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宇狡辩 “为君” 遭驳斥,众拒求饶返宫报

作品:《朕,朱厚照,登基即斩外戚

    都察院正堂之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审讯记录整齐地摊开在案上。


    那密密麻麻的指证签名,如同一把把利刃,直直刺向刘宇。


    刘宇盯着那些签名,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慌乱。


    突然,他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青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缓缓抬起头,脸上早已满是泪痕。


    官袍前襟沾满了灰尘,显得狼狈不堪。


    他带着哭腔,声嘶力竭地喊道:“臣不是故意操控下属!”


    “臣是为陛下着想啊!”


    “怕《问刑条例》太严惹文官不满,耽误新政推进啊!”


    他试图用这番看似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开脱罪责。


    却不知这番辩解在铁证面前是如此苍白无力。


    刘瑾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容,发出一声“嗤”的轻笑。


    他从袖筒里缓缓掏出那份统计条陈,用力“啪”地甩在刘宇面前。


    大声说道:“为陛下着想?”


    “你倒说说,弘治一朝一千二百八十七道折,民生折才不足一成,剩下的全是盯着先帝赏花、用膳找茬!”


    “陛下要的是都察院查贪腐、护民生,不是让你们当‘怼皇帝专业户’!”


    “你逼下属写假折,哪点沾得上‘为陛下着想’?”


    刘瑾的话语如同一把把钢针,直戳刘宇的痛处,让他无言以对。


    陆炳见状,上前一步,手稳稳地按在腰间的绣春刀上,语气冷硬如冰:“刘大人,你恐吓下属时说‘敢写赞同就革职’,怎么没说‘为陛下着想’?”


    “搜出的空白私印折,又怎么解释?”


    他的眼神犀利而坚定,仿佛能看穿刘宇内心深处的所有秘密。


    刘宇被问得哑口无言,脸涨得如同猪肝色。


    眼泪混着灰尘顺着脸颊往下流,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辩解的话。


    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如同一个被抽走了灵魂的木偶。


    刘宇深知狡辩无用,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恐惧。


    他膝行着爬到李东阳脚边,死死拽住李东阳的袍角。


    指甲都快嵌进布料里,仿佛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能逃脱惩罚。


    他声泪俱下地哀求道:“李首辅,求您发发善心!”


    “替臣在陛下面前求求情!”


    “臣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操控意见了!”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助和悔恨,希望能得到李东阳的怜悯和帮助。


    李东阳低头看着他狼狈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感慨。


    他想起之前因贪腐被治罪的刘大夏,轻轻叹了口气。


    心中暗想:都是朝廷重臣,却都栽在 “私心” 上,只是刘大夏贪财,刘宇贪权。


    可叹归叹,他还是轻轻拨开刘宇的手,平静地说道:“刘大人,证据确凿,不是臣求情就能管用的。”


    他的语气坚定而决绝,表明了自己不会为刘宇求情的态度。


    刘瑾见状,心中对刘宇的厌恶更甚,上前一脚踢开刘宇的手,尖声说道:“别脏了首辅的官袍!”


    “你现在知道求饶了?当初摔茶杯恐吓下属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今天?”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鄙夷,对刘宇的所作所为感到极度的不齿。


    刘宇趴在地上,看着刘瑾冷厉的眼神、陆炳紧绷的嘴角,又看向韩邦和大理寺卿。


    他发现两人都别过脸,眼底藏着庆幸,显然不会替他说话。


    他这才如梦初醒,明白自己彻底成了孤家寡人,没人会帮他,心中充满了绝望和孤独。


    “诸位大人,这老小子执迷不悟,跟他废话也是浪费时间。”


    刘瑾转身对众人说道。


    “咱们带着供词、空白折这些铁证,现在就回坤宁宫给陛下汇报,让陛下定夺!”


    他的语气果断而坚决,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刘宇的罪行禀报给陛下。


    韩邦立刻点头,说道:“理应如此!”


    “证据都已核实,再耽搁恐误了陛下的事。”


    大理寺卿也附和道:“臣等听刘公公安排,这就启程。”


    众人的意见达成一致,都希望能尽快将此事解决。


    陆炳朝锦衣卫校尉使了个眼色,严肃地说道:“把刘宇关到都察院临时囚室,派两个人守着,不许他跟任何人接触!”


    “是!”


    校尉们齐声应道,上前架起瘫软的刘宇。


    刘宇挣扎着想去抓案角的供词,却被校尉死死按住胳膊。


    只能眼睁睁看着众人收拾铁证,心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


    李东阳最后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正堂,心中感慨万千。


    他转身跟着众人往外走,阳光透过门棂照进来,落在案上的审讯记录上。


    “刘宇恐吓下属、操控奏折” 的字样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刘宇的罪行。


    众人走出都察院时,街上已有不少百姓围观。


    百姓们看到锦衣卫押着刘宇往囚室去,都小声议论起来:“这不是都察院的刘大人吗?怎么被抓了?”


    “听说他逼下属写假折,被陛下查出来了!”


    “该!早就听说都察院不办实事!”


    百姓们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刘宇的谴责和对都察院的不满。


    刘瑾听到议论,故意提高声音,大声说道:“陛下说了,不管是谁,敢欺上瞒下、耽误民生,都没好下场!”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百姓们看到陛下的决心和公正。


    百姓们纷纷叫好,声音传到刘宇耳中,他头垂得更低,连抬都不敢抬,心中充满了羞愧和悔恨。


    众人坐上马车,车厢里放着装满铁证的木箱。


    沉甸甸的分量,像是压着都察院多年的积弊。


    李东阳掀开车帘,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心中暗叹:陛下这一手,不仅治了刘宇,更敲醒了整个朝堂。


    以后再想敷衍塞责,可没那么容易了。


    他深知陛下的这一举措对朝堂的影响深远,希望能借此整顿朝堂风气。


    刘瑾靠在车厢壁上,搓着手,兴奋地说道:“等会儿给陛下汇报完,定要请陛下重罚刘宇!”


    “让那些想维护文官特权的人看看,陛下的新政,谁也拦不住!”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希望能通过重罚刘宇来推动新政的实施。


    陆炳点头,说道:“没错!”


    “锦衣卫还能顺着刘宇的供词,查查他有没有其他贪腐事,说不定还能揪出更多蛀虫!”


    他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清除朝堂上的腐败分子,还朝堂一个清明。


    马车朝着坤宁宫方向疾驰,车轮碾过积雪,发出 “咯吱” 的声响,仿佛是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向前。


    车厢里的众人各有心思,但都清楚。


    接下来给陛下的汇报,不仅关乎刘宇的命运,更关乎都察院未来的走向。


    他们都在思考着如何向陛下陈述此事,以及陛下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而坤宁宫暖阁内,朱厚照正拿着考成法的草稿等着他们。


    桌上的茶还冒着热气,显然已等候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