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故人如故
作品:《凡人?我水系天灵根》 洞府外的药田依旧生机盎然,只是规模似乎扩大了些,
几株新移栽的灵草在微风中摇曳。
墨渊收敛气息,刚踏上院前的青石小径,洞府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渊儿!”
沈若曦的身影第一个冲了出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惊喜。
她快步上前,一把抓住墨渊的手臂,上上下下仔细打量着,
仿佛要确认眼前这气息渊深、神华内敛的金丹真人,是否还是她那个需要牵挂的儿子。
“娘,我回来了。”
墨渊看着母亲关切的眼神,心中暖流涌动,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任由母亲检查。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母亲身上的气息更加圆融,那枚温养在丹田的“药心琉璃丹”散发着柔和的生命力。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沈若曦眼眶微红,连声道,
“快,快进屋!”
她拉着墨渊就往里走。
洞府内,墨临川正拿着一枚玉简,指尖灵光闪烁,似乎在推演着什么符箓结构。
听到动静抬起头来,看到墨渊的瞬间,眼中爆发出巨大的喜悦和一丝如释重负:
“渊儿!”
他放下玉简,快步上前,重重拍了拍墨渊的肩膀,
感受到那蕴含磅礴力量的气息,欣慰之情溢于言表,
“好!好!金丹大道!
我儿终于踏出这一步了!”
他丹田内那枚“弑神诛仙基础剑符”似乎也感应到墨渊的强大,微微震颤,散发出锐利的锋芒。
“爹。”
墨渊恭敬行礼。
“大哥!”
一个充满活力的声音响起。
墨承从里间跑了出来,身姿挺拔了许多,眼神明亮,
周身隐隐有锋锐的气息流转,竟已是练气九层的修为!
他腰间佩着一柄样式古朴的长剑,正是天剑峰弟子的标志。
原来墨承在两年前正式通过灵根测试,金水双灵根。
墨临川等人知道后也是十分的高兴,最后墨承拜入了天剑锋。
如今他修习剑道已经两年了,有着沈若曦丹药的供应,
如今也是练气九层的修为了,在外门砺剑峰也算是小有名气。
“承弟!”
墨渊眼中也露出笑意,打量着这位堂弟。
两年修炼,墨承身上那股书卷气淡去不少,取而代之的是剑修的锐气。
“练气九层,根基扎实,剑气内蕴,看来在未曾懈怠。”
墨承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随即兴奋道:
“大哥你结丹的异象太惊人了!
整个砺剑峰都轰动了!
大家都说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金丹异象!”
墨文远和柳芸娘以及老太太也闻声走了出来。
墨文远依旧是那副儒雅君子的模样,只是气色更佳,眼神更加清明,
身上那股无形的浩然之气虽依旧内敛,却比三年前更加浑厚。
柳芸娘扶着老太太,则是一脸慈爱地看着墨渊。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墨渊将在生死崖外闭关的凶险与突破时的感悟略去惊险部分,挑些能说的分享。
听着墨渊描述金丹境界的玄妙与强大,感受着他身上那截然不同的威仪,
墨临川和沈若曦自豪又欣慰,墨承眼中则充满了对金丹大道的向往。
“承弟,”
墨渊看向墨承,正色道,
“你是金水双灵根,金水相生,正合剑道刚柔并济之理。
如今你已入天剑峰,基础剑诀想必已有小成。
大哥新得一门剑诀,名为《天河九箓剑诀》,
以水行之力为根基,凝练九枚天河符箓于丹田,
可洗涤真气,使之自带剑气锋芒,更可配合特制的天河剑丸,威力倍增。
此诀与你灵根相契,可愿修习?”
墨承闻言,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
金丹真人的亲授剑诀,傻子才会拒绝!
“愿意!大哥,我太愿意了!多谢大哥!”
他连忙起身,对着墨渊深深一揖。
墨渊微微一笑,指尖点在墨承眉心,一道蕴含着《天河九箓剑诀》精义的金色流光没入其识海。
墨承身体一震,闭目消化片刻,再睁开眼时,眼中剑芒更盛,满是兴奋和感激。
墨渊又看向墨文远:
“三叔,你体内浩然正气……”
墨文远笑着摆摆手,神色平和:
“渊儿不必挂心。
这股力量自有其道,强求不得。
如今能在书海峰博览群书,感受圣贤文章中的浩然之意,已是莫大幸事。
胸中这股气,虽无法如你等修士般驱使如意,
但每每静心读书,便觉其浑厚一分,滋养神魂,心神安宁,足矣。”
他言语间没有丝毫失落,只有对现状的满足和对大道自然的坦然。
看着三叔豁达通透的模样,墨渊心中敬佩。
浩然之道,或许就在这不求而得之中。
与家人温馨叙话后,墨渊离开了云栖峰,御风飞向内门另一侧,苏清儿师姐的洞府。
洞府位于一片幽静的竹林旁,环境清雅。
墨渊刚到门口,洞府禁制便无声开启,苏清儿清丽的身影已站在门前。
她看着墨渊,脸上露出由衷的笑意,美眸中带着欣慰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墨师弟,恭喜结丹!
天象异动,霞光映空,师姐在洞府中都看得真切。
师尊若是知道了,定当开怀大笑。”
她的声音温婉,比三年前的跳脱多了一份沉稳。
“师姐。”
墨渊拱手行礼,看着苏清儿清减了许多的面容,心中有些酸涩。
他能感觉到,师姐的气息停留在筑基后期巅峰,距离金丹只差临门一脚,
但这临门一脚,却仿佛隔着一道无形的天堑。
两人入内落座。
苏清儿奉上灵茶,茶香袅袅,气氛却渐渐沉寂下来。
大师兄云逸的名字,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两人心头。
“大师兄他……”
墨渊声音低沉,带着深深的自责和悲伤,
“若非为了救我……”
苏清儿捧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
她抬起眼,望向窗外摇曳的竹影,眼神充满了哀伤,却没有泪水。
沉默片刻,她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平静:
“墨师弟,不必过于自责。
大师兄的性子,你我都清楚。
哪怕重来一次,他还是会如此选择。”
她顿了顿,似乎在回忆着过往,声音轻柔却带着力量,
“记得幼时,师尊曾给我们讲过《庄子》里一则故事。
说两条鱼被困在车辙里,为了活下去,互相用唾沫湿润对方。
这叫‘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世人常以此比喻患难真情,感人至深。”
她话锋一转,目光看向墨渊:
“然而,庄子的本意,却并非歌颂这种困厄中的相依。
他后面还有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
与其在干涸的车辙里苟延残喘,互相舔舐,
不如各自回归江河湖海,彼此忘记,在广阔的天地中自在遨游。”
“大师兄救你,是他的‘道’,亦是他的‘义’。
他选择让你活下来,回归属于你的‘江湖’,
而非与他一同困在那断龙峡的‘车辙’之中,做无谓的牺牲。
这,才是他对你最大的期许。”
苏清儿的语气异常平静,却蕴含着一种看透生死的豁达,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我们缅怀,但不必将自己永远困在那份愧疚里。
带着他的那份期望,在属于你的‘江湖’中,
走得更远,站得更高,这才是对他最好的告慰。”