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家书,是写给家人的
作品:《求求你别骂了,圈内都快没人了!》 人民日报、新华社、共青团中央等官媒,相继转发并发表评论,称赞这首歌“以艺术的温柔,描摹出家国情怀最动人的底色”,“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与子弟兵之间深厚的情感共鸣”。
就在《若月亮没来》屠榜各大音乐平台,甚至被网友戏称为“年度征兵神曲”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
微博上,一个拥有数百万粉丝,以犀利、毒舌著称的乐评人“冷眼看客”,发表了一篇长文乐评。
标题是:《〈若月亮没来〉:一碗精心熬制的廉价鸡汤》。
文章开篇,他先是故作姿态地肯定了江离的创作才华,承认旋律流畅,歌词工整。
但笔锋一转,便开始了尖锐的批判。
“……然而,剥开这层温情脉脉的糖衣,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一种投机取巧的题材红利,是一种对主流价值观的刻意迎合。当一众歌手还在情爱世界里无病呻吟时,江离聪明地选择了‘爱国’这张安全牌,甚至是王炸。这首歌的成功,究竟是艺术的胜利,还是题材的胜利?”
“再看歌词,‘路灯也可照窗台’、‘晚风也可吹入怀’,看似诗意,实则空洞。它回避了所有现实的残酷,用一种小资情调的自我感动,去美化艰苦的环境。真正的边防战士,需要的是切实的生活改善和保障,而不是一首飘在天上的抒情诗。”
“……再看‘边关’、‘月亮’、‘灯火’、‘故乡’,这些词语就像是小学生作文里的常客,廉价而缺乏真正的生命体验。创作者本人,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学生,真的‘懂’他歌里唱的那些牺牲吗?我对此表示怀疑。这更像是一种隔靴搔痒的自我感动。”
“最后,让我们回到音乐本身。整首歌的编曲四平八稳,缺乏惊喜。比起江离之前的作品,这首歌在音乐性上,无疑是退步的。他放弃了更复杂的音乐探索,选择了一条最容易获得掌声的捷径,我为此感到惋惜。一个天才的陨落,往往不是因为江郎才尽,而是因为他开始热衷于炮制正确的废话。”
这篇乐评一出,瞬间炸开了锅。
那些本就对江离爆红心存芥蒂的人,以及一些自诩“清醒”和“独立思考”的网友,立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终于有人敢说实话了!这首歌就是听着很感动,但细想一下确实有点那啥……假大空。”
“说白了就是政治正确呗,唱这个谁敢说不好?谁说谁就是不爱国,江离这小子算是玩明白了。”
“乐评人说得挺有道理的,音乐性确实一般,全靠题材撑着。江离有点飘了,开始吃爱国饭了。”
“呵呵,刚拿了拥军模范,马上就出歌,这商业嗅觉,啧啧,我服!”
“这首歌就是一碗精心熬制的迷魂汤,让你们这些小粉红集体高潮罢了。”
“警惕以爱国之名,行营销之实的个人偶像崇拜!”
一时间,网络上的风向变得诡异起来。
赞美声依然是主流,但质疑和嘲讽的暗流,却在迅速蔓延。
很快,一场名为“月亮文学”的狂欢在某些圈子里兴起,用一种解构和戏谑的方式,消解着歌曲原本的真挚。
“若是工资还没来,老板也可喂我画饼。”
“若是快递还没来,差评也可抚慰我心。”
“若是对象还没来,网恋也可慰我风尘。”
江离的粉丝们气得浑身发抖,冲进这些话题里摆事实、讲道理,试图告诉他们歌曲的创作背景和真正含义。
可结果,却是被对方轻飘飘地扣上各种帽子。
“急了急了,被说中心事了?”
“哟,还不让批评了?真是饭随正主,玻璃心。”
“辩不过就开始扣帽子,你们这些小粉丝就会这套。”
黑子们从不跟你正面辩论歌曲本身,而是直接攻击你的动机和智商,这种降维打击,让粉丝们憋屈得快要吐血,却又无能为力。
此刻的江离,正在宿舍里。
他自然也看到了网上的那些非议,甚至有朋友把那篇乐评转发给了他,义愤填膺地让他赶紧反击。
江离只是平静地看完了。
他没有愤怒,甚至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只是觉得有些……意料之中。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世界这么大,总有些角落是月光照不进去的,那里的人,习惯了黑暗,甚至会嘲笑那些向往光明的人。
他拿起手机,没有发微博回应,而是打给了王振山政委。
电话很快接通,王政委爽朗的笑声传来:“江离同志,我正要找你呢!你那首《若月亮没来》,在我们军区都传唱疯了!战士们喜欢得不得了,说你唱出了他们的心声。我代表东部战区全体官兵,再次向你表示感谢!”
“王政委,您言重了。是我要谢谢你们,给了我创作的灵感。”江离笑了笑,然后切入正题,“我打电话来,是想跟您说一声。网上有些不好的声音,您可能也看到了。希望……不要影响到战士们的心情。”
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名声,而是怕那些尖酸刻薄的言论,传到那些单纯的战士耳朵里,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坚守和奉献,在某些人眼里,竟然是一种可以被拿来调侃和利用的“题材”。
电话那头的王振山沉默了几秒,随即,语气变得无比坚定。
“江离同志,你放心。我们的战士,有脑子,有信仰,不会因为几句风言风语就动摇。至于那些杂音……”
王振山顿了顿,声音里透出一股军人特有的威严与沉稳。
“家书,是写给家人的。我们收到,并且读懂了,这就够了。至于那些连信都看不懂的局外人,我们何必在意他们的读后感?”
江离的心,瞬间安定下来。
是啊。
这是一封家书,不是一封战书。
写信的人,和收信的人,彼此懂得。
这就够了。
至于网上的风波,就让它随风去吧。
他相信,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真正的力量,从不需要靠辩论来证明。
网络上的风波,并没有因为江离的沉默而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