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涤清尘埃,还月光以皎洁

作品:《求求你别骂了,圈内都快没人了!

    这问题,太尖锐了。


    王子轩感觉自己的后背瞬间就湿了。


    他知道,这不仅是严老在问他,更是在考验他。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下来:“严老,我不敢说自己多懂音乐,但我在这个行业里,也干了十几年了。一首歌好不好,技术指标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它有没有‘诚意’。”


    “江离在录这首歌的时候,因为情绪太投入,中途还停了一次。他说,这首歌不能用悲伤去演绎,要用共情和敬意。我们最后用的版本,几乎就是他一气呵成的。里面的每一个转音,每一丝气息,都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至于说它音乐性差……我觉得,音乐不是炫技。用最朴素的旋律,讲一个最动人的故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功力。”


    “说得好!”电话那头的严颂语气里充满了赞赏,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江离这个年轻人,我关注他很久了。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当代青年身上最可贵的品质:风骨。他心里有家国,眼里有同胞,笔下有乾坤。这样的人,不应该被一些无聊的噪音所中伤。”


    李娟和王子轩听得热血沸腾,李海山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


    “所以,”严颂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音乐家协会准备明天上午,在官网上,就《若月亮没来》这首歌,以及近期引发的讨论,发表一篇正式的评论文章。文章我已经写好了,到时候,也希望你们这些亲历者,能站出来,说说真话。”


    “我们愿意!严老,我们百分之百愿意!”李娟一把抢过电话,激动地应承下来。


    挂掉电话后,办公室里一片寂静。


    李海山呆呆地坐在那里,脸上的表情十分精彩。


    他看看李娟,又看看王子轩,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他脑子里还在回响着严颂的话。


    音乐家协会……官方发文……严老亲自写的……


    他突然觉得,自己刚才讨论的那些彩铃、商演,简直渺小得可笑。


    人家在谈风骨,在谈家国,在谈艺术的灵魂。


    而他,在谈钱。


    他默默地站起身,刚才那股精明市侩的气焰荡然无存,脸上甚至有了一丝窘迫。


    “那个……娟姐,王老师,我公司还有点事,我先走了。彩铃那事儿……就当我没提过。”


    他走到门口,手搭在门把上,又回过头,很认真地说了一句:“这歌,确实是好歌,不该被那么糟蹋。”


    说完,他拉开门,像逃一样地走了。


    李娟和王子轩对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刚才心头的郁结一扫而空。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江离选择了沉默,但他作品里蕴含的真诚,却引来了真正的雷霆之声。


    这声音,不为征伐,不为辩驳。


    只为涤清尘埃,还月光以皎洁。


    第二天上午九点整,一个让所有关注此事的人都意想不到的账号,有了新动态。


    华国音乐家协会的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同步更新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标题,大气磅礴——《当艺术拥有了人民的温度——浅评〈若月亮没来〉的时代回响》。


    署名:严颂。


    文章的行文风格,没有丝毫的火药味,而是如同一位学养深厚的长者,在娓娓道来。


    “近期,青年创作者江离的一首《若月亮没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老朽年逾七十,已多年不曾为一首流行歌曲动容,但这一次,我愿为它破例动笔。因为,我从这首歌里,听到了久违的,属于人民的温度。”


    文章开篇,便奠定了极高的基调。


    严颂没有直接反驳那些负面评论,而是从更高的维度,阐述了他对这首歌的理解。


    “有论调称,此曲胜在‘题材红利’,此言差矣。家国情怀,从来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攫取的‘红利’,而是一块沉甸甸的‘试金石’。没有真情实感,没有深刻体悟,任何试图触碰这一题材的创作,都只会显得矫揉造作。听众的耳朵是雪亮的,人民的心是温暖的,更是公正的。他们能轻易分辨出,什么是发自肺腑的歌咏,什么是投机取巧的吟唱。”


    “亦有论调称,此曲音乐性平平。老朽以为,评价音乐,不可脱离其表达的核心。‘为文造情’与‘为情造文’,天壤之别。《若月亮没来》的旋律与编曲,选择了一种克制与朴素。这种‘简’,非不能为‘繁’,而是不愿为‘繁’。当情感足够真挚浓烈时,任何花哨的技巧都是多余的累赘。这是一种艺术上的自信,更是一种对聆听者的尊重。它相信,最纯粹的情感,本身就拥有雷霆万钧的力量。”


    “更有人质疑,这首歌粉饰了现实的艰苦。恰恰相反,我认为它以一种更高级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最深刻的现实。‘若是月亮还没来,路灯也可照窗台’,这句歌词,是整首歌的点睛之笔。它承认了‘月亮还没来’的现实——即环境的不完美,条件的艰苦,任务的漫长。但它没有停留在抱怨与期盼,而是从‘路灯’这一寻常事物中,找到了光明与慰藉。这是一种怎样乐观、坚韧、充满诗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在面对一切艰难困苦时,所展现出的最宝贵的品格。”


    “这首歌,不是一碗廉价的鸡汤,它是一束从人民中来,照亮人民精神世界的光。它告诉我们,英雄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他们也是会思念亲人、会感到孤寂的普通人。而伟大,恰恰在于,一个普通人,在明知前路孤寂、责任重大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承担。”


    文章的结尾,严颂写道:


    “江离同志,用他的作品,完成了一次与时代同频、与人民共情的优秀创作。他让我们看到,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完全有能力,也有责任,去描摹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有温度、有风骨的作品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