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明个过节,也算是过年了!
作品:《重生80,赶山狩猎养全家》 方安下意识地回绝。
但等他看到手套后顿时愣在了原地。
“你大嫂下午做的,快带上试试,不合适好给你改。”
方安笑呵呵地催促着。
“大嫂,这皮子给孩子留的——”
“哎呀给她俩留啥?一天遥哪乱跑,能带啥好玩意儿?快带上试试,看看咋样。”
陈燕芳打断方安埋怨着。
但方安看着手套却迟迟没接。
“我这天天干活,也带不了这个。给我大哥带吧!”
“给我干啥?干活有啥带不了的?这大冷天的带着点不省得冻手?”
“谁到了?快,赶紧试一下。”
陈燕芳等方德明说完。
打开手套就要亲自给方安带上。
吓得方安连忙把人拦了下来。
“大嫂,这动物皮子挺娇气的,一不小心就刮坏了,到时候不白瞎了?我之前说给孩子留,是这兔子皮带着好看,干活真不适合……”
方安实话实说。
这兔子皮比较薄。
干活长时间摩擦,很容易就磨破了。
正常要做干活用的手套,都是用牛皮、蟒蛇皮或是野猪皮这种比较厚的皮子,这样做出来的才结实。
至于这兔子皮,它的优点在于绒毛细腻,摸起来舒服。
而且方安留的两张兔子皮雪白雪白的。
俩孩子带着好看。
再加上这两张皮子没多大,做不了衣服。
因此,他才想让陈燕芳给俩孩子做个手套。
“哎呀做都做了,干活带不了平时带,还能老干活了?快试试!”
陈燕芳依旧催促着。
方安还想劝大嫂给大哥留着。
但陈燕芳说啥不干,拿过手套就给方安套上了。
只是方安的手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大。
这手套带上去,稍微大了一圈。
“艾玛,这咋还整大了?先脱下来吧,明个我给你改一下。”
陈燕芳尴尬地笑了笑。
说着就要拿笔和纸重新画一下,却被方德明拦下了。
“拉到吧,别改了。这不正好让小安先带一个,外边套着这个,来回走省得冷,等干活前儿再把这个摘下来。”
“对!那也行,正好干活前儿不能带。”
“那是干啥?来回折腾多费劲?大哥,你试试——”
“我可不试!”
方安小心翼翼地摘下来递给方德明。
但方德明说啥没干。
最终方安拗不过,只好把手套收了起来。
至于这大一圈的事儿,方安也没让陈燕芳重新改,要是做小了反而勒得慌,这样就挺好。
然而,方安收起手套时看到俩孩子羡慕的眼神,又转头看向了陈燕芳。
“大嫂,那两张皮子都做了?”
“没都做,这一张一只,还剩不少,缝完还能做副小的。”
“那我再去套两个。”
方安说着就要去下屋做套子。
俩孩子一听,刚想起身跟方安出去玩儿。
但方德明两口子见状,却连忙把人拦了下来。
“哎呀套啥套?都这前儿了,早点回屋歇着!”
陈燕芳拉着方安埋怨着。
“下个套子没几分钟,套完给孩子做两个。”
“做啥做?他俩那不有带的?忙一天了赶紧回去歇着,明个还得捞鱼呢!”
