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我有一个离经叛道的想法..

作品:《全是逆天科技,还说你是中专老师?

    一夜过去。


    翌日。


    实验楼四楼核心实验室内。


    窗外天色微熹,整间实验室却灯火通明。


    键盘声、金属碰撞声、设备的运转声在偌大的实验室内回荡。


    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残余的墨水气息,地上堆满着各种工具、图稿。


    众学生们虽然带着黑眼圈,但此刻却依旧在各个设备前操作着,精神高度亢奋。


    甚至连天亮了,都全然不知。


    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流程图和结构草图被一张精心绘制的‘无人机自适应可变后掠翼’核心方案总览图所取代。


    “成了!!”


    陆枭重重地将马克笔拍在桌上,声音嘶哑却充满狂喜。


    他身边围拢着班上所有成员,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熬夜的疲惫,但眼神却像探照灯一样明亮,死死盯着白板上的杰作。


    “太完美了!”


    一名女生看着集合众人的灵感,被如此具象化和优化,激动得满脸通红。


    “结构-功能-控制一体化设计!这才是未来航空材料的方向!”


    “这多物理场耦合的CFD模拟结果,稳定性提升至少30%!”


    吴燃着CFD结果,声音都在颤抖。


    “响应时间呢?”


    白小柒更关心实际可行性。


    “从指令发出到变形完成稳定,需要多少毫秒?这决定了在突发强阵风下的生存能力!”


    闻言,陆枭信心满满。


    “初步估算,场导材料的量子隧穿响应极快,理论极限在毫秒级!远快于任何机械或液压系统!”


    “关键看能量场发生器的功率密度和控制精度,这得靠陈老师的核心系统了。”


    众人围着自己的杰作,越看越满意,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胸中激荡。


    就在这时。


    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陈默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仿佛融入了这片专注与兴奋交织的氛围。


    他扫了一眼精神亢奋但明显睡眠不足的学生们,最后目光落在白板上的总览图和屏幕上的模拟结果。


    “陈老师!”


    众学生们这才发现他,纷纷打招呼,脸上带着邀功般的期待和一丝紧张。


    “都在?精神不错。”


    陈默的语气听不出太多波澜,他走到白板前,仔细审视着方案图纸和旁边的数据标注。


    白小柒赶紧将整理好的方案报告递过去,语速飞快地介绍核心思路。


    “陈老师,我们基于场导材料的特性,设计了这套自适应变体方案,通过能量场激励实现无铰链连续变形,目标是应对极端风况,提升稳定性和生存能力。这是CFD初步验证结果,效果显著!”


    陈默快速翻阅着报告,手指在几个关键参数和结构示意图上划过。


    实验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他的评判。


    片刻,陈默合上报告,看向充满期待的学生们,点了点头。


    “思路新颖,方向正确。能想到利用材料本身的场响应特性实现变形,而不是依赖外部机构,这点很好。”


    学生们刚要松一口气露出笑容,陈默的下半句话接踵而至。


    “不过...”


    他指了指图纸上的几个区域和报告里的几个数据。


    “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


    “啊?”


    众人期待的笑容僵在脸上,陆枭急切地问:“陈哥,哪里还有问题?请您指点!”


    陈默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看向一张张熬得通红的年轻面孔,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你们...不困?”


    “困?”


    众人异口同声。


    “困什么困?!我们这个年纪,还睡得着觉?!!”


    他们目光中丝毫没有熬夜的疲惫,反倒是狂热的求知欲,眼神灼灼地盯着陈默。


    见状,陈默嘴角似乎勾起一丝微不可查的弧度。


    这群学生,还真是让自己刮目相看啊...


    想着,他拿起一支笔,走到白板前,在学生的方案图上开始圈画讲解,声音平稳却带着洞穿本质的力量。


    “变形区域的场-力耦合效率不够优化。”


    他圈出前缘梁和主梁后缘的丝束网络布局。


    “你们现在采用的均匀编织网格,在能量场激励下,虽然整体能变形,但局部应力会过于集中。这会导致两个问题:一是能量浪费,大部分场能用于克服材料内摩擦而非有效变形;二是长期可靠性隐患,应力集中点容易成为疲劳裂纹萌生源。”


    接着,陈默点向CFD模拟中一个变形过渡态的瞬间。


    “还有就是,变形过程中的气动间隙没处理好。”


    “看这里,当机翼从大展弦比向小展弦比状态变化时,这个短暂的动态过渡期,翼面流场会经历一个非定常分离区,虽然时间很短,但会导致瞬间升力损失和阻力突增。在低空或复杂机动时,这可能致命。”


    说着,陈默马克笔渐渐移向控制逻辑框图。


    “最后,就是场激励的精度和协同不足。”


    “你们的控制目前主要依赖风速阈值和简单IMU反馈,触发的是区域性的、相对粗放的场激励,这不够...”


    听着他的讲解,实验室内,刹那间陷入死寂。


    众人回味着他的话,眼神中都充斥着难以置信。


    陈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却又直指方案中他们未曾意识到的深层次瓶颈和更广阔的优化空间。


    每一个点都如同醍醐灌顶,让一众学生们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们之前觉得完美的方案,在陈老师的剖析下,仿佛才揭开了第一层帷幕,露出了后面更加精妙绝伦、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的广阔天地!


    实验室里只剩下学生们越来越激动的心跳声。


    此时,白小柒眼中全是震撼和崇拜,在桌子上找起资料,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旁的陆枭也激动得直拍大腿,飞快记录起来!


    见陆枭开始动笔,吴燃浑身一颤,掏出本子,也跟着记录起来!


    “好了。”


    陈默放下笔,结束了这场信息量爆炸的讲解。


    “改进的方向和思路给你们了,具体怎么实现,是你们接下来要啃的硬骨头,好好把这些想法消化一下吧...”


    “今天就到这里,下课!都回去好好休息...”


    说完,他利落地转身,离开了依旧沉浸在知识余韵中的实验室,去往七楼。


    他的无人机的反重力场平衡环,目前也到了最终攻坚阶段。


    至于学生们,能学到多少,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然而。


    就在陈默离开后。


    之前那名穿着格子衬衫的学生,正在文稿上涂涂改改,眼神中满是狂热与疯狂,嘴里还不停絮絮叨叨着。


    “场-力耦合效率......裂纹...如果说...改一下陈老师的核心系统呢?真是个离经叛道想法...不过......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