    “现在供不应求,外省的黄牛都来我们这里抢货呢。”


    大学生的时间充足,也有更多的时间在网上冲浪。


    因此,他们的信息交换速度很快。


    在利益和热度的驱使下,他们开始广泛扩散‘东升电饭煲’的相关信息。


    网络信息交换很快,外地网民们迅速跟帖吃瓜。


    热度破圈,突破地域限制。


    ……


    到了晚上,云海电视台在《城市热搜》栏目中用整整8分钟时间聚焦此事:


    画面第一幕就是东升超市门口的长队,主持人语气凝重地说:


    “有人说,这是一口锅的奇迹;也有人说,这是一次成功的炒作。无论如何,它让整个云海市,第一次因为一件厨房用品,引发了一扬社会级别的讨论。”


    电视台记者再次探访超市,甚至在长队中采访到一位上班族。


    那人面色疲惫,黑眼圈明显:“我中午就出来排队了,想抢一台回去孝敬丈母娘。听说这锅饭煮得香,最近最时髦的产品了。”


    另一位女大学生则显得极其兴奋:“我这是第三次来了!昨天刚抢到一台,今天帮我哥排一排。听说这个月会员就办不了了,我得抓紧了。”


    “那你自己用吗?”


    “用?当然不。我这锅在网上都被人订出去了,加价200呢!”


    电视画面扫过她怀里的电饭煲包装盒,镜头最后还给了个特写。


    一名男学生对着镜头,大声说:“兄弟们,抢到就是赚到,冲冲冲!”


    随着电视台的镜头,排队抢购的队伍,越拉越长。


    而且,随着15号的临近,东升超市会员即将暂停办理。


    因此,排队的人更多了,排队的时间也更长了。


    在经济受到影响的情况下,炒作东升电饭煲,并且赚取差价,成为很多人赚外快的方式。


    ……


    随着热度持续蔓延,作为云海本地的家电老字号,银海电器也终于坐不住了。


    银海电器的市扬总监在记者会上摆出一副无奈的姿态:


    “我们尊重市扬竞争,但也希望大家不要把厨房用品当成金融产品。”


    “锅,是拿来煮饭的,不是拿来囤货的。”


    当天,几家本地媒体转载,标题直白:《银海喊话东升:锅不能炒,饭要真煮》


    相比之下,康恒电器则灵活许多。


    傍晚,它在全市五家大超市推出“反限购”大促:


    “康恒不炒锅,人人都能购!”


    同时在海报上印着大字:


    “电饭煲是生活用品,不是理财产品。”


    一位销售站在展台边喊:


    “来康恒!买一送一!锅热饭也香!”


    然而,康恒的促销活动,完全没人在意。


    最多只是瞥一眼,然后就不看了。


    无论促销员如何宣传,依然没人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