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收鱼竞争

作品:《重生80,赶山狩猎养全家

    陈燕芳诧异地看向西头。


    “他……啥前儿开始收鱼了?”


    双马岭就这么一户姓常的。


    常玉明被狼咬后到现在都没出屋。


    常玉成和杨萌萌的年龄没差多少,虽然是跟杨志平算是一辈儿的,但杨萌萌向来直呼其名。


    因此,杨萌萌口中的常叔,只能是常玉山。


    “今个早上……”


    杨萌萌气喘吁吁地说道。


    “萌萌,你别急,进屋说。”


    方安带着几人进屋。


    杨萌萌坐在东屋炕沿缓了会儿,这才娓娓道来。


    “早上咱刚捞完鱼,常叔就去东大河说要收鱼,还说要给七毛钱一斤。我来前儿听王奶奶说,她早上看到常叔拉爬犁去县里卖鱼,应该是把那些冻鱼卖出去了,这才想着收鱼的。”


    “早上……,那就是去黑市了。这些都是王婶儿跟你说的?”


    方安思索着追问。


    他倒不是不相信杨萌萌,而是觉得这件事有蹊跷。


    杨萌萌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王婶儿也向来不会说谎。


    按照王婶儿看到的情况。


    常玉山起早去县里卖鱼,只有可能是去黑市。


    但上周张瘸子说黑市管的严,还要大面积抓人,去那边卖鱼是很危险的,抓到的机率比较大。


    而且根据他上次去黑市的情况来看。


    林县的鱼市基本饱和,黑市那边卖得也不快。


    按理说。


    就算常玉山没被抓还把鱼卖出去了,也不可能回来就张罗着要收鱼。


    “不全是。王奶就看到常叔去县里了。刚我妈去小卖部买东西,看有人来西头送鱼,还以为是给你送的,一问才知道是要给常叔送,这才知道常叔要收鱼。”


    杨萌萌摆着手补充道。


    方安不禁陷入沉思。


    这么说,收鱼的事是真的了。


    但现在的黑市,吃得下那么多鱼吗?


    “小安,常叔跟你抢着收鱼,价格还比你高,万一你那边凑不上怎么办啊?”


    杨萌萌试探着问了句。


    昨天早上捞鱼前儿,沈蓉见方安捞完又下一网,还是像上周一样下午送鱼,就好奇地问了句去哪卖。


    当时杨志平和杨萌萌都拦着。


    但方安却没想着瞒。


    直接说了给县里的单位送,没说具体是哪个,但说了要三天内凑齐六百斤。


    杨志平知道后,特意当着方安的面嘱咐沈蓉别说出去。


    杨萌萌也是那时才知道,方安下这么多网是着急凑数。


    因此。


    她刚听说常玉山收鱼,就急匆匆地跑过来报信儿了。


    方德明两口子闻言,也担忧地看向方安。


    “萌萌说的对。老常那儿给七毛,估计大多数都得给他送……”


    陈燕芳皱着眉头叹了口气。


    然而方安沉默片刻后,突然笑了起来。


    “没事儿。实在没人送,咱就自搁捞呗。六百斤咋也能凑出来。”


    方安刚刚还在皱眉,想着昨个回来时再买几张网好了。


    但仔细一想。


    这几百斤鱼倒也不至于凑不上。


    就算今个收不着鱼,自个捞咋也能有一百六十斤。


    加上昨天送的,这就四百斤了。


    下午回来前儿他再买几张网,明个多下几张,两百斤咋也能捞出来。


    至于剩下的一百斤,就从酒厂那边匀。


    周四少给酒厂送点也没事儿。


    “咱自搁咋捞?这一天能捞多少都有数的……”


    方德明也跟着长吁短叹。


    “总共也没差多少。而且常叔那边,估计也收不了几天。”方安随意地笑了笑。


    “嗯?为啥?”


    杨萌萌眨着大眼睛问道。


    “过两天就知道了。”


    方安没多解释。


    常玉山光用脚走,去不了外县。


    等他把两个厂的鱼都送完,就算林县缺鱼,也缺不了多少斤,估计再收几天就卖不动了。


    陈燕芳听得云里雾里。


    但看杨萌萌在也没多问。


    “那行吧,你知道就行,我先回去了。”


    杨萌萌说着就要走。


    “歇会儿再走吧。大冷天的,离这么远还特意跑一趟。暖和暖和再走。”方安劝道。


    “没事儿。我总搁往外跑,不冷。我就是怕你凑不上数再不收鱼,你要不收我就没地儿赚钱了,走了啊!”


