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南朝四百八十寺

作品:《天幕:直播苏超,老祖宗全破防了

    苏铭下了车,对着镜头说道:


    “好了家人们,我们今天直播的最后一站——”


    “灵谷寺,到了!”


    他走到售票处,花了三十五块钱买了一张门票。


    “灵谷寺的门票比中山陵便宜点,但景色绝对物超所值。”


    穿过检票口,一股清幽之气扑面而来。


    与中山陵那条笔直的中轴线带来的庄严肃穆不同,这里的道路蜿蜒曲折,两旁古木参天,将夏日的燥热隔绝在外,只剩下满耳的蝉鸣与鸟叫。


    苏铭放慢了脚步,声音也随之轻柔了几分。


    “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地方,说起来,历史可就复杂了。”


    “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大家都听过吧?”


    “灵谷寺的前身,就是南朝梁武帝为了纪念宝志禅师,专门修建的开善寺。”


    “不过,那座开善寺并不在这里,而在今天明孝陵的位置。”


    “后来朱元璋定都南京,要给自己选万年吉地,就看中了开善寺那块风水宝地。但总不能把寺庙直接拆了吧?于是老朱就下令,把整个开善寺,从原地搬迁到了现在灵谷寺所在的这片山谷里,还给它改了个新名字,叫‘灵谷禅寺’。”


    【好家伙,强拆还能这么玩的?】


    【老朱:你看中了我的地,我给你搬个家!】


    【梁武帝:我谢谢你啊!】


    【朱元璋真的很喜欢给别人挪位置……】


    苏铭看到弹幕,笑了笑:


    “别急,还没完呢。”


    “时间来到民国,1928年国民,政府为了纪念北伐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


    “于是,那座明代的灵谷寺,又被搬到了东边的龙王庙旧址上。而那个龙王庙,还是清朝曾国藩在南京当两江总督的时候修建的。”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灵谷寺,其实是建在曾国藩修的龙王庙地基上的。”


    【????什么玩意儿,没听懂。】


    【禁止套娃!】


    【我CPU干烧了,让我捋一捋……】


    【梁武帝修的A,被朱元璋搬到了B,又被民国政府搬到了曾国藩修的C。我们现在看到的是C。】


    【总结:房主换了好几茬,房子都不是原来那套了,但户口本没变。】


    【好家伙,这是流浪的灵谷寺啊……】


    【这才是真·风水轮流转。】


    往前走了没几步,路边出现了一方碧绿的水池。


    池水碧绿,倒映着四周的树影,几只乌龟正懒洋洋地趴在石头上晒太阳。


    比起中山陵,这里的游客少了许多,四周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显得格外清幽。


    苏铭将镜头对准池边一块半旧的石碑,上面清晰地刻着“万工池”三个字。


    “这也是老朱的手笔。据说当年为了挖这个池子,动用了数万名军工之多,从开工到竣工,只用了一天时间,所以也叫‘万工池’。”


    【为什么这么多王八?】


    【那是乌龟!】


    【水浅王八多。】


    【怎么看着像是巴西龟啊?】


    【想吃……】


    【逆天!!!!】


    【怎么逆天了?都是可食用的外来龟,吃了可以加功德的。】


    【这龟也太多了……】


    在池边停留了几分钟,苏铭继续向前。


    前方出现了一座古朴的红色大门,这便是灵谷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红山门。


    “这里原本是明代灵谷寺的金刚殿,类似寺院的山门。”


    “民国时期,寺庙毁于战火。后来这里改建为公墓,这座门也被重建成公墓的大门。”


    苏铭指了指门口的一对石狮子。


    “这对石狮子,据说还是当时北平分会捐赠的。”


    苏铭走近了些,把镜头对准门额,让观众能看清上面的细节。


    “大家看门额。”


    “门额上最初的题字是‘国民革命烈士之祠’,现在我们看到的‘灵谷圣境’四个字,是解放后,由现代著名书法家钱松嵒先生题写的。”


    苏铭将镜头拉近,门额一侧,钱松嵒的名字清晰可见。


    【所以这里既是寺庙,又是公墓?】


    【对,前面是公墓,后面才是灵谷寺。】


    【钱松嵒!我爷爷最喜欢他的画!】


    【这字不错。】


    穿过红山门,便正式进入了墓道。


    道路两旁,高大的雪松与龙柏遮天蔽日,将夏日的暑气隔绝在外。


    蝉鸣声四起,越发衬得此地幽静肃穆。


    墓道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只有苏铭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响。


    继续往前,一座醒目的牌坊出现在视野中。


    这牌坊的形制与中山陵的博爱坊很像,六柱五门,庄严肃穆。


    牌坊的正中,刻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大仁大义。


    在字的上方,还有一个青天白日的徽章。


    苏铭绕到牌坊背面,镜头抬起,背面的刻字是——救国救民。


    “大仁大义,救国救民。”


    “这八个字,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题写的。”


    【这写的是真好。】


    【救国救民,这四个字分量太重了。】


    【那个年代的理想,是真的纯粹。】


    【这地方人真少,和明孝陵、中山陵比起来少多了。】


    【人少才有看头,不然那就不是看风景,全看人去了。】


    苏铭的镜头转向牌坊两侧,那里立着一对威武的动物石像。


    【这是狮子?】


    苏铭的声音适时响起,解答了弹幕的疑惑。


    “这不是狮子,是老虎。”


    “用老虎作为镇墓石兽,寓意着当年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皆是虎狼之师。”


    【这老虎还在啊,小时候几岁的时候,我还骑过这白虎呢。】


    墓道很长,仿佛没有尽头。


    高大的树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只剩下他自己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墓道中回响。


    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伴随着清幽的草木香,沉甸甸地压在心头。


    走过牌坊,前方的视野豁然开朗,一座宏伟而奇特的殿宇,静静地矗立在墓道的尽头。


    整个大殿完全由青灰色的砖石砌成,风格古朴,气势非凡。


    苏铭的脚步,停在了那座大殿前。


    “家人们。”


    苏铭深吸一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我身后的这座,就是整个灵谷寺,乃至整个中国建筑史上,都堪称一绝的建筑。”


    “——无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