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震动

作品:《穿越射雕:我以太极镇五绝!

    次日清晨,郭府的庭院很安静。


    沈夜向郭靖夫妇告辞。


    郭靖穿着一身布衣,卸下了沉重的铠甲,他整个人看起来轻松了许多,但眉宇间那份沉重却未曾散去。他对着沈夜,郑重地,深深地行了一个大礼,久久没有起身。


    “先生大恩,郭靖没齿难忘。”


    他抬起头,言辞恳切。


    “昨日我想了一夜,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若无守护之力,侠义终究是空谈。我困于襄阳数十年,所得有限。先生一日之功,胜我十年苦守。”


    黄蓉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


    郭靖继续说道。


    “待此间事了,蒙古退兵,城防稳固之后,我定赴华山,聆听先生教诲。”


    这番话,已不是简单的感谢,而是一个武道家,对自己坚守一生之路产生动摇后,所做出的最重大的决定。


    沈夜看着他。


    “你的道,没有错。”


    他只是平静地陈述。


    “只是我的理,目前走得更远些。”


    说完,他便转身,向着府门外走去。


    郭靖夫妇跟在身后,送他出城。


    到了城门口,一个娇小的身影早已等在那里。


    郭襄穿着一身利落的淡绿色衣衫,牵着她那头小毛驴。小毛驴的背上,还驮着两个小小的行囊,看起来鼓鼓囊囊的。


    她看到沈夜出来,立刻迎了上去。


    “沈真人,我给你带路!”


    她仰着小脸,话说得又快又急,生怕对方会拒绝。


    沈夜看了看她,又看了看那头还在啃着城门边青苔的小毛驴,并未拒绝。


    两人,一驴,在郭靖夫妇复杂的注视下,向着华山的方向,悠然而行。


    高空之中,一声嘹亮的鹰唳传来,神雕盘旋了一圈,也远远地跟了上去,如同一个无言的守护者。


    他们走后没几天,襄阳城下发生的事情,就如同长了翅膀,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席卷了整个中原武林。


    最初,消息是从那些溃散的蒙古败兵口中传出的。


    “魔鬼……襄阳城里有魔鬼!”


    “我们的天可汗,被一个青衫的妖人,用袖子扇死了!”


    这些听起来荒诞不经的传言,起初并没有人在意。


    但很快,从中原各地赶去襄阳支援的武林人士,带回了更确切,也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开封府,最大的酒楼里,说书先生的惊堂木刚刚拍下,就被一个刚从襄阳回来的刀客打断了。


    “别说那些陈年旧事了!我跟你们说点新鲜的!”


    那刀客灌下一大碗酒,脸上还带着未曾消散的激动。


    “听说了吗?沈夜,沈真人回来了!就在襄阳城下,他一个人,站在城门口,把蒙古几十万大军给逼退了!”


    满堂哗然。


    “吹牛吧你!一个人退几十万大军?你当我们是三岁小孩?”


    “就是!喝了多少啊,说这种胡话!”


    刀客涨红了脸,猛地一拍桌子。


    “我亲眼所见!还能有假?那箭雨,铺天盖地的下来,沈真人手都没动,那些箭就自己转弯飞回去了!蒙古人的前军,当场就乱了!”


    邻桌一个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剑客,也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轻声补充道。


    “此事千真万确。我师叔当时就在襄阳城头,看得一清二楚。”


    他的话,让整个酒楼都安静了下来。


    “何止是逼退大军!蒙古国师金轮法王,你们知道吧?龙象般若功练到了第十层,天下有数的高手!他冲上去,沈真人就伸出了一根手指头。”


    那个刀客越说越兴奋,站起来比划着。


    “就那么轻轻一点,金轮法王的五只轮子,全都变成了粉末!金轮法王自己,也跪在地上死了!”


    “嘶……”


    酒楼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那个文弱剑客再次开口,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每个字都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最后,蒙哥大汗站在十几丈高的瞭望塔上,沈真人只是挥了挥衣袖。整座塔,连人带塔,都化成了灰。”


    “灰?”


