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上一次给那个老慢支大爷开的“川贝蒸梨”的食疗方子。


    效果出奇地好。


    一个很简单的念头,在他心里冒了出来。


    西药,中医,食疗……


    这三者之间,是不是可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他的五级医术,已经能让他处理绝大多数的疾病。


    而他的八级厨艺,则让他对食材的特性了如指掌。


    如果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呢?


    比如,针对脾胃虚弱的病人,能不能设计出既好吃、又能健脾养胃的药膳?


    针对术后需要恢复元气的病人,又该用什么食材来熬汤,才能补气血而不滋腻?


    这个想法一出现,就像一颗种子,在他的脑海里迅速生根发芽。


    他放下手里的病历,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全新的笔记本。


    翻开第一页,他在顶上写下了四个字。


    “食疗笔记”。


    然后,他开始在下面写下自己的初步构想。


    “一、慢性胃炎:小米南瓜粥,加炒过的白术粉,养胃和中。”


    “二、气血亏虚型失眠:酸枣仁、桂圆、百合煮水,安神助眠。”


    “三、高血压(肝阳上亢型):芹菜、荸荠榨汁,平肝潜阳。”


    他越写越投入,各种食材的性味、功效,与不同病症的配伍禁忌,在他脑中清晰地流淌。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菜谱。


    这是基于现代医学诊断,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再通过精湛厨艺来实现的,一套完整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窗外的阳光悄悄移动,在笔记本上投下温暖的光晕。


    周逸尘合上了这个崭新的本子,将那份刚刚萌芽的构想,连同食疗笔记,一起收进了心里。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坐得有些僵的腰背。


    “康老师,快下班了,最后再去查一圈房吧。”


    “行,走吧。”


    康健民放下手里的报纸,也跟着站了起来。


    临近下班的查房,不像上午那么正式,主要是看看病人有没有什么新的情况,处理一下临时的医嘱。


    两人走出办公室,钱伟和另一个年轻医生徐杰已经等在走廊上了,手里拿着病历夹。


    “周副主任,康老师。”


    周逸尘点了点头,带着他们走向病房。


    走到21床,病床上躺着的是一位老大娘,慢性胃炎的老毛病,前几天刚做了个小手术,人一直虚着。


    守在床边的是大娘的儿子,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满脸愁容。


    看到周逸尘他们过来,汉子像是看到了救星,连忙站了起来。


    “周主任,您快给看看,我妈这几天还是吃不下东西,就喝那么一点点米汤,这身体哪能恢复得过来啊?”


    钱伟翻开病历夹,小声汇报:“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伤口愈合良好,就是食欲一直很差,用了些常规的助消化药物,效果不太明显。”


    周逸尘走到病床边,弯下腰,温和地看着床上的老大娘。


    “大娘,今天感觉怎么样?胃里还烧得慌吗?”


    老大娘有气无力地睁开眼,摇了摇头。


    “就是……就是没劲儿,啥也不想吃。”


    周逸尘又仔细看了看她的舌苔,轻轻按了按她的肚子。


    检查完,他直起身,对旁边一脸焦急的家属说。


    “大哥,你别太着急,手术后身体虚,胃口不好是常见的情况,得慢慢调理。”


    他沉吟了一下,在常规的医嘱之外,又补充道。


    “这样吧,大娘,饮食上可以试试用小米、山药,再加上几片生姜和大枣一起熬粥。”


    “山药切成小块,生姜切两三片就行,大枣放个五六颗。粥要熬得烂烂的,别太烫,早晚让大娘喝一小碗。”


    家属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医生会说得这么具体。


    周逸尘继续解释道:“这个粥能养胃气,补虚损,小米和山药都是养胃的好东西,生姜暖胃,大枣补气血,对恢复有帮助。”


    这番话,他没有用任何生僻的医学术语,说的都是大白话。


    站在他身后的钱伟,眼睛亮了一下,飞快地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把周逸尘说的这几样东西都记了下来。


    这东西,教科书上可没写过。


    但听周副主任这么一分析,又觉得道理很通透,简单又安全。


    病人家属听完,脸上紧绷的愁容顿时松快了不少。


    “哎哟,原来是这样!这个好,这个简单,俺们回家就能做!”


    “谢谢您,周主任!您真是个好医生,想得太周到了!”


    这几句感谢,是打心眼儿里出来的。


    比起那些听不懂的药名,这种能亲手为家人做的食谱,更让他们感到安心。


    周逸尘笑了笑。


    “先试试看,有什么情况随时跟我们说。”


    交代完,他才带着人走向下一个病房。


    从老大娘的病房出来,又看了几个病人。


    等查完最后一个病房,天色已经不早了。


    一天的工作,就算告一段落。


    几个人走回护士站,钱伟和徐杰正准备把病历夹还回去。


    就在这时,一个中年男人从走廊那头快步走了过来。


    他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周逸尘,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


    “周主任,周主任,耽误您一分钟。”


    男人是15床病人的家属,病人是个老慢支,情况已经稳定了,明天就准备办出院。


    周逸尘停下脚步,温和地看着他。


    “大哥,有事?”


    男人搓着手,有些紧张地问:“我就是想问问,俺们回家以后,得注意点啥?吃的喝的,还有那药,该咋弄?”


    这是个很常见的问题,几乎每个病人出院前,家属都会问一遍。


    以往,都是周逸尘自己来回答。


    但今天,他看了看那个家属,又把目光转向了身旁的赵林。


    “赵医生,15床的病人是你管的,情况你最熟。”


    “你来跟家属交代一下吧。”


    赵林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他定了定神,往前站了一步,直接面对那位家属。


    “大哥,别急,我跟你慢慢说。”


    “首先是抽烟,这个必须得戒了,一口都不能再抽。这是老毛病,最怕烟熏。”


    “再一个就是注意保暖,现在天冷,出门一定要戴帽子围巾,千万别再着凉感冒,一感冒就容易犯病。”


    家属听得连连点头。


    赵林继续说道:“家里住的屋子,要经常开窗透透气,但人别对着风口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