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送大米

作品:《重生80,赶山狩猎养全家

    “严叔,你去歇会儿吧,收完这些咱再去捞鱼。”


    方安称着鱼劝道。


    “行,不着急。”


    严建山退后几步,跟方德明闲聊。


    但严晓慧没走,依旧站在旁边帮方安记账。


    陈燕芳本想帮方安忙活忙活。


    但看到严晓慧和方安站一块儿,她也没往前去,带方莹莹去下屋收拾捞鱼用的工具。


    “王叔,四斤三两,两块一毛五。”


    “志军儿,六斤二两,三块一。”


    “张叔,你这些八斤七两,四块三毛五。”


    方安收鱼的速度很快。


    接过来称完给完钱,倒进竹筐就叫下一个。


    严晓慧手上的笔都快轮飞了,勉强能跟上。


    “韩大哥,你这六斤四两,三块二。”


    方安把钱递给韩兴福,刚想叫下一个。


    “诶小安,我问一嘴。你明个下午还收吗?”


    韩兴福快言快语。


    此话一出,院里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全都看向方安。


    “明个不收。对,中午走前儿忘说了。明个开始不收鱼了。”方安高声提醒。


    “啥?不收了?”


    “小安,你不往出卖了?”


    “我刚还寻思多捞点整个电灯泡呢……”


    院内一阵嘈杂。


    然而陈燕芳却欣慰地笑了起来。


    这孩子总算能歇歇了。


    “小安,那以后你也不收了?”韩兴福追问道。


    “不是以后,先歇几天。下周一再继续收。”方安补充道。


    “啊,我还以为赚不着钱了呢,那我周一再过来捞,先走了。”韩兴福拎着桶回家。


    众人听到这儿这才放下心来。


    方安扫了眼院里那些人,见来的人不多,估计得有不少不知道的,索性等捞完鱼去找下老刘,借老刘的大喇叭通知一下。


    免得有些人不知道又跑去捞鱼。


    大冷天的省得他们白挨累。


    半个小时后。


    方安收完鱼,带着严建山等人去东大河,把鱼捞出来摘完又下一网,这才带着众人回家。


    “萌萌,上午两趟是十八斤七两,刚这些是七斤九两,一共是二十六斤六两,十三块三。”


    方安把杨志平一家送回去,顺便结了账。


    “小安,明个你不收鱼了?”


    杨萌萌刚一直在忙,只听方安提了嘴,也没细听。


    “白天不收。明早七点多就得走,收了没地方卖。”


    “啊,那行。明早六点我在家等你。”


    杨萌萌挥手告别。


    方安赶着马车上北大道,先把陈燕芳和方莹莹送回家,这才去送严建山和严晓慧。


    “严叔,上午四十九斤五两,晚上十二斤七两,一共是六十二斤二两,四十三块五毛四。”


    方安进屋后把钱递了过去。


    “今个又安电又帮忙收鱼的,辛苦了。”


    “没事儿,也没帮啥忙。”严建山摆了摆手。


    “对,中午你是不找我有啥事来着?”


    方安猛然想起。


    中午严建山曾找过他,但看他拿渔网准备捞鱼,光问下午捞鱼的事儿了,也没说找他是啥事儿。


    “你看出来了。”


    严建山尴尬地笑了笑,“也不是啥大事,就寻思问问你,你上次买那粮食,是用粮票买的吗?”


    方安不禁愣了下。


    严叔突然问这个干嘛?


    “你别多想啊,我没别的意思。就是家里粮票用没了,搁下面买不着粮,要县里不用粮票就能买,我寻思让晓慧跟你去县里买点,家里没多少吃的了……”


    严建山吞吞吐吐地解释。


    东北这边规定,成年男性一个月就二十五斤粮食。


    而且这个数量也不是固定的。


    有些年老的、年幼的、或者成年女性。


    每个月发的粮票比这个数还要少一些。


    严建山家里两口人。


    他一个月二十五斤粮食,严晓慧一个月才二十二斤,加起来一个月最多能买四十七斤粮。


    按理说这个数虽然吃不太饱,但也不至于断粮。


    但年底结算后,老严除了还沈蓉那边的药钱,还要还在小卖部欠的钱。


    那时家里的钱没那么多,有不少都是拿粮票抵的,这才导致家里买不到粮食。


    但前天严建山去找方安时,曾看到方安一下就买了一百斤大米和一百斤白面。


    而且听方德明的意思,方安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买了。


    显然方安不是拿家里的粮票买的。


    因此,严建山才想着问问方安,有没有别的办法能买点粮食。


    “啊,这事儿啊!”