陈燕芳说啥没让方安去,催促方安回屋。
方安回头看了眼窗外。
这会儿已经是晚上九点了。
现在出去大哥大嫂肯定不放心。
还是等明个卖完鱼没啥事儿了再去多下几个。
正好后天元旦,抓到兔子还能给孩子改善下伙食。
但方安下好决定也没回屋。
跟大嫂保证不去后,拿出账本开始算账。
方德明两口子和俩孩子自然也凑过来帮忙。
今个方安捞了三百七十五斤四两。
到供销社是三百七十二斤二两。
总共卖了四百四十六块六毛四。
其中方安捞了一百二十九斤二两。
严晓慧捞了五十一斤七两,算三十六块一毛九。
杨萌萌捞了十八斤,算十二块六。
老张等人捞了七十二斤八两,算三十六块四。
除此之外。
方安还收了一百零三斤七两,算五十一块八毛五。
去掉这些。
今个净收入三百零九块六毛钱。
“大嫂——”
“六十四斤六两。”
方安数好钱刚给陈燕芳数出十张大团结。
但陈燕芳早就算好了数,抽出六十四块六塞进口袋,剩下的全都交给了方安。
方安看得一阵无语,但也不好再劝。
随后,方安又算了下兜里现有的钱。
去掉给大嫂的六十多,今个还剩下二百四十五。
加上之前剩下的一千五百七十四块零六分。
眼下,方安兜里还剩一千八百一十九块零六分。
距离方安心心念念的大彩电又近了一步。
“行了,算完赶紧回去歇着吧。睡晚了明早该睡不醒了。”
陈燕芳见方安算好钱。
把炕上的钱收起来塞进方安兜里,看着方安回到小屋关上门,又跑到房门口把房门拉紧了些,这才回屋睡觉。
方安站在门口尴尬地挠了挠头。
猜出大嫂是怕他偷摸跑出去套兔子。
但他本来也没想去,脱下外套躺在被窝里就睡下了。
次日。
小雪。
方安醒来后看了眼外边阴沉的天,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爬起来就去外边抱了点柴火点炉子。
“小安,起这么早?”
陈燕芳收拾完从东屋出来。
看方安已经把炉子架上了,拿过陶瓷锅加水泡药。
“大嫂,早上那菜不咋足,一会儿把鸡拿屋炖了吧!”
方安填着炉子扫了眼碗架子。
昨晚他跟陈燕芳收拾碗筷儿前儿特意扫了眼,那炖四白就剩下半个小铁盆了,压根就不够吃。
“忙啥的?等捞完鱼回来再炖。”
“早上不用你去,你搁家熬药吧。有张叔他们帮忙,一会儿就回来了。”
方安说完点好炉子。
这会儿陈燕芳也把药泡好了。
两人出去把木头架子准备好,等晚点药泡好后,拿出来就能直接熬了。
随后,方安去下屋拿了两只鸡回屋,拿过菜刀就要剁。
“你别忙活了。这前儿,估摸着也快到六点了,你赶紧去取马车吧,我自搁剁。”
陈燕芳抢过菜刀催促道。
今个小雪,天空乌云密布。
直到现在还在飘着雪花。
这头顶没有太阳,他们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
这个年代时钟算是一种奢侈品,并不是家家都有。
因此,眼下这种情况只能靠猜。
方安见状也没多劝。
套上大棉袄跟陈燕芳打过招呼就去了马棚。
“小安?今个来这么早?”
方安刚进马棚。
就看到杨老五正在暖圈里喂骡子。
“这不阴天吗?不知道几点,就早来了会儿。”
“害,我还以为我喂晚了,这刚五点多。”
杨老五说着指了指他住的小屋。
那小屋的桌子上摆着个小时钟。
这时钟是队里出钱给他买的。
这队里每年播种秋收前儿都比较忙。
到了点着骡子必须喂完,好早点出去干活。
到那时,杨老五几点起来几点喂骡子都有固定的点,要是喂晚了容易耽误事儿。
因此,队里才给他配了个小时钟。
“那确实来早了。你慢慢喂,不着急。”
方安说完也没进屋,跟着杨老五在外边聊起了天。
只是聊天时,方安一直在看着屋里的那个小始终。
说起来,他去县里这么多趟,都没想过要买个时钟。
前几天太阳准时准点出点。
他光靠太阳就知道几点了,压根就没想起来这回事儿。
正好今个送完鱼去百货大楼买一个。
免得一到阴天就不知道几点了。
片刻后。
杨老五喂完骡子。
从暖圈里牵出一个就带着方安去套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