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祁同伟专钓汉东第一龙!

作品:《我,祁同伟,此生站着当封疆大吏

    “怎么不一样了?”


    赵瑞龙的语气里已经带上了质问。


    在他看来,汉东这片地界上,就没有他赵瑞龙摆不平的事。


    祁同伟重重地叹了口气。


    “赵总,您不在官扬,可能对下面的一些风向,没那么在意。我呢,最近没什么事,就喜欢琢磨ZY的一些文件和领导讲话。”


    赵瑞龙和杜伯仲对视一眼,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谈生意就谈生意,怎么扯到ZY文件上去了?


    “现在的华夏,最近的风向,有点变了。”


    祁同伟的表情变得无比严肃.


    “您看,前段时间,《RM日报》连续发了好几篇评论员文章,谈的都是一个主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警惕资本无序扩张’。”


    祁同伟信手拈来,说得头头是道,仿佛刚参加完ZY政策学习会。


    “文章里的话,说得很重啊。点名批评了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只看重短期利益,搞利益输送,把优质的国有资产,以不正常的价格,贱卖给了私人资本。还说,这种行为,动摇的是国本!是挖社会主义的墙角!”


    “挖墙角”这三个字,他说得尤其重。


    赵瑞龙虽然嚣张,但不是傻子。


    他知道,在华夏,生意做得再大,也大不过政治。


    祁同伟继续加码。


    “赵总,您想啊,这五百亿的投资,名义上,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的‘国家级考察团’。这笔钱,从它进入汉东的那一刻起,就带上了‘国有’的烙印。全省上下,多少双眼睛都盯着呢!”


    “咱们要是还按照老办法,直接把地产开发这块最肥的肉切出来,让惠龙集团一家独吞。外面的人会怎么说?老百姓会怎么想?我那帮同僚,那些眼红的,嫉妒的,会怎么往上递材料?”


    “他们不会说我祁同伟贪了多少钱,他们只会说,汉东省长赵立春的儿子,利用其父的权势,勾结省公安厅的实权人物,巧取豪夺,侵吞了数百亿的国有资产!”


    “赵总,这顶帽子太大了,别说我,就是您,也戴不起啊!这要是捅到京城去,会是什么后果?”


    赵瑞龙变的有些急躁。


    他光想着怎么分钱,怎么玩女人,却忘了这背后最致命的政治风险。


    祁同伟描绘的这幅扬景,太可怕了。


    后果是,这不是简单的生意问题,这是能把他父亲赵立春都拖下水的政治炸弹。


    “槽,难道说,这块肉,咱们就只能干看着,一口都不能吃了?”赵瑞龙的声音带着不甘。


    “吃!怎么能不吃!”


    祁同伟斩钉截铁地说。


    “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得名正言顺,吃得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甚至还要让全省的干部群众,都为咱们鼓掌叫好!”


    “哦?”


    赵瑞龙和杜伯仲的眼睛同时亮了起来。


    “赵总,我倒是有个想法,能把这些项目吃下来。”


    “但是就看你有没有胆量干!”


    赵瑞龙一听有利可图,眼神立马就急切起来。


    “干!怎么不干!祁厅长赶紧说说。”


    “赵总,您想啊,为什么现在ZY要提‘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是不让资本发展,而是不让资本像过去那样野蛮生长,吃相难看。ZY现在最提倡的是什么?”


    他没有直接说答案,而是卖了个关子。


    杜伯仲还是有水平的,试探性地说。


    “混合所有制改革?”


    “杜总不愧是赵总的首席高参,一点就透!”


    祁同伟满脸赞许。


    “没错,就是‘混合所有制’!咱们不能直接去拿项目,那样目标太大,风险太高。咱们可以换个思路,曲线救国嘛!”


    祁同伟神秘莫测的说道:“盘活那些半死不活的‘僵尸国企’!”


    "利用盘活的国企的名头来参与投资建设。”


    “这样利用国企对国企的招标建设,这种程序,谁也挑不出毛病!”


    杜伯仲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


    那些僵尸国企,是汉东省财政的无底洞,是历任领导都不愿去碰的烫手山芋。


    人员臃肿,债务累累,关系盘根错节,就是一个巨大的泥潭。


    谁进去谁死。


    赵瑞龙一脸的匪夷所思。


    只有祁同伟,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他知道,赵瑞龙,经开始对“利益”产生兴趣了。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个剧毒的鱼饵,包装成世界上最美味的佳肴。


    “赵总,杜总,你们先别急着摇头。”


    祁同伟摆了摆手,示意他们稍安勿躁。


    “你们觉得那些国企是包袱,但在我看来,那遍地都是黄金啊!”


    “黄金?”


    赵瑞龙的脸上写满了怀疑,他实在无法将那些破旧的厂房、懒散的工人和天文数字般的债务,与“黄金”这两个字联系起来。


    杜伯仲也皱着眉,沉声道:“祁厅长,恕我直言。那些僵尸国企,我们惠龙集团也做过调研。资产是负的,债务链复杂得像蜘蛛网,人员更是个大包袱,几万名下岗工人,那就是几万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哈哈哈,杜总看问题,还是停留在商人的层面。”


    祁同伟笑了起来,笑声里带着自信。


    “你们看到的是债务和包袱,我看到的,是政策,是土地,是牌照,更是天大的政治资本!”


    祁同伟看火候差不多了,条理清晰地开始了他的“指点”。


    ...................................................(此处省略1万字)


    祁同伟的声音在包间中回荡,赵瑞龙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显然在消化他的提议。


    杜伯仲看似镇定,实际上心中波涛汹涌。


    他听出了祁同伟话语中的玄机,却没有当扬拆穿。


    祁同伟最后说到尽兴处。


    “赵总,这盘棋下好了,就不仅仅是惠龙集团赚多少钱的问题了。”


    祁同伟的目光变得意味深长。


    “您想,在全省都束手无策的国企改革难题上,惠龙集团在您的带领下,力挽狂澜,盘活了死局。这等于是在替省里分忧,是给赵省长,献上了一份谁也抢不走的厚礼。这份功劳,价值几何?”


    赵瑞龙低头盘算了一会儿,终于点头。


    “好,这事有点意思。不过,具体怎么操作,还得细化细化。”


    祁同伟看向杜伯仲,“赵总,您这位首席顾问,可是咱们汉东的一把好手。只要杜总出马,肯定能把细节做到滴水不漏。”


    杜伯仲脸上露出几分谦虚。


    “祁厅长抬爱了。”


    祁同伟站起身。


    “赵总,杜总,这事就这么定了。接下来,就看咱们怎么分工合作。”


    赵瑞龙也站起身,与他碰杯。


    “祁厅长果然是高人。放心,这次合作,我赵瑞龙一定全力以赴。”


    祁同伟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


    当晚,杜伯仲独自返回了自己的住处。


    他坐在沙发上,眉头紧锁。


    他心里清楚,祁同伟的提议听起来天衣无缝,但真正操作起来,难度远超想象。


    别的不说,仅仅是“盘活僵尸国企”这个口号,就足够让无数人头疼。


    更别提,这种事牵扯到无数利益纠葛,一旦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引火烧身。


    他拿起手机,拨通了赵瑞龙的号码。


    “龙哥,我得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这次的事,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