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高人”不如“土炮”
作品:《穿越后,汉东没人能压得住我!》 “我们不能搞本位主义,要放眼全国,选贤任能。”
“汉东的发展,需要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先进的经济理念。
骆叙安同志在这方面,确实有他独特的优势。”
“我认为,他完全有能力胜任汉东省省长一职。”
田国富的话,说得冠冕堂皇。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国富同志,你这话我不太同意。”
众人循声望去,说话的正是省委副书记高育良。
“你刚才说,骆叙安同志长期在经济发达省份工作,经验丰富。”
“可我查了一下数据。”
“骆叙安同志所在的那个省,去年的GDP增速是6.1%。”
“而我们汉东呢?”
高育良顿了顿。
“我们汉东,去年是7.2%。”
“其中,达康同志主政的京州市,增速是9.5%,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
高育良放下茶杯,看着田国富。
“要说抓经济的能力,我们汉东的干部,尤其是达康同志,那可是全国都挂了号的。”
“怎么到了我们自己家里,反而成了短板了?要去外面请‘高人’?”
“这说不通嘛。”
漂亮!
李达康心里暗暗给高育良点了个赞。
高育良这一手,叫“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你不是说骆叙安懂经济吗?
好,那我们就用最直观的经济数据说话。
一对比,高下立判。
你那个“高人”,还不如我们自家的“土炮”呢。
沙瑞金的脸,已经黑得能滴出水来。
刘省长讲程序,高育良摆数据,一个接一个,配合得天衣无缝。
“育良同志,我们不能只看GDP增速嘛。”
沙瑞金强行辩解道。
“骆叙安同志毕竟有在省级层面统揽全局的经验,这是达康同志目前所不具备的。”
他这是实在找不到别的理由了,只能拿“经验”说事。
然而,他话音刚落,一直沉默的李达康,突然开口了。
“沙书记。”
李达康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我没记错的话。
您来我们汉东担任省委书记之前,好像也没有在省里担任一把手的经验吧?”
“您不也干得挺好吗?”
太狠了!
你拿“经验”压我?
那你自己呢?
你一个中央部委空降下来的干部,连一天地方主官都没干过,直接就当了汉东的省委书记。
你有什么资格说我李达康没经验?
“放肆!”
沙瑞金猛地一拍桌子。
“李达康!你这是什么态度!”
“你是在质疑中央的决定吗?!”
他彻底失态了。
他知道,再辩论下去,他只会输得更惨。
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权力强行碾压!
“我提议!”
沙瑞金环视全场。
“现在就对省长候选人的人选,进行举手表决!”
“同意骆叙安同志担任下一任省长候选人的,请举手!”
说完,他“唰”地一下,第一个高高举起了自己的右手。
坐在他旁边的田国富,没有丝毫犹豫,也立刻举起了手。
一时间,会议室里,只有他们两只手,孤零零地举在空中。
一秒。
两秒。
十秒。
除了沙瑞金和田国富,剩下的十名省委常委,没有一个人动。
沉默,是无声的反抗。
不动,是明确的态度。
沙瑞金举着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他看到了。
他看到了所有人眼中的冷漠、疏离,甚至是……嘲讽。
他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
他察觉到了不妙,他知道大势已去。
但他不甘心,他想看看,自己到底输得有多惨。
他缓缓地放下手,深吸一口气,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好。”
“那现在,同意李达康同志担任下一任省长候选人的,请举手!”
话音未落。
“唰!”
“唰!”
“唰!”
……
一只只手,毫不犹豫地举了起来。
刘省长。
高育良。
还有其他八位常委。
整整十只手。
10比2!
一个碾压式的,毫无悬念的结果。
李达康看着眼前这片举起的手臂,嘴角勾起弧度。
他没有举手。
他不需要。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那个主角。
沙瑞金彻底落败了。
威信扫地。
李达康看着沙瑞金,心中没有怜悯。
政治斗争,本就是你死我活。
今天这一战,他赢了。
但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沙瑞金虽然输了阵,但只要他还是省委书记,他就依然是汉东名义上的最高领导。
他绝不会善罢甘休。
接下来,他一定会用更隐蔽、更阴险的手段,来对付自己。
不过,没关系。
李达康心里跟明镜似的。
经过今天这一场惨败,沙瑞金在汉东省委常委会里,已经很难再树立起绝对的权威了。
他这个“一把手”,含金量大大降低。
自己要做的,就是让他变成一个有名无实的“孤家寡人”。
常委会还没有结束。
沙瑞金脸上挤出一丝僵硬的笑容。
“好。”
“既然同志们的意见高度一致。”
“那我们省委常委会就形成决议。”
“正式决定,向中央组织部推荐,李达康同志,为下一任汉东省省长候选人。”
沙瑞金却突然话锋一转。
“同志们,先别急着走。”
“关于李达康同志的提名,我这里还有另外一个情况,需要向大家通报一下。”
嗯?
还有情况?
高育良和刘省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
他们知道,沙瑞金绝不会善罢甘休。
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他必然要找回场子。
只是没想到,他的反击,来得这么快。
李达康也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倒想看看,这位沙书记,还能耍出什么花样。
只见沙瑞金从面前的文件夹里,抽出了一张纸。
他拿在手里,轻轻地晃了晃。
“同志们,这是一份关于李达康同志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备忘录。”
“根据达康同志自己向省纪委的报备……”
沙瑞金故意停顿了一下。
“上个月,也就是四月份,达康同志的个人稿费收入,是三十万元人民币。”
三十万!
一个月!
稿费?
开什么玩笑!
不少常委看向李达康的眼神,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有惊讶,有疑惑,但更多的是……怀疑。
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沙瑞金的声音拔高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