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做大地主

作品:《官府发媳妇:我多子多福赢麻了

    秋去冬来。


    花石县城的街道上行人渐稀。


    有阳记酒楼门前依旧车水马龙,热气腾腾的啤酒和烧烤香气飘出老远,吸引着往来食客。


    而与之隔街相望的王记酒楼,却早已没了往日的喧嚣,大门紧闭,门楣上的牌匾积了一层薄灰,显得格外冷清。


    李阳带着张文和赵虎巡查县城生意。


    他们刚走到阳记酒楼门口,就看到王记酒楼的伙计正在拆卸牌匾。


    “东家,您看!”张文兴奋地指着对面,“王家酒楼真的关门了!”


    李阳抬头望去,只见“王记酒楼”四个大字被伙计小心翼翼地取下。


    这两个月来,阳记酒楼凭借优质的酒水和菜肴,加上官府的暗中扶持,生意越来越好,而王记酒楼则因失去人心、酒水品质不佳,日渐萧条,如今终于撑不下去了。


    “真是大快人心!”赵虎也忍不住说道,“这下再也没人跟咱们抢生意了!”


    “没那么简单。王林经营多年,根基深厚,不会这么轻易倒下。咱们还得小心提防。”


    话虽如此,他心里却松了一口气,少了王记酒楼这个竞争对手,阳记在县城的生意就能更上一层楼了。


    下午,回到酒厂。


    李阳刚坐下喝了杯热。


    卢贵就匆匆跑了进来,脸上带着兴奋和神秘:“东家!大喜!我打探到一个重要消息!”


    “什么消息?”李阳放下茶杯。


    卢贵喘了口气,压低声音道:“王家的酒厂资金周转不开了,听说上次劫镖损失了不少人手和钱财,加上酒楼关门断了现金流,王林已经撑不住了,准备卖掉家里的一千亩地,回笼资金!”


    “一千亩地?”


    李阳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现在最缺的就是土地,酒厂需要大量的高粱、大麦、大米等原料,若是能买下这些地,既能自己耕种,保证原料供应,又能出租给佃户收取租金,还能在灾年囤粮,简直是一举多得。


    “消息可靠吗?”李阳追问。


    “绝对可靠!”卢贵拍着胸脯保证,“我是从王家的老管家那里打探到的,他还说王林急着用钱,地价给得很优惠,只要三十两一亩!”


    “三十两一亩?”张文惊讶地说,“这价格比市场价低了近一半!王林真是急疯了!”


    李阳沉思片刻,说道:“这地我们必须买下来,张文,咱们账上还有多少流动资金?”


    张文核算了一下,说道:“加上这个月的利润,大概有五万两银子,买一千亩地需要三万两,足够了。”


    “好!”李阳一拍桌子道,“事不宜迟,咱们立刻着手准备,不过,这事不能让王林知道是我们买的,不然他肯定会抬价或者不卖。”


    “那怎么办?”张文问道。


    李阳想了想,说道:“卢贵,你去乡下找几十个面生的农民,最好是外县来的,让他们扮成想要买地的佃户,分批去跟王林谈,就说想凑钱买地耕种。”


    “告诉他们,无论王林开什么价,都先答应下来,尽量不要讨价还价,免得引起怀疑。”


    “东家放心,我这就去办!”卢贵连忙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卢贵按照李阳的吩咐,找来了五十多个外县的农民,给他们每人发了些银子和衣物,教他们如何跟王林谈买地的事。


    这些农民都是穷苦人家,听说能帮东家办事,还有银子拿,个个积极性很高。


    一切准备就绪后,第一批十个农民来到王家,找到王林说想买地耕种。


    王林正急着用钱,见有人上门买地,虽然觉得这些人面生,但也没多想。


    他以为是自己的名声太差,本县没人敢买,只能吸引外县人。


    于是报出三十两一亩的价格,农民们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当场交了定金。


    王林见生意做成,心里松了口气,连忙又联系了其他想买地的人。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第二批、第三批农民陆续上门,都以三十两一亩的价格买下了土地。


    王林虽然觉得奇怪,怎么突然有这么多外县人买地,但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进账,也就渐渐放下了戒心。


    然而,就在最后一批地快要成交时。


    王林的儿子王略突然发现了不对劲:“爹,这些买地的人虽然穿着破烂,但说话口音杂七杂八,而且出手阔绰,不像是普通农民啊!”


