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恐怖的预测!(求票)
作品:《全是逆天科技,还说你是中专老师?》 龙科院,顶层小型会议室。
听着程启的话,动力系统的刘院士眉头紧锁,指着那份陈默手绘的《量子隧穿脉冲引擎技术概述》,说道:
“老程,这引擎原理……”
“唉,撬动真空零点能、拓扑超导脉冲场、高维标量波共振,这每一步都踩在物理理论的火山口上啊……”
“还有,撬开空间连续性?我们模拟时,奇点处的能量梯度失控风险……几乎是99.9%!”
他话还没说完,一旁负责隐身材料的李院士拿着同样一本手绘的《生物拟态涂层工程蓝图》,说道:
“还有这个涂层。”
“活体厌氧菌群作为核心信号发生器?战场环境的高温、辐射、化学污染,微生物怎么存活?”
“封装技术稍有瑕疵,整个系统就废了!这可靠性……悬啊!”
这时,武器系统的沈总师翻着陆枭他们草绘的《“蜂刺”分布式电磁动能武器系统架构》,同样质疑道:
“还有这项武器技术,微型电磁导轨?高功率脉冲电容集群?想法……倒是很新颖。”
“只是这能量密度、材料应力、电磁兼容性、精度控制……哪个不是天堑?”
“尤其是那个‘破片云’的磁流体约束爆炸,确保定向性同时还要保证杀伤力?理论上就不可能兼顾!”
“那帮孩子想法天马行空,可工程实现上……恐怕没这么简单啊!”
听着这些专家的话,负责电子战领域的孙院士也盯着白小柒描述的《动态多频谱辐射耦合系统设计纲要》,敲着桌面道:
“数万个微谐振腔的协同、动态调制算法匹配复杂战场背景电磁环境,这听起来,简直像是用沙子造房子!”
“能源倒是省了,但互扰问题怎么解决?一点处理不好,我们自己的雷达都得瞎!”
会议室里质疑声此起彼伏。
这些历经风浪的专家,对这些全新的技术,持保守态度。
他们清楚每一项看似简单的技术指标背后,是何等如履薄冰的工程实现之路。
虽然陈默和他的学生描绘的蓝图太过完美,完美得近乎……虚幻。
但他们怕的不是难度,而是图纸本身可能存在设计缺陷或根本性的认知错误。
这时,程启和袁正德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压力。
袁正德深吸一口气,沉声道:
“各位的疑虑都很实在。”
“陈老师的技术固然具有颠覆性,但也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我们用最严谨的态度去验证。”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不就是我们该干的事吗?”
“把所有的疑问、担忧、预计的卡点全部列出来!一项一项,死磕!”
见袁正德发话,程启也默许,一众院士没办法,只得开始投入。
很快,龙科院,各核心实验室。
众专家都带着陈默一行留下的技术,步入深入研究阶段。
此时,量子隧穿脉冲引擎实验室。
刘院士团队抱着找茬的心态,开始了核心超导磁场线圈的制造和初步点火模拟。
他们严格遵循陈默图纸上的拓扑代数结构和几何精度要求,甚至准备了好几套预案应对预想中的‘奇点冲击波’和‘量子湍流’。
然而……
就在模拟进行到一半时。
操作员一声惊呼,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报告!约束磁场稳定性,超出预期值3个点!量子湍流观测值,低于预报警阈值70%!”
“所有误差都……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闻言,刘院士错愕。
所有误差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开什么玩笑?
预计设计内,存在的卡点数不胜数。
光是第一项可能的瓶颈,根据他的预测,都要花上小半个月。
现在自老袁下令,还不到两天时间,就突破了?
有没有搞错?
想着,他冲到屏幕前,死死盯着超高帧率影像中那“序扭曲的能量流,喃喃自语道:
“怎么可能?”
“这里奇点区域的能量密度衰减……怎么会?”
“老天,这和陈老师标注的预测曲线……拟合度高于99.7%!几乎没有偏离!”
“他……他连这种皮秒级窗口内、微观尺度上空间‘凹陷’和‘回弹’的能量释放细节……都精确计算在内了?”
“他是先知吗?”
看着那精准到令人恐惧的数据,刘院士脸上布满震撼。
他本以为,是实验手法到位,恰好突破了这项瓶颈。
没想到,这一切,竟然都在那陈老师的预测之内!
这还是人类吗?
运筹帷幄之中,就能猜到如此之远的问题。
还早早就将解决方案准备妥当,融入方案中。
这简直是当代诸葛啊!
与此同时,另一边。
生物拟态涂层材料封装实验室内。
李院士团队小心翼翼地将陈默提供的特殊菌种嵌入那精密如艺术品的纳米蜂窝结构中,放入严苛环境测试舱。
强紫外线、高湿、模拟化学战剂烟雾、高强度电磁干扰……
各种恐怖的,对菌群危害极大的环境,看得一众专家心惊肉跳。
他们屏息凝神,准备着随时记录菌群衰亡的信号。
然而。
几小时后。
就在众人都要等睡着之际。
一名研究院的破音惊呼,脱口而出。
“李院士!生物电信号……非但没有下降!”
“而且,信号强度还……还在上升!活性代谢反而增强了!”
“波动范围完全在陈老师设定的‘设计区间’内!封装结构完美无瑕!”
闻言,原本半眯着眼的李院士,立刻被吓醒,跑到显微镜前。
看着显微镜下那些在恶劣环境中反而‘精神抖擞’的微观生命,李院士的手指都在发颤,说道:
“这……这是怎么回事?”
“那陈老师设计区间这么狭窄,怎么可能丝毫不差?”
“这哪是什么涂层啊!这分明是活着的、专为战场定制的量子信号处理器!”
“他的计算……竟然精确到了微生物活性与环境刺激的耦合模型上!”
“我活了大半辈子,没见过如此恐怖的预知!”
“这……这就像是在教小孩一加一等于二时,就提前知道了他会在学乘法的时候卡住,所以在笔记本上面提前写了乘法口诀表一样!”
“这陈老师,到底是什么人?”
“世间怎会有学识如此渊博之人?!”
说着,李院士心中的质疑彻底被粉碎,眼神已经完全化作钦佩和崇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