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能源核心研发完成!
作品:《全是逆天科技,还说你是中专老师?》 江省中专。
实验楼四楼核心实验室隔壁。
听着陈老师的话,吴燃双眼瞬间放光。
作为曾经研究无人机液压关节的高手,他最能体会到这套系统的颠覆性。
之前他的无人机,就是通过类似的方式来实现高载重的。
而眼前,陈老师给出的机甲磁流体关节系统组件,每一环都极其巧妙,环环相扣。
之前自己引以为豪的50毫秒级液压响应,在这套系统面前简直慢如蜗牛!
可想而知,若是眼前这机甲真的造出来了。
会是一副怎样的光景……
想到这儿,他不禁感叹道:
“没有齿隙,没有机械磨损,没有润滑需求,响应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电磁波的级别!远超液压缸啊!”
“不愧是陈老师,这一套系统太完美了!这种研究思路,简直绝了!”
此时,一旁白小柒灵光一现道:
“陈老师说的对啊!这套理论确实可行!”
“这么看,工程难点应该就在于流体的动态建模、电磁场的精确协同控制,还有最重要的,瞬时功率冲击下的能量疏导。”
说着,她立刻望向一旁的张航,说道:
“张航,你提供的多约束场算法需要优化,第七组磁场矢量在0.01秒内的反转角度偏差0.015度,这会导致力矩输出方向在毫秒级出现微小偏移。”
闻言,张航正抱着他的平板,十指如飞,说道:
“在改了在改了!班长,这需要引入实时反馈的‘场-流闭环修正矩阵’……”
此时,一旁的陆枭则开始调试一组高频电源和驱动板,嘴里念念有词道:
“电压得拉满!电流必须稳,毫秒级的控制信号精度……啧,普通驱动板可不行,得上我们改装的超导开关阵列……”
随着众人纷纷动身,整间实验室瞬间热闹起来。
在陈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都开始研发起机甲关节、能源核心等等各项关键。
空气中弥漫着焊接金属的微末焦糊味、特种冷却液的淡雅清香,以及高强度运算服务器持续的嗡鸣。
很快,研究到了第一个阶段末尾。
那便是微型聚变炉的最终验证。
此时,超高分辨率屏幕上,流淌着瀑布般的数据流和实时演算的三维拓扑模型
“‘零点真空能撬动点’状态反馈稳定,量子隧穿效应引起的能级跃迁波动被压缩在预期阈值的万分之三以内!”
张航几乎将脸贴在屏幕上,激动道:
“陈老师,第七层拓扑闭环磁场结构对奇点冲击波的‘曲率吸收效应’远超模型预期!我们…我们可能可以安全地将初始功率推到设计理论值的18%,甚至20%!”
“航子,慢点飙功率!”
吴燃蹲在反应炉底座旁,戴着高强度工程手套的手正用精密扭力扳手,一丝不苟地校准着主能量输出接口的缓冲层螺栓。
他抬头,汗水从鬓角滑落,说道:
“别忘了相位差能量卸荷层的瞬时热容极限!”
说着,吴燃望向一旁的白小柒,问道:
“班长,你那超导涂层的临界温度峰值压力测试结果呢?扛得住18%的输出强度?”
白小柒没有抬头,她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一台多功能材料分析仪上。
仪器屏幕上,淡金色的新型晶格钇钡铜氧超导涂层样品,正承受着模拟的高能脉冲冲击。
看着上面显示的数据,她淡淡道:
“临界温度峰值下,涂层晶格结构的应力变形系数是0.0478%…低于安全阈值0.05%。”
“能量卸荷层配合新涂层,理论上应该可以承受25%的瞬时峰值输出。”
“但我建议,首次燃料加载测试,功率上限依然设为18%,预留冗余度应对氘氚注入后可能引发的链式反应微观扰动。”
说着,白小柒望向陈默,征询意见道:
“陈老师,您觉得呢?”
“同意。”
陈默淡淡回了一句。
此时,他正站在反应炉控制台前,在键盘上输入这一串串复杂的动态场强约束指令序列,一边说:
“目标不是测试极限,而是验证整个能量生成、转换和传递路径的协调性与稳定性。”
“陆枭,能量导向路径的激光同步校准精度是什么情况?”
“报告陈哥!”陆枭立刻从一台高精度激光干涉仪后面探出头,兴奋吼道。
“主能量通路各关键节点位相差动,绝对误差小于0.008个微秒!保证能量流跟刀切黄油一样顺滑!”
“好。”陈默嘴角上扬,随后望向众人吩咐道。
“张航,准备燃料注入程序,氘氚混合气纯度阈值设为99.9995%。”
“吴燃,检查所有电磁约束密封阀状态。”
“白小柒,能量卸荷层和主控逻辑单元协同模式启动。”
“陆枭,启动多光谱动态反馈监测阵列。”
一道道指令简洁清晰。
众学生们收到指令后,立刻行动起来,整个实验室的氛围从之前的兴奋嘈杂,瞬间转化为一种沉凝专注的肃杀。
键盘敲击声、仪器运作的低鸣、气动阀门开合的轻响交织在一起,在寂静的实验室内显得格外清晰。
“燃料注入准备…完成。”
“电磁约束密封阀…全绿。”
“卸荷层协同逻辑…激活。”
“监测阵列…锁定。”
“……”
众学生纷纷汇报起各自的情况。
见状,陈默微微点头,说道:
“可以注入了。”
话音一落,他果断按下控制台上那个唯一的红色物理按钮。
按键按下后,几乎没有任何剧烈声响。
只有极其轻微的气流嘶鸣,仿佛巨龙无声的叹息。
反应炉核心处,那幽蓝光晕猛地向内一缩,随即,色彩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更凝实,更内敛,如同凝聚了星辰的力量。
屏幕上的能量输出指数开始稳步攀升。
10%…12%…15%…17.9%!
所有人下意识屏住呼吸,眼神死死盯着屏幕。
数据流狂涌,警报系统静默无声,只有代表稳定运行的绿色光柱稳定亮着。
片刻后,所有数据稳定下来。
众人看着各自设备上的情况,接二连三汇报道:
“温度曲线完美贴合模型预期!”
“磁场扰动被曲率结构完美吸收!”
“卸荷层热分流效率高达95.7%!超导涂层温度-192.3℃,远低于临界点!”
“量子隧穿触发频率稳定,反应持续!”
“……”
此时,张航紧盯着屏幕上那代表反应稳定性的核心指标,狂喜道:
“稳定在18%了?而且,还没有异常,无能量逸散!”
“陈老师,这…这就是可控冷聚变的基石啊!我们真的…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