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严格质量管理

作品:《重生那年1985

    时到四月,已是阳春。


    气温渐高,长袖罗裙。


    第一批浓香春井坊酒正式开始灌装,相机忠实的记录下了灌装车间内忙碌的场景。


    相比起小春坊、大春坊和春井贡简陋的包装而言,浓香春井坊酒在包装上面下了功夫的。


    酒瓶是透明玻璃瓶,瓶身上稍窄下稍宽,很是有设计感。


    这酒瓶一看就晓得,花了心思的。


    酒瓶上的标签,也更加的精美好看。


    最大的变化在于还配上了一个酒盒。


    大红色的设计,一看就知道很喜庆的感觉。


    浓香春井坊酒因为在当下出货量不足的缘故,所以主要的就是在大城市里面进行销售。


    不进入到地级市和县城。


    8元的定价无疑在此时的市场当中属于相对较贵的酒。


    刚刚上市的时候,浓香春井坊酒就靠着不同于其他白酒的包装迅速的吸引到了一大波的眼球。


    外加上春井坊在市场上面,也属于小有名气的白酒了。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牌子甚至喝过。


    觉得春井坊的白酒还是挺不错的,是纯粮食酒,8元的价格虽然贵了点,但依旧有人愿意进行尝试。


    所以在上市之后,并没有说出现无人问津的情况,还是有不少人买。


    然后,迅速出现不够卖的情况。


    张鹏在电话里面和陈元庆进行汇报现在的销售情况:“庆哥,现在这红装春井坊可卖爆了,我们规定市场价是8块,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卖到10块了。到处都是叫我发货的。”


    浓香春井坊酒的出厂价是6块钱一瓶,对于春井坊酒业来讲能够有接近4块钱的利润。


    这里是不考虑一年贮存期的成本。


    就算粮食、人工、包装。


    陈元庆不由皱了皱眉:“卖10块的多吗?”


    “他们基本上,都是卖的十块。”


    陈元庆:“不管他们,只要卖得出去,就是他们的本事。”


    是否会造成价格混乱?


    陈元庆倒是不担心。


    对于春井坊酒业来讲,在市场上销售的白酒价格越高,越是能够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


    下面的经销商有得赚,才是能够更加卖力的进行销售。


    “前两天的时候,我去北辰工业看了下,现在每天生产的发动机已经达到了100台。各家是排队的来取货,项娜忙得脚不沾地的。”


    陈元庆虽然没有在渝州,但是对北辰工业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现在北辰工业手里面长期有着数千多台发动机的定单,全部是全款付了钱的。


    靠着这些预付款,北辰工业才是有了充足的资金。


    而这几个月,北辰工业总共生产交付了三千五百台发动机。


    此时北辰工业还处在一个产能大爬坡的阶段。


    “厂房修得怎么样了?”


    “已经开始封顶了。”


    厂房的修建可谓是争分夺秒,除了春节的时候休息了三天之后,其他时间全在修。


    春节的时候,陈元庆给北辰工业的研发人员是放了七天假期的。


    他从项娜那听说了,研发人员在研发上面可是拼命了。


    整个北辰工业正处在一个上升时期,大家都充满了奋斗的快感。


    就像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看着孩子长大并且一步步的成才。


    这种满足感是很强烈的。


    又是聊了一阵,陈元庆挂断了电话。


    靠在椅子上面,陈元庆想着北辰工业的发展。


    北辰工业的火爆程度有点出乎预料,但又是在情理之中。


    现在市场上面的确缺乏一款好的国产摩托车发动机。


    北辰100发动机在重量以及油耗上面虽然比起进口发动机要高,可架不住是国产的,不需要外汇。


    八十年代,为了赚取外汇,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一家企业,只要是能赚到外汇,各种扶持接踵而至,当做宝贝一般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另外北辰100发动机在质量上面是很好,经过严格的测试之后再生产。


    在生产上面,也是强调得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来进行,严禁工人想当然的去减少工艺步骤。


    大家都有一个认知,就是觉得我们的工人是最好管理的。


    不像是国外的工人,那是动不动的就罢工。


    可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还真的不一定。


    有些人,就喜欢搞点小动作,要求走五步,他就


    把步子迈大点走四步,这样能节省上一步。


    看起来,走的距离也是一样的。


    还觉得自己多聪明。


    可在生产上面,这样子显然就不行的,生产工艺是经过反复试验给定下来的。


    这随随便便的改动,对质量的影响是好是坏,谁知道?


    每一台发动机都有生产编号,直接能够找到谁生产的。


    凡是在出厂测试发现发动机质量有问题,并且是由生产导致的,那么参与了这发动机生产的工人都要扣绩效分数。


    如果生产组全月生产的发动机都是测试合格,那么自然就是会加绩效。


    全年下来,某个生产组的发动机全部测试合格,除了增加绩效之外,年终的时候还会发放巨额奖金。


    全年全优这种奖励难拿,所以陈元庆还规定了不同的生产奖励。


    比如说全年有六个月、八个月、十个月时间生产全合格,有不同级别的奖励。


    全年全优我拿不到,那六个月的优秀总是能拿到吧?


    六个月都拿不到,那每月的总是可以吧!


    比如说,这个月已经有一台发动机测试不合格了。


    那是不是就可以摆烂了?


    显然不行啦。


    一台不合格扣的绩效和两台不合格以及三台不合格扣的绩效是不同的。


    不合格越多,那扣的绩效就越多。


    谁在工作当中不认真、不负责,大家都清楚得很。


    如果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利益,谁都不会开腔。


    可现在,大家都利益相关,你干得不好,却影响我的收入,自然谁都不愿意。


    如此自然就是会受到其他工人的排挤。


    自己就会受不了辞职不干了。


    留下来的,自然就是合格又优秀的工人。


    厂里面需要新工人,为了培养新工人,所以新工人下组之后,生产组允许接下来三个月里面出现一定的不合格产品,不进行计算。


    比如说头月,允许有5台不合格,第二个月就3台,第三个月就1台。


    为了追求合格率,故意放低生产速度?


    这里,又是得要说到另外一点,那就是工资构成上面。


    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分数*1%+技术工人级别+岗位工资+工龄。


    基本工资就不用说了,这是固定的。


    绩效工资是按件发放的,比如说生产一台发动机能拿多少钱,一个月生产了多少台能拿上多少钱。


    生产得越多,绩效工资就越高。


    每月绩效分数是100,会根据情况来扣。


    比如说无故迟到早退,违反制度都会扣绩效分数。


    而表现好的话,也是会加。


    所以绩效分数对每个月工资的构成影响特别的大。


    陈元庆整个的原则就是希望生产得又快又好。


    制定出来这样的一套制度,陈元庆自己都是觉得有那么点阴险。


    但对于工人来讲,却并不是如此的看法,大家觉得厂里的制度还很不错的。


    特别是那些认真干活的工人。


    整个收入都一目了然,全部明明白白,表现好就是收入高,表现差就收入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