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作品:《重生那年1985

    十月中旬的时候,陈元庆回了一趟春井镇,带着一堆周楚欣买的东西给老妈张桂兰和老丈人周弘亮以及爷爷周桂禄带回去。


    顺便的,看了看春井坊酒业的情况。


    六分厂快要修建完成,预计差不多十二月的时候能成。


    稍稍耽搁一下,明年1月肯定能全面的投产。


    七分厂已经在开工修建,争取在六月份前能完成,将料给下到窖池里面。


    发酵三个月,九月份天气降下来,就正好取料蒸酒。


    当然了,像是这种新窖池的白酒,一般是拿来做低端酒。


    春井贡在市场上面的销售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沾着春井坊的名气,价格上面也便宜,质量也是还行。


    反正,对于平常喝酒的人来讲,还是很有性价比的。


    大酒厂出的酒,质量上有保证。


    不知道其他酒厂是怎么样,反正春井坊酒业是不搞假酒。


    为了打击假酒,福乐贸易强化了一下白酒的经销网络。


    销售店铺必须得要有春井酒坊的授权销售许可证,而且还得要挂在显眼的位置上面。


    福乐贸易会定期的派人在各个城市里面进行转悠,如果某家店里面,没有这东西,那么说明并不是指定的销售店。


    所以,白酒从那里来的?


    福乐贸易要求,不得给非指定销售店供应白酒。


    另外,福乐贸易还要求这些销售店,打出假一赔十的承诺。


    虽然依旧的不能够完全杜绝假酒,但是能够多限制上一下。


    春井坊酒业的酒仿照得这么麻烦,这些制假贩子,见目标就放到了其他品牌的白酒身上。


    对此,陈元庆自然是不管的。


    春井坊酒业这边,是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陈元庆看了看,和陈军他们一起吃了饭,坐在一起推心置腹的聊了一番。


    另外,就是去春井中学看了一番,与刘世龙他们联络一下感情。


    然后陈元庆就直接回了渝州。


    回到渝州的陈元庆,将精力更多放在和苏联的以货易货交易上面。


    第一架飞机顺利的实现了交易,让双方对彼此都有了初步的信任,正在进行第二架飞机的交易。


    至于说交易来的飞机,福乐贸易转手就卖给了蜀川航空。


    蜀川航空也是很大气,迅速的将一亿的现金款项给打到了福乐贸易的账上。


    成本五千万,转手卖了一个亿……


    这样的生意,简直了。


    利润反正是不菲。


    而且,以货易货,这货价到底如何,自然是福乐贸易说了算。


    福乐贸易给到的报价,看起来是挺厚道的,但是很明确的说上一点,这报价要高于福乐超市的采购价。


    福乐超市已经建立起来了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联络上了全国各地的产品生产工厂。


    “老板,对于和苏联的这种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我觉得还可以进行扩大。不仅仅只是限于飞机贸易,还可以扩大到其他领域。”


    陈元庆看着具体负责和苏联进行以货易货贸易的梁志强。


    本来,陈元庆打算找一名国际倒爷来负责这个事情。


    但是想了想之后,还是算了。


    这些倒爷胆子大,有闯劲。


    但心劲太高,陈元庆自认为他们属于不好掌控的群体。


    所以,陈元庆还是从福乐贸易里面,精挑细选了一位来负责。


    梁志强加入福乐贸易时间不短了,已经有三年,算得上是老员工。


    在福乐贸易全国市场的开拓上面,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这样的人,得要挑起重担。


    陈元庆挑了挑眉:“哦,你准备怎么弄?”


    苏联拿得出手的东西?


    陈元庆上次去了苏联,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苏联市场上的大部分商品,都是禁止或者限制私人携带出口的。


    而苏联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面,也不好说。


    像是电视机,电子管的,发热量大,可以在冬天的时候当小暖气。


    大家的印象当中,是不是觉得苏联的产品应该皮实耐操?


    是这样子,一年坏两次。


    说一件事,八十年代苏联生产的彩色电视机返修比例是20%。


    这就有点离谱了。


    冰箱要稍好点,虽然做工粗糙皮实耐用,但不好用还费电,另外噪音还挺大。


    陈元庆有点理解苏联的产品设计和生产思路,就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至于说产品质量、使用体验,


    以后再说。


    或者说,人家就没有这概念。


    进口进来的话,在华国市场上面,现在也是能够卖得出去。


    但陈元庆总是觉得有点是坑人。


    “前几天的时候,我和一个朋友吃饭,听他说,他们厂想要进口机床设备。但是打听了一番,价格太贵了,他们又没有外汇。”


    陈元庆好似有点懂梁志强的意思:“你的意思是,从苏联购买机床?”


    苏联的机床差吗?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听说过八十年代的东芝事件。


    东芝将机床卖给苏联,苏联用这机床加工潜艇的螺旋桨,把噪音给降了下去。


    以前大漂亮想要找苏联的潜艇,那轻轻松松。


    毕竟跟海底拖拉机似的,很容易就能被发现。


    可自从潜艇噪音降下去了,大漂亮一下子就找不到了。


    这下大漂亮心里面自然就怀疑人生了。


    查了好久,都不晓得原因。


    最后,东芝公司的一名操作机床交易的人跑去自曝,一下子才是恍然大悟。


    根据东芝事件中,苏联需要向霓虹购买机床这事,大家很自然的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苏联的机床技术很差。


    但仔细的想一下,人家的机床技术很差,那么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火箭、飞机、航母、坦克、导弹……


    这些是怎么来的?


    天上掉下来的么?


    苏联的机床技术不差,但只是走的路线是不一样。


    人家大搞专用机床。


    一台机床就专门生产一样东西。


    在通用机床领域,苏联的确是差了些。


    可在快速生产上面,专用机床相比起通用机床上来,速度要快上一些的。


    苏联在s2赛季结束之后,发展思路上就一直很简单,为了s3赛季,要快速的爆兵爆装备。


    中途是有人想要改变,但是又是重新的回到了这个路线上面,然后一路是积重难返。


    或者说,船大调不了头。


    “对,苏联的数控机床还是相当不错的。”


    说着,梁志强向陈元庆介绍了一下苏联的高端数控机床3C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