    方安恍然大悟,看了眼外屋的货架子。


    那架子上只有一小袋玉米面,看样子也就两三斤。


    “你中午要跟我说,我直接给你买回来了。”


    “不用,卖鱼还特意往那边拐?我这腿怕冻,不敢去县里。你哪天要用空,让晓慧跟你去,她去买就行。”


    严建山连忙拒绝。


    生怕给方安添麻烦。


    “别了,县里没有议价粮。我是在黑市买完粮票拿粮票买的。晓慧头回去不知道咋买,再让人抓住,我自己去就行。”


    方安实话实说,也没有隐瞒。


    严建山不像沈蓉,嘴比较严,不能往外说。


    而且严建山和严晓慧平时也没少帮忙。


    这买点粮食,也就顺手的事儿。


    但此话一出。


    严建山和严晓慧顿时慌了神。


    “黑市?那可不行!抓着犯不上,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严建山早就听说黑市有卖粮票的。


    但他从来没去买过,也怕方安因为这事儿再被人抓起来。


    “没事儿,又不是第一次去了。这事儿别往外说就行。”


    方安淡然笑道,但紧接着又皱起了眉头。


    “不过我明天去小虎队,后天才能去县里。这样吧,我先给你拿点,后天我去县里再给你买。”


    “不用,家里还有呢。”


    严建山指了指身后的一小袋玉米面。


    “哪哪够?后天要有事去不了,得等到周一才能去呢。你们先别锁门,我几分钟就过来。”


    “诶,小安——”


    严建山还想拦着。


    但方安说完就赶着马车回家了。


    “这孩子……”


    严建山笑呵呵地埋怨着。


    严晓慧跟着出门,抿着嘴看着方安离开的背影,心里暖暖的。


    另一边。


    陈燕芳带着方莹莹回到家,抱了两捆柴火进屋烧炕,顺便把饭菜啥的热一下。


    “小安呢?”方德明坐在炉子旁问道。


    “送老严和晓慧去了,一会儿还得还马车,得会儿才能回来呢。”陈燕芳随口回道。


    方德明挪着轮椅看了眼窗外。


    见方安还没回来,这才看向陈燕芳低声。


    “下午我听老刘大嫂说,要给晓慧介绍对象?”


    “你听着了?”陈燕芳诧异地问道。


    “那嗓门,屋里全听着了。老严脸都黑了,要不老刘大哥能出来说那话吗?”


    “我说的呢。”陈燕芳恍然大悟。


    “下午做饭前儿我还寻思,得赶紧跟小安说说,不能再拖下去了。这几天小安忙忙活活的没倒出空,我一整还老忘,到现在都没说成。”陈燕芳无奈地叹了口气。


    “行,等小安回来就跟他说。晓慧那丫头性格也好,还啥都能干,肯定有不少人惦记。”方德明点头附和。


    “诶,那老严大哥是啥意思?不想让晓慧这么早嫁人?”


    “我哪知道?不过大嫂啥人你也知道,她能介绍啥好玩意儿?”方德明幽幽吐槽。


    “也是。”


    陈燕芳点了点头。


    两人正说着,房门突然打开。


    方安回来了。


    “回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几分钟就吃饭。”


    陈燕芳笑呵呵地招呼着。


    “正好——”


    “大嫂,家里有那种十斤装的小布袋吗?”


    方德明刚要说这事儿,却被方安打断了。


    “布袋?你要那玩意儿干啥?”陈燕芳愣了下。


    “严叔家没吃的了,我寻思给他拿十斤大米。”


    “老严?有!”


    陈燕芳咧着嘴笑了笑,小跑着去东屋翻出叠好的小布袋。


    “老严家咋还能断粮呢?这几天也没少捞啊!”


    方德明诧异地问道。


    “家里没票也买不着。咱家够吃不?不够过两天我再买点。”方安追问道。


    “够吃,都吃不了。十斤够吗?不够多给晓慧拿点。”


    陈燕芳直接拿了两个袋子。


    “够吃两三天就行。过两天我去县里再给他们买。”


    方安说着跟大嫂装好十斤米,赶着马车就给老严送去了。


    陈燕芳望着方安的背影,笑得合不拢嘴。


    然而方德明却看得直挠头。


    “你搁这儿笑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