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李主任的承诺
作品:《火红年代:知青小医生,青梅陪我下乡》 “你回来啦!”
她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惊喜。
周逸尘嗯了一声,把车子支好,几步就走到厨房门口。
他没说话,就这么靠着门框,看着屋里那个为他忙碌的身影。
昏黄的灯光照在她身上,暖洋洋的。
“快去洗手,饭马上好了。”江小满催促道。
“好。”
周逸尘去打了盆热水,仔仔细细地把手洗干净。
这些天在乡下,条件不好,总觉得身上灰扑扑的。
饭菜很简单,一盘醋溜白菜,一碗鸡蛋羹,还有白面馒头。
可周逸尘吃得特别香。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江小满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又心疼又好笑。
她给周逸尘夹了一筷子菜。
“瘦了。”
“有吗?”周逸尘摸了摸自己的脸。
“黑了,也瘦了。”江小满很肯定地说。
吃完饭,周逸尘舒舒服服地泡了个热水脚,感觉浑身上下的骨头都舒展开了。
江小满拿着毛巾,很自然地蹲下身,要给他擦脚。
周逸尘连忙把脚缩了回来。
“我自己来。”
“我给你擦。”江小满不由分说地抓住他的脚踝,用干燥的毛巾一点点擦干。
周逸尘看着她低垂的眉眼,心里软得一塌糊涂。
他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
“小满。”
“嗯?”
“谢谢你。”
江小满抬起头,冲他甜甜一笑。
“谢我啥呀,傻不傻。”
……
第二天,周逸尘回到了医院。
走进内科办公室,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
“哟,周医生回来啦!”
康健民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看到他,笑着打了个招呼。
“康老师,早。”
“周老师!”
正在埋头抄方子的王宇和刘娟也抬起头,惊喜地喊道。
“小周,这次下乡可辛苦了。”康健民放下报纸,给他倒了杯水。
“还行,就是跑的地方多了点。”周逸尘笑着接过水杯。
“听说你们还去了红星公社?那地方可是咱们县最穷的。”
“是啊,条件是差了点。”
几个人正聊着,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是隔壁办公室的赵林。
“小周回来啦?”赵林探个头进来,“正好,李主任让你过去一趟。”
“好,我马上就去。”
周逸尘放下水杯,去了隔壁李志国的办公室。
李志国正低头写着什么,见他进来,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坐。”
“主任,您找我?”
“嗯。”李志国放下笔,抬头看着他,“这次下乡感觉怎么样?”
“收获很大。”周逸尘实话实说。
“那就好。”李志国笑着点头。
李志国是个看重实际本事的人,周逸尘这次下乡的表现,他是听说了的。
不光是医疗队里的人,就连公社那边,都有好话传到院里来。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身板坐得笔直,眼神清澈,没有半点刚做出成绩就翘尾巴的浮躁。
“小周啊。”
李志国往椅子靠背上一靠,双手交叉放在桌上。
“出发前,我跟你提过一件事,还记得吧?”
周逸尘心里一动,面上却很平静。
“主任,我记得。”
他当然记得。
李志国当时答应他,等巡回医疗这事办完,就帮他找王院长申请提级。
从二十五级提到二十四级。
别看只是一级,工资能多两块钱,各种票据也会跟着多一点。
更重要的是,这代表着院里的一种认可。
李志国见他没有追问,也没有表现出急切,心里又多了几分赞许。
沉得住气,是好事。
“你的转正也有一段时间了,这次下乡表现又突出,群众和公社那边的反映都很好。”
李志国顿了顿,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水。
“我等会儿就去找王院长,先把你的提级报告递上去。”
“顺利的话,下个月工资就能给你按二十四级干部来发。”
这事,算是定下来了。
周逸尘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对李志国道谢。
“谢谢主任!”
他的声音里带着真诚的感激。
“太感谢您了,我……”
李志国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
“谢就不用了,这是你自己努力换来的。”
“院里提拔干部,看的还是真本事。”
周逸尘重新坐下,郑重地说道:“主任您放心,我以后一定好好干,绝对不辜负您和院里的期望。”
这话不是场面话,是他心里实实在在的想法。
“嗯。”
李志国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就欣赏周逸尘这种踏实肯干的劲头。
“行了,回去忙吧,这几天也累坏了,今天就别安排什么重活了。”
“好的,主任。”
周逸尘应了一声,转身走出了主任办公室。
周逸尘从主任办公室出来,轻轻带上了门。
既然李志国愿意帮他申请,那这事差不多就能成了。
毕竟李志国可是主任,在医院还是有些能量的。
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里面三双眼睛齐刷刷地看了过来。
康健民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
王宇和刘娟手里的笔都停住了,脸上写满了好奇。
“主任找你啥事啊?”康健民慢悠悠地问了一句。
周逸尘笑了笑,走回自己的座位。
“没什么大事,就是问问下乡巡回医疗的情况。”
他话说得很平淡,没提提级的事。
毕竟报告才刚要交上去,八字还没一撇,说出来太早了。
康健民哦了一声,低下头继续看他的报纸,但嘴角却微微翘了一下。
他是什么人,在医院干了一辈子,这点事还能看不明白?
问情况是假,要提拔才是真。
不过年轻人沉得住气,是好事。
王宇和刘娟对视一眼,虽然有点失望没听到什么大新闻,但还是由衷地觉得周老师真厉害。
刚下乡回来,主任就单独找他谈话,这本身就是一种看重。
日子就这么不咸不淡地过着。
周逸尘该上班上班,该看病看病,好像把提级的事忘了一样。
科里来了新的病人,他就一头扎进去研究病例。
有空了,就指点一下王宇和刘娟,把下乡时遇到的几个典型病例掰开揉碎了讲给他们听。
他的教学技能,也在这种日常的讲解中,缓慢但坚定地增长着。
转眼,一个星期就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