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双极神经元
作品:《从生物科学开始攀科技树》 又是一个周末,实验室的氛围沉重,空气中迷茫和压抑的气氛。
连续一周的原地踏步,让每个人都像霜打的茄子。
虽然偶尔也有微小的数据进步,但距离那个完美人造神经元的目标,依旧遥不可及。
迷茫和挫败感笼罩着每一个实验台。
王哲和李薇抱着厚厚一沓本周的实验数据汇总,脚步沉重地走进陈佑华的办公室。
两人脸上都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和沮丧,像刚打了一场败仗。
电脑屏幕上,光影汇聚的启明少女形象,正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小巧的下巴微微扬起。
精致的小脸上写满了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像一个看到学生考砸了的严厉小老师。
“哲哲,薇薇呀!”
启明的声音清脆,带着点夸张的责备腔调。
“你们俩这周怎么回事?你们的进展我都看了,一点像样的突破都没有!进度条纹丝不动!
你们这个样子,让我怎么跟老板大人交代?嗯?我启明的脸面往哪搁?”
王哲立刻配合地垮下脸,双手合十,摆出一副负荆请罪的姿态,语气带着点夸张的无奈。
“启明大人明鉴啊!前路险阻,迷雾重重,实在非我等办事不力!实在是…找不到路啊!
还请启明大人看在小的们辛苦奔波的份上,出手指点迷津啊!”
启明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光影构成的发丝似乎都因为生气而微微晃动。
“太让我失望了!枉我对你们寄予厚望,以为你们能独当一面。
没想到最后还是得本大人亲自出马!罢了罢了,数据拿来!”
王哲赶紧把打印好的纸质报告收好归档。
李薇则立刻掏出一个U盘,动作麻利地插进电脑接口,把里面分类整理好的海量原始实验数据一股脑传输过去。
启明接收数据的速度是硬盘传输速率的上限,屏幕上只有数据流飞速闪过的残影。
它一边浏览一边似乎在小声嘀咕。
“嗯…这个方向的异化细胞耐受力提高了0.3%,虽然没用,但数据点还行…那个参数组合下的传导效率波动性降低了…咦,这个材料在极端温度下表现倒是意外稳定…”
虽然这些都不是义体项目急需的突破,但作为世界前沿的探索。
每一个新数据点都在扩充启明的知识库,让它对生物材料的理解更加精细和完善。
“你们啊,”
启明一副小大人模样地训导着。
“就是太拘泥于资料上那些固有的思路和方案了,思维不够发散!算了,指望你们自己开窍太难了。
喏,这次的新方案和预测数据,拿去吧!里面就有你们梦寐以求的东西,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之前给的暗示你们没抓住!”
过去一周被现实毒打得毫无脾气的王哲和李薇,此刻面对启明大佬的教诲,只有小鸡啄米般点头的份,哪敢反驳半句。
几乎是眨眼间,启明就处理完数据,屏幕上弹出一个新的文件夹,里面是几份详尽的实验方案和对应的性能预测报告。
两人眼睛瞬间亮了!他们太清楚启明亲自出手意味着什么了。
那是突破瓶颈的希望!
王哲和李薇几乎是抢着把文件拷贝下来,脸上颓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急切的兴奋。
“谢启明大人!”
两人异口同声,拿着宝贵的攻略,转身就冲出了办公室,直奔各自的实验区域。
李薇强压着激动,先是快速将启明方案中分配给其他小组的部分发送下去,然后立刻回到自己的无菌操作台前。
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按照启明给出的第一份方案开始操作。
她取出一份状态完美的、未经异化的基础细胞菌种。
然后,严格按照方案上的步骤,开始进行诱导异化操作。
只是,随着操作的进行,李薇的眉头却微微蹙起,动作也慢了下来。
这些步骤…怎么越看越眼熟?
添加A诱导剂,调整培养液PH值到特定范围,进行阶段性温度刺激…这些操作,在过去的一周里,她几乎都做过!
只不过,当时这些步骤是分散在不同实验组的多种探索路线里。
比如,A组尝试了添加A诱导剂但温度不变,B组尝试了温度刺激但没调PH值,C组调了PH值但用了不同的诱导剂… 每一种尝试都只走了方案中的一小步。
“原来是这样…”
李薇恍然大悟,脸上浮现出懊恼又佩服的复杂表情。
启明之前通过数据报告给出的暗示,其实就是让他们去分析不同路线数据差异的根源。
为什么A组材料耐受力好一点?可能就是因为添加了A诱导剂!
为什么B组材料在某个温度下更稳定?可能就是温度刺激的功劳!
只要他们能把这些分散在不同路线里的关键有效步骤识别出来,然后像拼图一样组合在一起,不就是今天启明直接给的这套完整方案吗?
想通了这一点,李薇手上的动作更加流畅和笃定。
她熟练地按照启明方案,一步步操作。
在等待这一批细胞异化的间隙,她又马不停蹄地按照方案附录里的其他几种优化路径,开始培养新的细胞株系。
时间在专注的操作中流逝,终于到了检验成果的时刻。
李薇小心翼翼地将异化培养后的细胞取出,进行纯化处理,提取出那纤细如丝的目标材料。
她的心脏跳得有点快。
将材料连接上测试设备,另一端接入那只早已准备好的、被麻醉固定好的牛蛙的游离神经上。
启动微电流刺激器,记录神经反应信号。
同时,尝试用微弱化学信号模拟神经递质,刺激人造材料,观察其是否能产生电信号反馈。
示波器的屏幕亮起,绿色的波形线开始跳动。
李薇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
当看到刺激神经时,人造材料连接的记录电极清晰地捕捉到信号波形。
而反向施加化学刺激时,人造材料自身也稳定地输出了一连串规律的电信号脉冲!
“我天!成了?”
李薇忍不住低呼一声,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她甚至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看错。
她不敢相信!
困扰了整个实验室一周多、让人毫无头绪的难题。
双向传导!
竟然真的在启明出手后,一次实验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她看着那只牛蛙,在电刺激下,后腿有节奏地蹬动着。
而示波器上,无论是发送还是接收的通道,都清晰地记录着与动作同步的、活跃的电信号波形。
这意味着,这种人造材料,初步具备了“双极神经元”的核心功能。
既能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传递给生物神经,也能将接收到的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