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这个帽子,太大了,我戴不起

作品:《我,祁同伟,此生站着当封疆大吏

    乔怀远和高育良,坐在沙发上,表情严肃地看着对面的陈岩石。


    陈岩石的面前,放着一杯没有动过的热茶。


    他的帆布包就放在脚边,那个黑色的硬壳笔记本,被他用双手捧在胸前。


    “陈老,您是我们的老领导,老前辈。”高育良先开了口,语气里带着惯有的温和与尊重。


    “您今天反映的这些情况,市委非常重视。”


    陈岩石抬起眼皮,浑浊的眼睛里,燃烧着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火焰。


    “高市长,我不是来反映情况的。”


    “我是来举报的!”


    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我举报吕州市公安局长祁同伟,打着改革的旗号,任人唯亲,排除异己!”


    “我举报他为了个人政绩,罔顾信息安全,强行推动有重大隐患的系统并网!”


    “我举报他提拔溜须拍马的小人丁义珍,打击迫害正直敢言的老同志!”


    “这个笔记本里,记着的,是人名,是时间,是地点!是铁一样的证据!”


    高育良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他没想到,这个老头子,竟然这么刚烈,一点弯都不转。


    他看向乔怀远。


    乔怀远一直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慢慢地摩挲着茶杯的杯盖。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


    “陈老,您的革命热情,我很敬佩。”


    “但是,我们领导干部,办事要讲究实事求是,不能只听一面之词。”


    他放下茶杯,声音沉稳而有力。


    “这样吧。”


    “明天上午,我们召开一次市委常委扩大会议。”


    “把祁同伟同志,还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都请过来。”


    “我们把事情,当着所有人的面,摆到桌面上来谈。”


    “是与非,功与过,让大家来评判。”


    “您看,这样可以吗?”


    陈岩石站起身,挺直了自己不再伟岸的腰板。


    “可以!”


    “我等的就是这一天!”


    ……


    第二天,吕州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室。


    长长的会议桌两侧,坐满了吕州市各部门领导。


    陈岩石就坐在乔怀远的下首,神情肃穆。


    祁同伟坐在高育良的身边,低着头,用笔在一张白纸上,无意识地画着圈。


    “同志们,今天请大家来,是为了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乔怀远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全扬。


    “我们党的老同志,前京州市检察长,陈岩石同志,对我们市公安局近期推行的几项改革工作,提出了一些质疑。”


    “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我们今天,就开一个民主生活会。”


    “陈老,您先说吧。”


    陈岩石站了起来。


    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打开了那个黑色的笔记本。


    “我,陈岩石,以一个老领导干部员的党性,向组织实名举报!”


    “祁同伟,为了打造个人政绩,搞所谓的‘竞争上岗’,实际上,就是一次政治清洗!”


    “原车管所档案科科长王建国,业务精湛,为人正直,就因为顶撞了丁义珍,被强制内退!他才五十一岁!”


    “原交警支队技术骨干刘强,指出系统并网存在巨大安全风险,被扣上‘阻碍改革’的帽子,发配到金山县!”


    “现在服务中心里,凡是有点实权的,全是丁义珍的亲信和新招进来的年轻人!这不叫改革,这叫立山头!这叫搞家天下!”


    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


    “还有那个所谓的‘一窗通办’,更是天大的笑话!是拿全市几百万老百姓的信息安全,当儿戏!”


    “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是官僚主义!是彻头彻尾的政治投机!”


    “我要求,市委立刻成立调查组,彻查祁同伟和丁义珍!”


    “给那些受了委屈的老同志,一个公道!”


    “给我们党,一个交代!”


    说完,他重重地坐下,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整个会议室,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到了祁同伟的身上。


    祁同伟放下了笔。


    他站起身,先是朝着陈岩石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谢您,陈老。”


    他的声音,平静,诚恳,甚至带着一丝感激。


    “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监督,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您刚才提到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名字,我都认真听了,认真记了。”


    陈岩石冷哼一声,没有说话。


    祁同伟转过身,面向乔怀远和所有常委。


    “陈老刚才说,我搞政治清洗,立山头,搞家天下。”


    “这个帽子,太大了,我祁同伟,戴不起。”


    他从身后的秘书手里,接过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陈老刚才提到了王建国同志,刘强同志。”


    “巧了,我这里,也有一份关于他们的材料。”


    他打开文件夹,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会议室的每一个角落。


    “王建国同志,原车管所档案科科长。在岗最后一年,群众有效投诉三十一次,主要涉及态度恶劣,办事拖沓。局里找他谈话五次,他次次都说,‘我就这样了,爱咋咋地’。”


    “刘强同志,交警支队技术骨干。他确实提出了系统并网有风险,但他提不出任何解决方案。他只说不行,却不说怎么才行。我们问他,如果按照他的想法,做半年的压力测试,这半年里,老百姓办业务,是不是还要继续两头跑,继续受折腾?”


    “他回答不了。”


    祁同伟的目光,缓缓扫过全扬。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改革,是什么?”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


    “改革,是要动真格的!是要得罪人的!”


    “是要把那些几十年里,盘踞在岗位上,不作为,乱作为,尸位素餐,把为人民服务的窗口,当成自己家炕头的‘老油条’,‘老资格’,给请下去!”


    “是要把那些有能力,有干劲,愿意为老百姓俯下身子的年轻人,给提上来!”


    他举起手中的文件夹,声音陡然提高。


    “陈老说,我提拔了丁义珍。没错!”


    “我不仅提拔了他,我还要为他请功!”


    “因为这个服务中心,从选址到动工,从协调部门到人员招聘,是他丁义珍,没日没夜,跑细了腿,磨破了嘴,干出来的!”


    “当有些老同志,还在办公室里喝着茶,看着报纸,对我们的改革指手画脚的时候,是丁义珍,是那些被陈老看不起的年轻人,在工地上吃盒饭,在机房里睡行军床!”


    “他们,才是我们吕州改革的功臣!”


    “至于陈老说的那些被‘清洗’,被‘迫害’的同志……”


    祁同伟的脸上,露出一丝冰冷的笑容。


    “我这里有一份完整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