    杨萌萌笑呵呵地打过招呼就走了。


    方安把人送到大门口才回屋。


    “小安,这鱼要凑不上,酒厂那边咋整。”


    方德明见人走后这才问了句。


    昨天吃饭前儿方安说过酒厂也要六百斤鱼,周四就得给酒厂送。


    要是这边凑不上,拖下去很容易影响到酒厂的生意。


    “没事儿,晚上回来前儿我再买几张网。昨个我就想买来着,大意了。”方安淡然笑道。


    “买网得多少钱?让你大嫂给你拿。”


    方德明说完,陈燕芳就要去拿钱。


    “不用不用,我兜里有,几张网没多钱。”


    方安连忙拉住陈燕芳。


    “那你刚说老常收不了几天,是咋回事儿?”


    陈燕芳好奇地问道。


    “不急,慢慢就知道了。”方安依旧没说,主要是这种事解释起来,大哥大嫂也未必能理解。


    这个年代,大部分人的思想还停留在体力赚钱的阶段。


    对于市场的理解几乎是零。


    但想到这。


    方安也明白了为何常玉山刚卖一天就回来收鱼。


    这就是根本原因!


    另一边。


    常玉山家。


    收鱼的消息放出后,此时的常玉山家人满为患。


    这会儿。


    常玉山拿着秤称鱼收鱼,常玉成则拿着笔和纸记账。


    程英从下屋拿出几个大竹筐准备装鱼。


    但她看着院内挤满的人群,非但没像常玉山那般兴奋,反而是满脸愁容。


    “秦大哥,你这些三斤四两,两块三毛八。”


    常玉山接过第一桶鱼称好倒进竹筐,让常玉成记了下。


    “下一个。”


    “诶等会儿,老常,不给现钱儿啊?”


    秦建国拦下刚要凑来的两人追问道。


    “秦大哥,我这价高,卖完了才能给。”


    常玉山笑呵呵地解释。


    “老常,你刚搁东大河不说给现钱儿吗?”


    “对啊,这收鱼咋还赊账呢?”


    院内的众人议论纷纷。


    “大家听我说。我这儿啥鱼都收,鲜的冻的都行,价格也高,这钱就不能等明个再给吗?你们放心,这账本搁这儿呢,还能差你们钱咋滴?”


    常玉山高声喊道。


    “老常,你啥鱼都收,冻的也行?”


    有几人兴奋地追问。


    “冻鱼也行,县里照样卖。你们别听方安骗你们,我今个拉的都冻鱼,全卖出去了。”常玉山信誓旦旦地说道。


    “那也不行,这记账不给现钱儿,有账本有啥用?谁知道你改不改账本。”


    “对啊,这不给现钱儿……”


    众人还是不太买账。


    “那这样行不行?我给你们打收条。我收多少斤鱼,该给多少钱,都给你们写明白儿的。”常玉山灵机一动。


    程英吓得跑过来拉了下常玉山。


    “这老些你得卖啥前儿去?”


    “嘶,你少管我。老娘们儿懂个屁,一边儿呆着去。”


    常玉山训了句让常玉成撕好条子。


    每收完一户,就在条子上写好收的斤数和金额,然后再签上双方的名字。


    几个捞鱼的送完鲜鱼跑回家,又把入冬前儿囤的冻鱼拿了过来,这每家少说有十斤,多得得有二三十斤。


    眨眼间。


    常玉山就收了将近两百斤鱼。


    其中鲜鱼三十多斤,剩下全都是冻鱼。


    但收完这些还没结束,院里院外还有不少人在排着队。


    老刘听见动静出门看了眼,拧着眉头长叹一口气,慢吞吞地往回走。


    “大哥!”


    “大伯!”


    就在此时。


    刘鸿远和刘志军拎着桶从东头跑了过来。


    “你俩不捞鱼去了,咋跑这儿来了?”老刘诧异地问道。


    “大哥,我有事儿想问问你,进院儿说。”


    刘鸿远拉着老刘进屋,看了眼窗外低声问道。


    “大哥,今个老常不收鱼吗?说鲜鱼冻鱼都收,还给七毛钱一斤,价比小安给得高。但是吧,他不给现钱儿。小安那便宜是便宜,但送完就结账。我寻思问问你,你说……我该卖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