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最好的测试,是实战!(求票)
作品:《全是逆天科技,还说你是中专老师?》 四楼核心实验室,荧光灯管闪烁。
电脑幕布投影开着,屏幕上正播放着蓉城赛道的DTM赛车训练录像。
一辆深蓝色赛车在DTM弯道上拉出残影,引擎咆哮声穿透音响,震得实验台上一枚螺丝钉微微颤抖。
“220公里每小时……”
张航眼神灼灼地望着那辆疾驰的赛车,喉结滚动,指尖划过屏幕上定格的时速数据。
“我无人机的极限才132码,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啊…”
说着,他眼底闪过一丝失落。
自己的这架速度特化无人机,虽然在无人机领域已经算是速度非常快了。
但相比这种赛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甚至,连DTM比赛赛道上的,用来跟踪拍摄的无人机都比不过……
想着,张航叹息一声。
他心里也清楚,速度特化无人机,相比起班上的其他人无人机。
要想真正的发挥作用,是非常难的。
比如陆枭的续航、吴燃的载重。
这些特化无人机在各自的领域,只要比肩前沿无人机科技,就已经非常强了。
但如果特化的是速度方面,就基本上没什么地方能让他展现了…
就在张航思考之际。
幕布上,赛车训练录像结束,一则举办方广告适时插入。
“各位!不日即将举行的DTM大师赛,由于拍摄问题,现面向全网招标无人机!”
“如果各位有时速达到200码以上高速飞行的无人机,欢迎致电我们!”
“若比赛采用该无人机,将会有一笔丰厚的奖金用作支持!同时我方还会出资为无人机进行宣传!”
听着这阵声音,张航眼神一亮,顿时兴奋地想要蹦起来,惊呼道。
“招标高速无人机?!好机会啊!!”
兴奋之际。
一想起自己的无人机只有132码的时速,他眼神中的兴奋便迅速转为一抹愁容。
“200码以上的时速…我的无人机…根本达不到……”
这时,一声戏谑的调侃声响起。
“想用你的无人机去追钢铁猛兽?”
一旁的陆枭叼着根牙签,含糊不清地嗤笑,手里的电池模块正吞吐着幽绿电弧。
“人家一个油门下去,你连尾气都吃不着!”
“闭嘴!”
被陆枭这么一说,张航顿时不高兴了,猛地捶桌,眼底涌现一抹不甘。
“陈老师说过,专精之路深不见底!我的这个无人机,一定还有进步空间的!”
说着,他调出无人机最新的流体模拟图,望着上面的数据,深吸一口气,接着道。
“就算现在速度不够……我…我也要去试一试!”
说罢,他一把抓起一旁的平板,毅然转身,朝着七楼走去。
望着他的背影,陆枭若有所思,喃喃道。
“专精之路啊……我的无人机,也能继续进步吗?”
……
七楼核心实验室。
反重力场平衡环的核心共振声如巨鲸低吟,嗡嗡作响。
陈默指尖掠过悬浮的银色球体,一道涟漪在球面荡开。
就在这时。
咚咚咚!
咚咚咚!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陈老师,我有事要跟您说!”
门外传来了一阵呼声。
闻言,陈默一愣,随后朝门口喊道:“进来!”
实验室门应声打开。
“老师!”
张航一边喊着,一边举着平板冲进来。
“张航?什么事?”
陈默望着眼前的少年,疑惑道。
“陈…陈老师!”
张航汗水浸湿了鬓角,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将平板递给陈默。
陈默接过平板,屏幕上是呼啸的DTM赛车和旁边标注着巨大速度落差的无人机参数。
这时,张航接着道。
“我…我……我想去蓉城!用我的无人机参加DTM的拍摄!”
陈默看着平板,没有说话。
见他没开口,张航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呼吸,继续说道。
“陈老师!您就答应我吧!最好的风洞在赛道,最好的测试是追逐,模拟推演一万次,不如真刀真枪拼一场!”
闻言,陈默微微一愣,缓缓抬起头望向他。
这孩子…还真是有想法。
竟然想用无人机去参加赛车比赛拍摄。
“可以倒是可以。”
陈默淡淡回答道。
张航狂喜,然后陈默的下一句话便犹如一盆冷水浇下,瞬间让他冷静下来。
“但你无人机现在还达不到200公里每小时,而且就算达到了,这骨架扛不住200公里每小时的风压,跨音速湍流会把它撕成碎片。”
陈默的声音平稳,精确点出了关键问题所在。
其实,他内心是同意张航参加比赛的。
毕竟,吴燃那架无人机造出来之后。
只是在消防局展现一波,就成功传授了知识,给自己加了不少传承点。
这要是让他参加一波大赛,肯定也能加不少传承点。
只不过……
他这无人机,确实达不到参赛标准。
这时,张航听见这回答,低下头,表情一阵失落。
“老师,我…我知道,但…但是!我真的很想参加!”
说着,他抬起头,眼神充满坚定。
看着他这副模样,陈默微微一笑。
爱学习就是好事,自己自然不会打消他的积极性。
至于这个麻烦,也不是那么难解决……
想着,陈默拿起一支笔,点在平板上颤抖的涡流发生器模拟图上,缓缓开口。
“你解决了亥姆霍兹共振驯服激波,但主翼梁的场导材料编织还是均匀网格。”
闻言,张航如遭雷击。
这?!
陈老师这是要指导我啊!
想着,他连忙拿出一本笔记本,开始做起笔记来。
场导材料…均匀网格……
没…没错!
这就是自己这段时间来,苦思无解的瓶颈!
就在他疯狂记录之际,陈默指尖划过屏幕上前缘的强化碳纤维层,继续道。
“均匀网格在亚音速完美,但突破音障的瞬间,应力会在这里……”
陈默指向图纸中的翼梁结合部:“集中爆发!材料内耗吃掉70%场能,剩下的能量,连变形都勉强,何谈突破?”
听着他的话,张航脸上顿时一阵落寞。
这个问题,他也发现了。
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一旦自己想要降低材料内耗,速度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这完全就是一条死路……
就在他思考之际,陈默的笔锋陡然转向,指尖一划,调出一个繁复的分子链模型。
“想要290?那就让‘非均匀’成为破壁之矛!主翼梁后缘,把场导丝束密度提升300%,用微米级钛合金织网打底!”
“前缘保留低密度区,但植入量子隧穿谐振子,让能量场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只切割你需要变形的区域!”
听着陈老师的指导,张航整个人愣住了,连笔都掉在地上,目光错愕地盯着那谐振子模型,脑海中疯狂计算。
“应力引导…这能把耦合效率从40%推到……85%以上!”
“可…可是陈老师!”
说着,张航从震撼中挣扎出来,继续道。
“量子谐振子需要配套的场控制器,现在的系统……”
话音未落,陈默淡淡叹息一声,看向他。
“你的勇气,就是控制器雏形,用实战去锤炼它!去真真切切感受风如何撕裂你的机身,感受气流在翼尖尖叫!”
“等你测试回来,再告诉我,你的控制器到底在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