    王林这才意识到不对劲,连忙让人去调查。


    果然发现这些农民都是李阳派来的!


    “好你个李阳!居然敢耍我!”


    王林气得浑身发抖,当即就要撕毁合同,不卖地了。


    可此时大部分土地已经成交,定金也收了。


    若是反悔,不仅要退还定金,还要赔偿损失,根本赔不起。


    无奈之下,王林只能咬着牙完成了最后一笔交易,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一千亩地落入李阳手中。


    卢贵把所有地契交到李阳手上。


    李阳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一千亩地啊,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看着地契上密密麻麻的土地位置和面积,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东家,咱们终于把地买下来了!花了整整三万两银子!”卢贵兴奋地说。


    李阳点点头:“辛苦你了,卢贵。这五千两银子你拿着,分给那些帮忙买地的农民,剩下的你自己留着。”


    卢贵连忙道谢,高高兴兴地去分银子了。


    买下土地后,李阳立刻开始安排耕种。


    他把一千亩地分成两部分,三百亩用来种植高粱和大麦,供应酒厂酿酒,另外七百亩出租给附近的农民,收取租金。


    为了吸引佃户,他把租金定得比其他地主低了两成,还承诺提供种子和农具,农民们纷纷前来租地,很快就把土地租完了。


    “东家,这样会不会太亏了?”张文看着租赁合同,有些心疼地说。


    李阳摇了摇头:“不亏。虽然租金低了点,但能保证土地不荒芜,还能和佃户打好关系,让他们用心耕种,将来有个好收成,对我们也有好处。”


    “另外,我决定在李府修建一座大型粮仓,用来储存粮食,应对可能发生的灾年。”


    说干就干,李阳立刻请来了工匠。


    在李府后院选址,开始修建粮仓。


    这座粮仓用青石和青砖砌成,墙壁厚实,屋顶铺着琉璃瓦,防潮防火,还装有通风设备,能储存大量粮食。


    粮仓周围还派了家丁日夜看守,安全得很。


    林妤听说李阳买了一千亩地,还在修建粮仓,心里充满了好奇,特意去工地查看。


    当她看到巨大的粮仓正在拔地而起,工人们忙碌地搬运着砖石和木料,心里惊讶不已。


    她找到正在监工的李阳,忍不住问道:“你买这么多地,还修这么大的粮仓,到底想做什么?”


    李阳笑着说:“粮食是生存之本,有了土地和粮食,才能保证酒厂的原料供应,才能在灾年不至于挨饿,而且出租土地还能赚钱,一举多得。”


    林妤看着他自信的样子,心里暗暗佩服。


    她出身富商之家,深知土地的重要性,李阳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如此多的财富和土地,确实有过人之处。


    “你倒是想得长远。”她由衷地说道。


    李阳笑了笑:“做生意嘛,眼光要放长远,现在我们有了土地、酒厂、酒楼和运输队,还有自己的护卫力量,就算遇到什么变故,也能站稳脚跟。”


    “怎么,你不觉得我太贪心了吗?”


    “贪心未必是坏事,只要取之有道。你能让这么多农民有地种,有饭吃,已经很不错了。”


    她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看向李阳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叮!伴侣林妤好感度+ 10%,当前好感度 60%!】


    两个月后,粮仓终于修建完成,巨大的粮仓矗立在李府后院,显得格外气派。


    李阳让人把秋收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粮仓,很快就堆满了大半。


    就算明年遇到灾年,也有足够的粮食应对了。


    而此时的王林,虽然卖地回笼了一些资金,但失去了土地这个根基,酒厂的原料供应成了问题,加上名声扫地,生意一落千丈,只能勉强维持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