    有人不解地问。


    “对,就是灰尘的灰。风一吹,就散了。”


    酒楼里,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这个描述震得说不出话来。这已经超出了他们对武学的认知。


    过了许久,才有人颤抖着问。


    “那……那位沈真人,如今在何处?”


    “如今,他已传下话来。”


    消息灵通的剑客说道。


    “一月之后,华山之巅,重开论剑。与天下英雄,共探武学至理!”


    这句话,像是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滔天巨浪。


    消息传出,天下武林为之沸腾。


    无数的武人,无论门派,无论正邪,都放下了手中的恩怨,背起了行囊,从四面八方,向着同一个目的地涌去。


    华山。


    他们或许不全是为了探寻什么武学至理,但他们都想亲眼看一看,那个传说中凭一己之力,抹去了一支大军的男人,究竟是何等模样。


    桃花岛。


    黄药师正在对着一株新培育的奇花吹奏玉箫,箫声清越,却带着几分寂寥。


    一名哑仆匆匆跑来,递上了一封飞鸽传书。


    黄药师展开信纸,只看了一眼,他手中的玉箫便停了下来。


    片刻之后,一声清脆的碎裂声响起。


    那管价值连城的玉箫,被他生生捏成了碎片。


    他没有愤怒,反而仰天长笑,笑声中充满了压抑不住的狂喜与战意。


    “好!好个沈先生!”


    “三十年!我黄药师自认已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完全融入武学!却不想,你竟走到了这一步!”


    “我倒要看看,你这三十年,又悟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理’!”


    他笑声一收,对着身后的哑仆下令。


    “备船!我要立刻出岛!去华山!”


    百花谷深处。


    周伯通正趴在花丛里,兴致勃勃地看着两只蜜蜂打架,嘴里还念念有词地给它们配着音。


    “左勾拳!对!右摆腿!哎呀,被蛰了吧!叫你不用功!”


    一名弟子小心翼翼地走过来,将外界传来的消息告诉了他。


    周伯通听完,愣了片刻。


    然后,他高兴得直接在花丛里手舞足蹈,打了好几个滚,沾了一身的草屑和花瓣。


    “沈小子要开大会了!有好玩的了!有好玩的了!”


    他从地上一跃而起,拍了拍身上的尘土。


    “一个人打几十万?这个好玩!这个一定要去看看!”


    他对着那名弟子吩咐道。


    “告诉瑛姑,我出去玩几天!让她别找我!”


    说完,他施展开左右互搏的功夫,左脚踩右脚,整个人像一阵风,转眼就消失在了百花谷的尽头。


    遥远的大理。


    天龙寺后山的一间禅房内,一个身披陈旧袈裟的老僧,正对着一卷佛经,静静枯坐。


    他便是当年的南帝,如今的一灯大师。


    一名僧人轻手轻脚地走进来,将一封信笺呈上。


    一灯大师缓缓睁开双眼,接过信笺,展开阅读。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古井无波。


    许久,他才将信笺轻轻放下,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


    他对着门外侍立的弟子,平静地说道。


    “故人有约,我该走一趟了。备些干粮,随我下山吧。”


    一场由沈夜发起的论剑,如同投入江心的巨石,引动了整个天下的风云。所有站在这个时代武学顶点的存在,都被这股无形的波澜,推向了同一个目的地。


    而引动了这一切的沈夜,此刻却正悠闲地走在一条乡间的土路上。


    郭襄骑着小毛驴,跟在他的身侧,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真人,襄阳城里的说书先生,把你的故事编成了好几个版本呢!有的说你是天神下凡,有的说你是太上老君的弟子!”


    “真人,你真的活了几百岁了吗?为什么看起来比我爹爹还年轻?”


    “真人,你收不收徒弟呀?”


    沈夜偶尔会回答一两句,大多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


    走了半日,郭襄终于问到了她最关心的问题。


    她凑近了一些,压低了声音。


    “真人,你的太极,真的什么都能化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