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定都在哪?
作品:《开局一辆五菱,穿越亮剑世界》 1940年12月3号,中午,太原城。
一个戴着毡帽的干部首先说道,“我认为,还是北平最合适。既有着足够的历史底蕴,政治象征意义也是极好!”
他的样貌十分普通,就如同田间老农,但那不怒自威的气势让人不敢轻视。
这个会议室内,坐了两溜,全是高级干部。一个个都望向了坐在主位的那个人。
这是一场讨论选择都城地址的会议。由那位给刘青写书的伍首长主持会议。赵刚也被叫了过来,就坐在角落里。
听到这个观点,不少干部都默默地点头。
“北平确实很合适,那里的交通四通八达,平汉线、平绥线、京奉线等数条铁路都经过那里。在交通方面北平的条件,确实得天独厚。”
干部们纷纷在自己的本子上开始记录。
“而且咱们现在要进军东三省,北平将会是一个前进基地!这里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那名干部的话音刚落,便有另一名干部站起身反驳道:“你那是什么话,这不是把首长们置于危险中吗?正因为东三省还没解放,北平才是最不合适的!”
“要知道,只要开战,鬼子的轰炸机,可是能直接从奉天直飞北平的。到时候我们啥都不用干了,就防轰炸得了!要我说,都城就设在太原!这里可是咱们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意义不同。而且,经过我们的发展,太原的重工业实力已经远超东三省。那四万吨的锻压机,大型炼钢厂,还有各种轻工产业,这一切绝不是东三省可比的。再说了,咱们还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这里建立了大学。”
“要是不在这里定都,是不是到时候还得搬迁?如果迁走了,不是让附近赖以生存的百姓们突然没了生计,你不怕寒了晋省百姓的心吗?”
“你!我们这是选都城!就算都城选在别的地方这些东西也可以不动嘛。”
“要我说,咱们选的是都城,不是工业基地,也不是文化中心!所以还得是西安、洛阳两个古都。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历史底蕴上说,他们都不错!”
“要我说就金陵!”
“金陵?那不是要步国府的后尘吗?!再说了,历史上以金陵建都的,有几个长命王朝?”
“你这不是抬杠吗?咱们是唯物主义战士,不信这个!”
“你们不觉得郑州、武汉好像也不错吗?”
一时间会议室中争吵声此起彼伏。
这时老政委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
不过他没有说话,只是看向了主位的伍首长。
“赵刚同志,说说你的想法?”伍首长笑着说道。因为赵刚已经向首长们报告了刘青对于都城选址的看法,所以现在首长想听听赵刚自己的想法
一听这话,让其他的干部们有些错愕。
这个赵刚到底有什么能耐,能够让首长亲自点名询问。
按理说,他是兵团政委,今天讨论的事他能懂多少。
对于这些人那疑惑的眼神,赵刚并不在意。
关于刘青,总部首长们都有过猜测。
毕竟他拿出来的武器装备,技术资料,还有那些工业设备,无一不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
而且,在那种全面封锁的情况下,有能力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物资带到八路军的根据地,这绝不是人力能够做到的。
有些知情的人甚至有过把刘青和那些神仙联系到一起的想法。
最后大首长直接拍板。
不管刘青是什么身份,有什么目的。可以肯定的是。他在不遗余力地帮助八路军,那就是我们的同志!
所以刘青就成了最高机密。
很多人到现在也只知道,他给八路军支援了很多东西,连总部首长们都愿意听他的建议。
感受到四周的的目光,赵刚翻开了他的笔记本。
“首长,老政委,各位同志,我就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一句话说得所有人都不再窃窃私语。他们都想听一听这个兵团政委的见解。
“我认为我们选择都城,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很多同志的意见都很好。我就不再赘述了。但在我看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考虑都城未来的发展。”
“同志们提到的那些城市都很不错,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相当优秀。”
赵刚扫视了一圈:“所以,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当我们把仗打完了,国内完全和平了,咱们的城市将会如何?”
“还能如何,大家都安居乐业了,你瞧瞧现在的太原,这里的百姓过得多幸福!”一个晋省的干部脸上露出了笑容。
“呵呵,没错,安居乐业。”赵刚笑着说道,但很快就收起了笑容:“但是,这恐怕只是表象。”
“赵刚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是在质疑我们的革命成果吗?!”
听到赵刚的话,立即有干部皱起了眉头,出声质问。
“别急!”伍首长立刻伸手示意所有人安静,示意赵刚继续。
赵刚点点头,继续说道:“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过,自从咱们进城,整个太原的房价就一直在涨!而城中的人口也在激增。”
“这?”所有人都一愣,露出了问号脸。说实话,这种事情他们关注的并不多。
要说管理一座大城市的经验,他们还真没有。
“人多了,房价自然就涨了 ,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一个干部笑着说道。
“没错。”赵刚点了点头:“现在的太原还不是首都。但仅仅是因为咱们的临时总部设在这里,导致房价上涨,人口激增!”
“你们说,如果被选为了首都,这里将会如何?”
他将笔记本又翻了一页:“我来告诉大家,咱们的很多机关都会汇集到首都,然后这些机关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属也会一起来到首都。”
“再后面就是卫戍部队,还有各地闻风而来的富商,和附近的百姓!”
“只要几年时间,以太原现在的体量,就没办法承载这么多人口了。唯一的办法只有往外继续扩建!”
“所以在我看来,未来的首都,至少能够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能够让我们直面人口问题!”
一众干部若有所思,然后连忙把赵刚的发言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他们也都是顶尖的人才,将来也会是主政一方的干部,只是眼界和思维还不够开阔。但一听赵刚的说法,马上有了想法。
伍首长和老政委相视一笑。
他们在开会前就跟赵刚说过,这次,他的任务就是把那位刘同志的思想告诉参会的干部们。
赵刚和李云龙是接触刘青最多的,而赵刚对于刘青的想法,十分推崇。
赵刚的名字,早就在首长们那边挂了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