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厂房建成

作品:《重生那年1985

    时间到了七月,进入到了雨季,电闪雷鸣传来,瓢泼的大雨落下。  三个小女孩坐在屋檐下,看着雨水顺着屋檐成水线落下,脚边趴着一只半大的灰狗,耷拉着耳朵。  如有人来,必然就机警的立起脑袋。  杨茉莉将剥了壳的瓜子仁喂给袁丽娜吃,喂上一颗之后,自己再是吃上一颗。  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  而在屋后,已经完全的大变样,不见了以往杂草横生的模样。  砖石钢筋水泥混合的厂房已经给修建了起来。  在这场雨下之前,刚是将屋顶的最后一片瓦给盖上。  陈元庆穿着雨靴,打着伞查看着排水的情况。  现在还只是简单的挖了排水沟,还没有正式修建石制排水沟,排水倒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杨启明感叹道:“紧赶慢赶的,总算是修好了。”  说着,杨启明目光看向陈元庆。  杨启明之前的时候,也不是说没有帮过人建房,相比起其他人建房时候各种鸡飞狗跳相比,陈元庆这就要井井有条多了。  各种材料什么的,全部都是能够跟得上。  没有说,建着建着,这样缺,那样没有,直接就停工的情况。  杨启明不懂什么叫做统筹,但能够感觉到,在陈元庆的安排下,一切都在很快速的进行着。  陈元庆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安排,就是提前进行安排。  多想多预备。  提前知道下一步需要什么,就先给准备好。  陈元庆的原则,宁可是买多了,也绝不买少。  买多了,也是没有关系。  等之后,还会继续的建,到时候这些东西都能够用得上。  陈元庆从土沟的水里将目光收回,屋檐上涓涓流下的雨水,让沟渠已经半满。  心中却是记下了,等将窖池给修好之后,就安排人把这水沟给用石头来进行加固。  除了水沟之外,其他的地方,也是要用条石来进行加固。  也起到一个美观的目的。  现在这年月,大量采用石料,是真的香。  往后,石料的开采成本和加工成本不小,用水泥自然更加划算。  而现在,石料本身不要钱,只需要给石匠和力工工钱。  “接下来窖池的修建得要抓紧干,早一天给修好,才是能早一天赚钱。”  此时,厂房内并没有因为下雨而有半点的停歇,大家锄头、洋铲、镐头是齐上阵,正在挖窖池坑。  对于浓香型白酒厂来讲,窖池是最为核心的资产。  越是老的窖池,出产的酒质量就越好。  三十年以上的窖池,才是可称之为“老”。  各家酒厂为了快速的提升产量和酒的品质,等不及靠着时间让窖池变“老”,所以采用人工培窖的方式。  老窖池的酒为什么要比新窖池好?  因为老窖池里面的各种菌落更加的丰富和成熟。  采用人工的方式,可以让新窖池的菌落情况达到十几年自然窖池的水平。  说白了,就是采用生物技术。  至于说酱香型白酒,窖池并不是那般重要,主要是其繁杂的工艺。  产品工艺越是繁杂,在市场上面,越是能够卖得起价。  所以,白酒行业里面,公认最贵的酒是酱香白酒茅台。  陈元庆现在搞的清香型白酒,对窖池要求不高,甚至根本就不挑窖池。  水泥窖、瓷砖窖、不锈钢窖,都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甚至一些清香型白酒在发酵前,还会用清水和花椒水对地缸进行两遍清洗,把上一轮发酵的残渣之类的给清洗掉。  所以清香型白酒对其评价更多的词语就是柔绵、醇和、回甜。  窖池的修建,是在陈元庆全程注视下进行的,力求在质量上面做到最为好。  窖池修建好之后,就是对地面进行硬化。  摊凉区域,采用的石板,缝隙由水泥来进行填充。  窖池、摊凉区域、酒甑等全部搞好,时间也已经到了八月末。  此时,稻谷开始收割。  请的工人们,自然也是回家打谷子。  趁着太阳,赶紧的是晒好入仓。  陈元庆在气温上升到三十度的时候,就已经不再是酿酒。  夏季气温高,容易酒醅杂菌滋生,易滋生出影响酒体的杂味,例如酸味、苦味等,从而导致酒质下降。  另外就是酵母菌最适生长温度一般在20~30c,入池温度超过32度,意味着窖池顶温将会超过40度,直接影响产量。  所以,很多的酒厂在夏季的时候,都是停产的。  即使要酿酒


