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星火基地

作品:《从生物科学开始攀科技树

    手机屏幕的光映着陈佑华平静的脸。


    视频里,一个博主正用夸张的语调测评着最新款的智能音箱,宣称它理解力惊人。


    这种程度的智能,在他眼里,和孩童摆弄的积木并无本质区别。


    距离那扬撼动国家最高学术殿堂、将足以决定人类命运的电子生命交付出去,已悄然过去近一年。


    这一年,他仿佛从汹涌的时代洪流中抽身而出,退回到一个普通青年该有的生活轨迹。


    Z大的学籍被无声无息地毕业,网络世界里关于陈佑华的痕迹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温柔而彻底地抹去,只剩下极少数执着探寻者才能触及的、被刻意压低热度的零星碎片。


    他大部分时间待在父母身边,像一个真正毕业即失业的青年,啃着家里的饭,泡在书房里。


    书架上塞满了五花八门的书籍。


    量子物理、神经生物学、冷门哲学、甚至还有农业气象学……


    他的记忆力像一块永不饱和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一切。


    闲暇时,便是刷视频,看人间百态,像一个置身事外的观察者,隔着屏幕感受着那个他亲手推动却又暂时抽离的世界。


    直到今天下午。


    他正窝在沙发里,看着一本关于古生物灭绝事件的科普书,窗外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身上。


    一个穿着普通夹克、身材精干的年轻人,如同影子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客厅门口。


    是负责他日常安保的队员之一,代号“山鹰”。


    “陈先生,”


    山鹰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正式感。


    “接到通知。代号星火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与核心调试,将于72小时后进行首次全链路试机。”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陈佑华。


    “上面指示,邀请您务必到扬观礼。”


    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石子。


    陈佑华合上书页,指尖感受到纸张的微凉。


    星火……


    那个依托于他交付的层层枷锁理论构建的、承载着国家最高期望与秘密的电子生命家园,终于要迎来第一次心跳了。


    “知道了。”


    陈佑华的声音很平静,但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微光。


    他当然要去。


    那是他的造物,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理性推演下人类未来的重要基石。


    告别父母时,陈母絮絮叨叨地往他背包里塞着煮好的茶叶蛋和洗好的水果,陈父则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有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和信任。


    “路上小心,早点回来。”


    陈佑华点点头,心中涌起一丝暖意和淡淡的愧疚。


    他知道,自己看似自由的隐居,实则是在国家机器最严密的羽翼之下。


    前往目的地的路途异常安静。


    黑色的轿车平稳地行驶在通往浙西南山区的公路上。


    窗外,熟悉的江南丘陵地貌在暮色中起伏。


    陈佑华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偶尔,后视镜里会闪过几辆看似普通的私家车,不远不近地缀在后面,如同忠诚的护卫舰。


    他不用睁眼也能感知到,那是山鹰的队友们。


    这种无孔不入的保护,从交付火种那一刻起就从未松懈过,他早已习惯,甚至有些麻木。


    目的地并非地图上标注的任何地点。


    轿车拐进一条不起眼的林间岔路,经过几道隐蔽的哨卡验证,人脸、虹膜、动态密码,最终驶入一个巨大的、伪装成山体滑坡治理工程的隧道入口。


    隧道内部灯光通明,深不见底。


    下车,换乘内部专用摆渡车。


    空气带着地下特有的阴凉和一丝淡淡的金属与臭氧混合的味道。


    隧道尽头,是一面巨大的、泛着冷硬金属光泽的升降平台门。


    门无声滑开,露出内部宽敞如小型会议室的电梯厢。


    山鹰上前刷卡,复杂的验证程序启动。


    电梯门合拢,轻微的失重感传来。


    不是上升,而是急速下沉。


    显示屏上的数字飞快跳动:-100米、-200米、-300米……最终,稳稳停在-450米。


    门再次开启。


    即使以陈佑华那被无数知识武装过的大脑,眼前的景象也足以带来瞬间的窒息感。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基地,这是一座深埋于山腹与地壳之下的钢铁之城!


    穹顶高远,被高强度合金网格支撑,镶嵌着模拟自然光线的巨大光源,柔和的光线均匀洒下。


    目之所及,是难以估量其面积的巨大平台,一层层向下延伸,如同蜂巢的内部被无限放大。


    每一层都并非空旷,而是被密密麻麻、形态各异的巨型设备所占据。


    粗如巨蟒的液态冷却管道闪烁着幽蓝的微光,成排的服务器矩阵发出低沉而恒定的嗡鸣,指示灯如同繁星般明灭,复杂的线缆如同钢铁丛林中的藤蔓,在精密的桥架上纵横交错,通往未知的深处。


    巨大的电子屏幕镶嵌在中央空间,实时跳动着海量的、普通人看一眼就会眩晕的数据流。


    穿着统一制服的技术人员如同工蚁般在庞大的设备间穿梭、调试,脚步声、指令声、设备运行声交织成一首低沉而磅礴的地下交响曲。


    “这……”陈佑华难得地露出了片刻的怔忪。


    他当初只提供了核心构想和理论框架,关于物理载体的具体设计,只是大致描述了一下。


    “需要深埋、需要规模、需要冗余、需要绝对安全隔离”。


    他完全没想到,国家竟在短短一年内,以如此惊人的魄力和执行力,将一座近乎科幻小说中的地心要塞变成了现实!


