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远征者轰炸机
作品:《开局一辆五菱,穿越亮剑世界》 刘青的话音未落,三架庞然大物便已绕着航母盘旋一圈,随即调整航向,朝着虹口机场飞去。
“走,瞧瞧去!”
刘青咽下最后一个生煎包,丢下几个铜板,起身就朝停在码头外的五菱宏光跑去。
这三架飞机到底是什么来头?
吴文海和李林对视一眼,二话不说,立刻跟了上去。
只有田中清一留在原地,无奈地耸了耸肩,他还有一船的“思想工作”要做,实在没空去凑这个热闹。
一路疾驰,赶到虹口机场。
刚到门口,就看到了一群人。
为首的那个身影,正是许久未见的图波列夫!
“哦!我亲爱的达瓦里氏!”
图波列夫看到刘青,张开双臂就给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熊抱,身上的酒味差点把刘青熏个跟头。
“走!快跟我去看我们的宝贝!”
他不由分说,拉着刘青的胳膊,就往机场里冲。
吴文海和李林紧随其后。
当他们走进机场,靠近了停机坪,才终于看清了那三架飞机的全貌。
离得远时,只觉得它们体型骇人。
此刻走近了,才会发现,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实在令人心惊。
图波列夫拉着刘青,来到了最前方一架飞机的机腹下方,他激动地指着那冰冷的金属机身,用力拍了拍,发出“邦!邦!”的沉闷巨响。
“达瓦里氏,我们叫它‘远征者’!”
“虽然它的身上,还有轰一的影子,但它已经完全不同了!”
图波列夫的中文带着浓重的大碴子味,但激情十足。
“我给它装上了四台引擎!为此,我重新设计了整架飞机的主要结构。”
李林跟在后面,仰着头,他忍不住喃喃自语 “乖乖……这玩意儿的翼展该有三十米了吧?”
吴文海也忍不住点头赞同。
图波列夫拉着刘青,来到了飞机的腹部。 “还有这里!”
他指着那巨大的舱门。
“炸弹舱!我把它扩大了三倍!”
“这架飞机的最大载弹量是八吨!整整八吨的航弹!足以把任何一个目标,从地图上彻底抹掉!”
刘青的眼皮狂跳。
八吨……
这个数字,让他脑海里瞬间闪过了无数个念头。
这意味着,一架这种飞机,一次出动的效率,就超过了过去一个轰炸机大队!
“而且,它不是一个没有保护的胖子!”
图波列夫又指向机身各处。
“机头,机背,机腹,机尾……我给它装了五个自卫炮塔!十二挺大口径机枪!它就是一只飞在天上的刺猬!任何想靠近它的战斗机,都得先尝尝子弹风暴的滋味!”
刘青的目光,扫过那些狰狞的炮塔。
他的呼吸,不知不觉间,已经变得有些急促。
图波列夫这个天才,或者说疯子。
他这是在用现有的技术,硬生生提前催生出了一头怪物!
B-17飞行堡垒?
这架“远征者”,已经无限接近甚至超越它了!
三人跟着图波列夫,绕着这架庞然大物,走到了它的正前方。
图波列夫停下脚步,他没有再继续介绍那些冰冷的参数。
他转过身,双手按在刘青的肩膀上,那双蓝色的眼睛里,燃烧着一团足以吞噬一切的火焰
“刘,我的朋友,你知道,它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什么吗?”
刘青迎着他的目光,等待着最后的答案。
吴文海和李林也屏住了呼吸。
图波列夫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神秘莫测的微笑。
他抬起手,指向东方。
“它的作战半径,超过两千公里。”
“这意味着……”
“我们可以在青岛的机场,给它加满油,挂满炸弹。”
图波列夫的手臂,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巨大的弧线,最后狠狠地向下一劈!
“它能飞过那片大海,在东京的上空,把我们给那位天蝗准备的‘礼物’,精准地送出去。”
“哈哈哈!好!”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刘青扭头望去,
只见老师长和旅长,正大步流星地从停机坪的另一头走来。
他们身后,还跟着几个警卫员
显然,这三架大家伙的动静,惊动了他们。
老师长的脸上,是一种刘青从未见过的神情。
那种神情,他只在李云龙的身上见过。
“图波列夫同志!”老师长几步走到图波列夫面前,激动地问道:“这种飞机,咱们现在有多少架?”
图波列夫脸上的激情褪去了一些,换上了一副略带遗憾的神情。“达瓦里氏,只有三架。”
“这三架远征者,是我们耗尽了太原飞机制造厂的所有家底,才勉强凑出来的。”
图波列夫叹了口气,指了指那巨大的引擎。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咱们没有足够强劲的飞机引擎。”
“这才是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
老师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眼里的光也黯淡了几分。
自己或许太过心急了一些。
刘青在一旁听着,点了点头。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发动机技术,是横在目前华夏工业面前的一座山。
没有捷径可走,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用海量的投入和时间去堆。
他能从现代世界搞来图纸,甚至搞来几台样机,但真正要实现量产,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那条路,还很长。
“不过,”图波列夫突然露出了一个笑容:“刘,我之前和你说过的那位学生,已经抵达了太原。这次,他不但带来了两款飞机引擎的图纸,还把自己的团队一起带到了华夏!我相信在他和他团队的努力下,我们很快就不必为飞机引擎发愁了!”
“哈哈哈!”师长刚才还有些沮丧的心情,瞬间一扫而空。
阴霾散去,阳光普照!
他拍了拍图波列夫的肩膀:“达瓦里氏,既然来到了沪市,那就好好地玩一玩,我相信这里不会让你失望!”
三天后。
虹桥机场,一间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吴文海和李林以及一帮飞行员们都皱着眉,目不转睛地盯着桌上的地图。
地图上,从华夏东海岸的青岛,到东边那片岛屿的中心,被人用红色的铅笔,画出了一条弧线
经过两天多的论证,又亲自驾驶着战机在东海上空兜了大半圈,他们最终敲定了这次的行动方案。
吴文海的手指,顺着那条红线,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一个标注着“东京”的圆圈上。
李林狠狠吸了一口烟,将烟头按在烟灰缸里,抬起头,看着吴文海。
“老吴,真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