    ,也最多在夏季晚上气温最低的时候进行入池。九月份,天气开始凉了下来。  新厂房正式的开始进行使用,自然也是有一个仪式。  鞭炮自然必不可少。  还挂了红(红布)。  就想要图上一个吉利。  张桂兰双手合十,祈求菩萨保佑。  最近,在陈元庆他们坡背后,有人出钱牵头在原先被损毁的庙基上给复建起来了一个庙,开始办起来了庙会。  附近的老头老太太,纷纷的过去,祈求保佑家人平安。  陈元庆对老太太要找上一个精神寄托,也是不反对。  至于说老太太天天念叨因为菩萨保佑,家里面的日子才是越过越好,陈元庆也不反驳。  老太太给庙里捐功德,也就是一次十块,多了不给。  显然,在钱上面,老太太还是很看重。  家里面卖酒的钱,都在陈元庆手里面呢!  在家里面,陈元庆自然不会放太多的,最多就百十块。  大部分的钱,陈元庆都给存在了信用社。  得要让银行看到流水,才是好在下一步更好的进行贷款。  现在贷款,也不看流水,更多的靠关系。  蒸粮、摊凉、混曲和糠壳、聚堆糖化,然后再是入窖池进行发酵。  陈元庆并没有马上说,直接将8个窖池一下给干满。  窖池发酵和在陶缸里面发酵,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不同。  比如说说发酵时间。  窖池发酵的话,陈元庆预期的时间在两周的样子,比起陶缸要久上一些。  后世的话,一般十天就发酵好了。  陈元庆的酒曲,达不到后世的那种程度,另外他用石头窖来搞清香酒和后世也有着不同。  陈元庆先就只是弄了两个窖池,他需要确认上一番窖池发酵的一些操作工艺流程。  另外新酒甑比起之前的酒甑要大了太多,一次蒸粮能有四五百斤。  掐头去尾的时机,也是有了些变化。  陈元庆都是给记了下来,形成一个酿酒工艺标准让其他人按照这个标准来做。  随着生产的扩大,陈元庆必须得要教会别人来酿酒。  也会告诉他们一些陈元庆知道的酿酒原理。  在酿酒过程当中,要如此做的科学原理。  此时在陈元庆这干活的人,都是一个生产队的。  陈元庆教人酿酒,也并不只是教给陈家人,也教给其他姓氏的。  至于说他们学会之后,会不会自己去开上个酿酒厂……  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  而且,就创业这事吧,失败才是常态,成功纯属意外。  当然了,如果个人能力强,那么能够增加创业成功的几率。  别看众多大佬取得了成功,可他们在创业过程当中,也是遇到了各种的问题,甚至是坚持不下去。  比如说企鹅的马老板,有段时间想要要把企鹅给卖掉。  过五关闯六将,有一关没有过去就是失败。  陈元庆不觉得,此时还待在农村里面老老实实种地的人,敢去创业。  农村里面真正的“勇敢者”,早已经都开始闯荡了。  此时还在种地的人,说白了,一辈子如何基本上能够预期得到了。  要真的有人学会了酿酒之后,出去开个酿酒作坊,陈元庆也是祝福。  他不是心胸狭隘的人。  酿酒这事,不用陈元庆操心之后,他的精力开始主要放在了销售上面。  陈元庆准备在乡上给租上一间房子,开上一个酒铺。  以后卖酒的时间,不再是仅仅限于逢场的时候。  一年365天,酒铺都开门卖酒,酒客想要什么时候来买酒,都能够买到。  开酒铺,实际上还挺简单的事情,租上个门面,然后把酒缸给搬上几个去,打酒的工具准备上就行。  但是,这酒铺谁来守呢?  还有一件事,这酒铺开起,名字叫什么?  认真的想了一番之后,陈元庆决定给取名为春井酒坊。  至于说他这没有“春井”,这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