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安排

作品:《重生那年1985

    “相比起其他国营企业来讲,我们一直都是没有职工养老的压力。”


    此时,凡是新企业,都是没有职工养老压力的。


    而建立时间越长的企业,到现在已经有大量退休职工。


    养老制度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不改,企业就要全部被拖垮完了。


    “但是,我们必须得要考虑到职工未来的养老问题。”


    “在六月份的时候,上头就正式颁布了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是一件大好事,接下来,整个北辰集团下属企业职工,都是要办养老保险。”


    陈元庆本可不用这样子急切。


    毕竟现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进行改革,很多东西都还没有理顺。


    但是,陈元庆可知道,这养老保险是交得越久,退休之后领的退休金就越多。


    北辰集团下属企业职工在年龄上面都不算是大,到退休年龄还早着呢!


    另外还有一点,早点将这个事情给确定下来,也是好安职工们的心。


    在新招人的时候,也是以此来作为一个宣传点。


    工资高、入职就分房、有养老保险,也不用愁孩子教育问题,公司还有自己的医院。


    外加上一个较为好的企业文化。


    都这样了,还不能够吸引到人才来,陈元庆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吸引不来,不是北辰不够优秀,而是他们人生的一次巨大的错失。


    人这一辈子,总是会有一两次让自己后悔终生的机会错失。


    “养老保险是所有人都要办,个人工资扣除百分之三(此时个人就这比例),公司再是为每个人交一部分。”


    “关于养老保险的事,做好对全体职工的宣传。这是为了让大家退休后的生活有一个保障。”


    技术分红和奖金,不算入到工资里面。


    公司这边还是得要想办法,给降低运营成本的,员工开支这块一定得要捏紧了。


    一直紧,大家都习惯。


    如果有一天松了,然后再是紧,受到的阻力就大了。


    在蜀川,北辰集团绝对算得上一个庞然大物般的存在。


    说是蜀川第一企业,也是一点不为过。


    当北辰集团主动的要参加养老保险的时候,市里和省里既是意外,又是觉得在情理之中。


    谁不知道,陈元庆对员工是真的好。


    好到其他企业都是有意见了。


    纯是搅屎棍嘛!


    大家本来开着低工资,大家也都是习惯着拿这工资。


    可你娃子给工人高工资,一下子就让自己厂里的这些工人是人心浮动。


    好多技术好的,就不在厂里干了,跑到北辰工业去应聘。


    或者是到北辰工业的零部件供应厂。


    北辰工业宁可自己的利润压缩一些,也是要保证零部件供应厂有足够的利润。


    这样人家才是能够一方面赚钱的同时,可以投入资金做研发和提高工人的工资水平。


    北辰工业自己的利润,还是能够保证的。


    现下还并不是极致内卷的时代,产品的利润没有被打到一个保本卖的程度。


    北辰工业生产的汽车和摩托车,利润都是很高的。


    分点出去,根本就不会对北辰工业有任何影响。


    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事,陈元庆并不是太怎么关注,按照规定来就行。


    他可太是清楚,退休之后拿养老保险是多么香的事情。


    可以这么讲,老了之后,有没有养老金,直接决定了自己老年生活水平和家庭是否和睦。


    老了又没钱,很容易就会体会到人世间最大的“恶”:子女不孝!


    陈元庆的注意力,转移到苏联。


    办公室内,陈元庆看着最新发回来的关于苏联情况的简报。


    乌兰克进行了公投,赞成独立。


    用笔在这个乌兰克三个字上画了一个圈,这里是苏联除了北俄之外,工业最强的加盟国。


    飞机制造、机床、军工、船舶、钢铁……


    至于说农业这块就不用多说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区。


    黑土地种粮食,不用施肥,粮食都能长得很好。


    “这么长时间没有动静,我还以为自己这个小蝴蝶改变了些什么呢,原来是在这等着!”


    在梁志强的操作下,大量国内的轻工业品被卖往了苏联。


    相比起国内的一些倒爷单打独斗的,梁志强背后可是有着一个强大的供应体系进行支撑。


    涉及的工厂,是成千上万!


    源源不断的产品,不断的卖到苏联,换来美金、黄金以及各种工业品。


    在一定程度上面来讲,这种产品对外输入,很好的缓解了国内产能过剩。


    之前一段时间,是在压制国内消费市场的。


    消费不振,企业生产的产品出现积压,经营压力巨大。


    谢幕大戏已经开场,就静待谢幕好了。


    陈元庆合上简报,他知道,


    现在已经是正式的进入到苏联解体倒计时了。


    戈尔巴夫乔设想的保留苏联存在,将只会是一个设想。


    大家都不想要在头上有一个“婆婆”管着。


    即使名义上的,也是不行。


    有的时候,得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因为做主的是人。


    每一个决定,都是人做出的。


    所以,有的时候,明明是最优的选择,人家就是不选。


    因为最优的选择并不是人家的最优。


    陈元庆抬头看向赵红霞:“班露他们,在苏联那边情况还好吧?”


    赵红霞:“说是挺好的。在苏联第一批招的人,已经是准备乘坐专机到国内。”


    大势之下,泥石俱下。


    已经有人预示到了在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外加上在当地实在生活不下去了。


    之前的时候,梁志强在苏联还会收卢布,然后用卢布购买东西运回国内。


    而现在,梁志强已经停收卢布了,只能是美金。


    或者黄金。


    或者以货换货。


    当然了,要是谁家有值钱的东西,也是到梁志强让人开设的当铺来卖钱。


    直接给美金。


    梁志强在当地,特别喜欢收一些华国古董。


    陈元庆:“尽量的安顿好。”


    语言是一个大问题。


    渝州这边,虽然有大学开设俄语专业,但会俄语的真不多。


    现在陈元庆是有着些头疼,这些人如何才是能够发挥作用。


    事实证明,在一起工作,如果不能够很好的交流,将会拖慢工作效率。


    要不,组建一个以俄语为主的项目研发组?


    当然了,这个项目研发组里面,得要掺我们的人进去。


    会俄语的。


    不会也是没有关系,可以学。


    陈元庆是一点都不担心研发人员是否能够学会一门语言。


    最多半年时间,他们就能够学会,日常交流什么的,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