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新太原,首长的秘书

作品:《开局一辆五菱,穿越亮剑世界

    听着老阎喋喋不休地倒苦水,刘青的眉头也皱了起来。


    技术工人短缺,这事他早有预料。


    毕竟,这个年代识字,能看懂图纸、会操作机器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宝贝疙瘩。


    可根据老阎的讲述,工人短缺的问题似乎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刘青的思绪飞速运转。


    后世的工人数量为什么能够实现爆炸式增长?


    原因一,义务教育的普及。


    扫除文盲,让海量的人口具备了成为产业工人的最基本素质。


    原因二,也是最核心的一点。


    大量的农民被迫离开土地。


    华夏很多地方人多地少,靠着那一亩三分地,获得的微薄收入,根本养不活一家老小。


    不出去打工,就得饿死。


    所以进工厂,成了他们唯一的活路。


    可现在的情况,完全是反过来的。


    刘青的目光,投向车窗外,外面是一片片飞速倒退的田野。


    这片土地,刚刚经历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


    打土豪,分田地。


    无数祖祖辈辈被地主老财压榨的佃农,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他们对土地的眷恋,刻在骨子里,流在血液里。


    让他们抛下刚刚分到手的的土地,去工厂里,当一个“工人”?


    换了是他,他也不干。


    这他妈是个死结。想到这里刘青无奈地摇摇头,他皱着眉问道:“老阎,照理说,你们晋省应该是全国识字人口最多的省份了,这都没能招到工人?”


    老阎闻言,自豪地挺了挺胸膛:“那是,咱们晋省人,自古就重教育!额当年就提倡过‘国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论男女,都得去上学...”


    他得意地给刘青好好罗列了一下最近调查的数据。整个晋省识字的成年人远远超过了周边省份,这一切都是他的个功劳。


    只是刚说完,老阎的气势,又肉眼可见地蔫了下去。他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张老脸也垮了下来。


    “唉!”


    他一巴掌拍在自己的大腿上,发出“啪”的一声闷响。


    “可现在这种时候!识字的,有本事的,要么进了部队,在炮兵、装甲兵里当骨干!”


    “要么……要么就回家伺候那几亩地去了!”


    “老阎,你这说的应该是农村吧,城市里的人口呢?他们可没有土地。”刘青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咱们晋省才几个城?除了太原、大同,就剩临汾、运城、长治那么几个,拢共才多少人?”


    老阎摇着头,满脸苦涩:“还是那句话,哪怕是城里人,识字的,脑子活泛的,也早被部队挑走了!剩下的青壮,不多!”


    听到这,赵刚和刘青都沉默了。


    车子缓缓驶进太原城,这一次,刘青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座晋省首府的繁华。


    今天恰逢赶集。


    城门内外,人流如织。挑着担子的货郎,推着独轮车的农人,赶着毛驴的商贩,把不算宽敞的道路挤得水泄不通。


    汽车的喇叭声,在这里失去了作用,淹没在了喧闹的人声里。


    “卖炊饼嘞!刚出炉的热炊饼!”


    “糖人儿!捏个孙猴儿,捏个猪八戒!”


    “洋布!上好的洋布!都来看看!”


    叫卖声此起彼伏,同时还混杂着牲口的嘶鸣和孩子们的嬉闹声,让刘青感到了一阵恍惚。


    他整个人靠在柔软的后座上,一时间竟有些出神。


    眼前这幅场景,吵闹,拥挤,甚至有些杂乱无章。


    可就是这股子烟火气,让他感觉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了。


    这才是人该过的日子。


    他的目光穿过车窗,落在了一个卖糖人的小摊上。


    摊主是个干瘦的老头,一双满是褶子的手异常灵巧,糖稀在他手中不过几个来回,就变成了一个威风凛凛的孙悟空。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踮着脚,眼巴巴地望着,口水都快流到了下巴上。


    她的父亲,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汉子,从怀里掏了半天,摸出一张票子,有些心疼,但最后还是笑着递了过去。


    小女孩拿到糖人的一瞬间,那张小脸上绽放出的笑容,是那么的纯粹。


    刘青的嘴角,也不自觉地跟着翘了起来。


    他要的,就是这个。


    “刘先生,额跟你说,这晋省的商人,自古就……”


    身旁,老阎还在兴致勃勃地介绍着晋商的辉煌历史。


    刘青的视线,又被不远处的一个布摊吸引了。


    几个年轻妇人正围在那里,叽叽喳喳地挑选着布料,脸上带着对新生活的渴望。


    刘青认得那种布,太原纺织厂的产品。


    结实,耐穿,花色还多。


    价格,只有传统土布的一半。


    “让一让!都让一让!”


    眼见轿车被堵死,司机只能扯着嗓子大喊。


    过了许久,车子终于驶过了喧闹的街口,拐进了一处大院。


    刘青的目光,第一时间就被楼前站着的两个人吸引了。


    那是两个年轻人。


    都穿着一身笔挺的灰色中山装,脚下的黑布鞋一尘不染。


    他们就那么站着,身形笔直,身上那股子精悍之气,隔着老远都扑面而来。


    看到刘青下车,两人立刻迈开步子,快步迎了上来。


    赵刚提前说过,这俩人就是首长身边的机要秘书,一个姓吴,一个姓张。


    “刘先生,我们已经恭候多时了!”


    为首的吴秘书伸出双手,紧紧抓住了刘青的手,用力地晃了晃。


    他们热情地引着刘青走进了大楼,赵刚和老阎识趣地留在了院里。


    三人在一间办公室里坐了下来,吴秘书这才乐呵呵地端来了一个茶缸放到了刘青面前,随后才和张秘书一起坐到了刘青的面前:“刘先生,您对赵刚同志的那番话,让咱们几个茅塞顿开啊!”


    刘青感觉自己有点飘,首长的秘书端茶,这待遇自己能和老李吹半年!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那些不过是我个人的浅见”


    “那些话,可不是浅见,首长说了,很符合现在的局势!”


    “也给了他们不小的启发。”


    “刘先生,这次找你来其实并不止这一个问题。”张秘书笑眯眯地说道:“首长们想征求一下您的意见,咱们的首都该选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