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孙策借兵

作品:《三国:这个武将强过头了

    对于这个赔偿结果,无论是曹晏还是袁氏都显得很满意。


    攻下汝南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许多,曹晏基本上不再进入战场,而是坐镇汝南城中。


    徐荣被他派出去,率领万人负责收复上蔡,阳安,朗陵等地。


    文钦鮦阳被派出,负责收复安城,慎阳,新息等地。


    最后,曹晏又将文钦派出,让他一路向汝阴进军,直至与张辽汇合攻入汝阴,最后再合军拿下沛国。


    而曹晏自己,则是率领赤面鬼骑,坐镇汝南城。


    虽然此时的他手里只有五千赤面鬼骑,以及三百重骑兵,但整个汝南世家都安静的很。


    他们都是汝南有权有势的世家,对于战场发生的事情都有了解。


    那三百重骑在战场上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他们很清楚。


    当然,其他方面也还需要用人,曹晏不可能让赤面鬼骑去守城。


    不过人派出去了,他还可以练不是么。


    袁军投降的士兵可不少,将他们打乱编入徐荣军中,他自然能够抽调出一部分用于守城的士兵。


    虽然说,就现在这种情况,守城其实也没有太大必要,只是为了防止城内躁乱就是了。


    ....


    “什么?我的汝南就这么被拿下了?”


    淮南,袁术脸色无比阴沉。


    “汝南十余万大军,我还派出了三万精锐将士支援。”


    “如此局面下,不求击败曹晏,但求据守城池击退曹晏都无法做到?”


    面对袁术那副杀人的眼神,逃回淮南的将领痛哭流涕。


    “主公,我也没有办法啊,那张勋送信与我,邀我一同合围曹晏。”


    “然而不等我赶到,便已经收到了他被曹晏击败的消息。”


    “明明他才和那曹晏交手不到半日,五万将士竟就这么溃败了。”


    闻言,袁术脸色稍缓。


    若是如此,那倒是怪不得他,只怪那张勋,五万人就这么溃败了。


    不对,不是五万人,是八万人。


    鮦阳五万人,繁阳还有三万人呢。


    两处互为犄角的情况下,居然被曹晏在短短几天内就拿下来了。


    “哎,主公,如今局面,汝南失陷已成定局。”


    “我军如今该做的是抓紧招兵买马平定江东,如此我军方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袁术手底下的谋士阎象此时站了出来。


    “不错,我军如今确实该加以防备才是。”杨弘同样站出劝解。


    “淮南易守难攻,加上曹晏刚刚攻下豫州根基不稳,短时间内定然不会再掀起战事。”


    “如此,正是我军整军待战的发展良机。”


    袁术闻言,幽幽叹了一口气。


    “就依二位吧。”


    “我军防备工事,发展筹略便交给二位将军了。”


    老家被人拿下,袁术一时间好像失去了所有心气,身体无力。


    “主公保重啊。”


    二人也知晓,失去汝南对于袁术的打击有多大。


    富可敌国可不是开玩笑的。


    无极甄氏,徐州糜氏这些商贾世家都可被评价成是富可敌国的程度。


    袁家四世三公,其财富比起这些商贾世家只多不少,他们才是真正的富可敌国。


    失去了汝南,这意味着从今往后,袁术的发展就无法得到袁氏助力了。


    哪怕还有些许资源送来,但也断然达不到以前那种不缺钱粮的地步。


    从现在开始,袁术就要真正的做到靠自己发展了。


    从一个完全不需要担心后勤问题的诸侯,变成一个需要考虑各种发展的诸侯。


    其中落差,不可谓不大。


    另一边。


    在曹晏攻下汝南的同时。


    “公瑾,如今我已经拿下庐江,然那袁术却背信弃义,不愿遵守诺言。”


    府邸之中,周围无人,只有两名男子饮酒谈论。


    孙策刚刚为袁术打下庐江,然袁术承诺的庐江太守却完全没有兑现的想法,这不禁让他感到气愤。


    “年前,其称只要我能攻下庐江,就给我庐江太守。”


    “为此,黄盖韩当他们还前往汝南与曹晏交手。”


    “然如今我父亲留下的四位老将,韩当祖茂皆被曹晏斩杀,只有黄盖周泰活了下来。”


    “如此局面下,那袁术竟然还不想兑现承诺!”


    说到这里,孙策愤怒的用力拍打起案桌,向自己这位至交好友发泄心中情绪。


    “兄长稍安勿躁,袁术无谋,其如今背信弃义,既如此,我等也就不必再为其考虑了。”


    “袁术自大而无谋,发展至今多赖袁氏助力,如今失去汝南,其已然死到临头矣。”


    “兄长不若想些办法,另谋出路?”周瑜建议道。


    “再不济,也让自己有一些自保之力,将来那曹晏攻过来,也不至于为袁术白白陪葬纳。”


    “此前兄长提议前往江东祭奠伯父,那袁术不是已经答应借你兵马了吗?”


    孙策闻言,顿时赞同的点头。


    “公瑾所言,正合我心意。”


    说到这,孙策站起身走向自己的卧房。


    “公瑾且稍等便可。”


    等到孙策回来,只见他手中抱着一个木盒。


    “此为何物?”周瑜有些疑惑。


    “此乃家父所留,当年虎牢关讨董,家父第一个进入洛阳,于一座枯井得此物。”


    孙策说话间将玉盒打开。


    周瑜望着玉盒,等到看清里面的事物,惊讶的说不出话。


    “这是....难道...”周瑜语气颤了颤。


    “不错,此物正是传国玉玺。”孙策肯定了周瑜的猜测。


    “此前我已经和袁术谈妥,我欲前往江东祭奠家父,但求兵马保母亲幼弟平安。”


    “用此物与袁术抵押,向他借些兵马,以及黄盖周泰的自由。”


    闻言,周瑜眸间转动,皱眉开口:“哎呀,不妥呀。”


    “不妥?”孙策疑惑的看向他。


    “以玉玺换兵马。”周瑜语气急切道。


    “只怕是你日后退了他兵马,那袁术也不会将玉玺归还纳。”、


    “不会?”孙策冷笑一声。


    “断然不会!”周瑜肯定道。


    “嗯?”孙策狐疑的看了周瑜一眼。


    “如果不是他不换我玉玺,而是我不换他兵马呢?”


    “兄长切勿戏言,为了些许兵马,怎能与那传国玉玺相比呢?”


    周瑜语气急切,好似真的不希望孙策做这件事情。


    “嗯?”孙策看了一眼周瑜。


    周瑜见此,也看向孙策。


    两人互相对视着,不约而同的都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