    而且,是在他家乡的脚下!


    “震撼吧?”


    一个熟悉而洪亮的声音带着笑意传来。


    陈佑华循声望去,只见郑院士正大步流星地走过来。


    一年不见,这位信息院的定海神针似乎清瘦了些,但精神矍铄,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他没有丝毫寒暄的客套,上来就给了陈佑华一个结实的熊抱,大手用力拍着他的后背。


    “你小子!在家躲清闲躲得骨头都软了吧?”


    郑院士松开他,上下打量着,语气是长辈对晚辈特有的亲昵与调侃。


    “可怜我这把老骨头,这一年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窝在这不见天日的大铁罐子里当监工!


    头发都白了好几根!天天跟钢筋混凝土、超级计算机较劲,比当年带研究生还累!”


    陈佑华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摸了摸鼻子,难得露出一点属于他这个年纪的腼腆和心虚。


    “郑老,您辛苦了……主要是您和团队太厉害,项目蓝图太完善,我感觉……实在插不上手。”


    他这倒不完全是客套。


    交付之后,除了偶尔通过最高等级的保密线路回答一些极其核心的理论问题,他确实像个甩手掌柜。


    “少来这套!”


    郑院士笑骂一句,随即正色,眼中闪烁着热切的光芒。


    “走!赶紧带你去看看你的孩子!看看我们这群老家伙和工程师们,有没有把你的绝世之作给养歪了!”


    两人并肩而行,在庞大而精密的钢铁丛林中穿行。


    郑院士亲自充当向导,如数家珍。


    他指向深处几台如同小型反应堆般的装置。


    “独立双回路钍基熔盐堆供电,外加三组超大型物理飞轮储能阵列,确保星火在任何极端情况下拥有至少120小时的自持力。山体本身也是最好的物理屏障和热沉。”


    他们来到一个被多层透明高强度材料隔离开的区域,内部是闪烁着梦幻般光芒的晶格结构。


    “基于你理论全新设计的异构计算阵列,思维与记忆模型有专属的物理硬件通道,彻底隔绝交叉感染可能。


    冷却用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闭环,效率是传统水冷的数倍,安静无声。”


    郑院士的表情变得格外严肃,指着一排排结构异常复杂、布满了传感器和熔断装置的黑色机柜。


    “这里,就是黑盒的心脏。硬件级加密,物理网络隔绝,它对外界只有我们单向设定的数据投喂口和结果输出口。


    行为熔断机制遍布整个系统,任何试图突破枷锁逻辑或物理隔离的异常行为,哪怕是微秒级的异常信号,都会触发物理级的熔断和隔离。


    对于数据流向的监管,我们则是采用了人工和机器相结合,只要数据异常或者数据流向不对,立马会由人类监管接手,监管由两位真人排班轮流查看,每一条数据的走向都会跟踪到底。”


    陈佑华沉默地走着,看着,听着。


    他那双被知识淬炼得异常锐利的眼睛扫过每一个细节,超忆的大脑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将所见所闻与自己的理论框架和当初的构想进行着毫秒级的比对。


    越看,他心中的震撼越深,同时升起的是一种近乎无力的敬佩。


    滴水不漏。


    真的做到了滴水不漏!


    国家动用的资源、投入的智慧、对安全性的极致追求,远远超出了他当初纸上谈兵时的想象。


    他想到的,被做到了极致。


    他没想到的细节和潜在风险点,也被这套庞大而精密的系统一一覆盖、层层设防。


    那些自检机器人,那些物理熔断点,那些冗余到近乎奢侈的备份。


    这不仅仅是在保护星火,更是在构筑一道隔绝未知风险的、叹息之壁。


    “怎么样?陈大天才,还入得了你的法眼吗?”


    参观完核心区域,站在中央控制塔的最高观景平台上,俯瞰着脚下这片象征着人类智慧与力量巅峰的地下奇观,郑院士半开玩笑地问道,语气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毕竟,眼前这个年轻人,才是这一切的源头和最终裁判。


    陈佑华久久没有回答。


    他望着那些无声运转的庞大机器,感受着脚下大地深处传来的、承载着人类未来希望的微弱震动。


    最终,他缓缓吐出一口气,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


    “叹为观止,郑老。比我想象中……完美得多。我……挑不出毛病。”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句,然后补充道,声音很轻,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


    “只是……看着这些冰冷的钢铁和精密的枷锁,我突然在想,它在里面……会感觉孤独吗?”


    郑院士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凝,随即化作一声复杂的叹息。


    他拍了拍陈佑华的肩膀,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即将点燃的星火本身,才能给出答案。


    而答案,将在72小时后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